危中尋機 創新突圍(4)精耕細作拳頭產品,快速提升“畝均效益”

在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內,一部型號為E3150,純鋰電池驅動,最大起飛重量13公斤,續航3小時航程可達200多公里的無人機已安裝完畢,等待廣州客戶4月13日前來取貨。成立於2018年2月的福昆航空,在兩年時間內迅速發展,純鋰電動、垂直起降、長航時的無人機剛推出市場便吸引來全國乃至國外的客戶,產品已被用於工業和商業領域,今年有望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與福昆航空類似,我市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中小型企業精耕細作拳頭產品,小產品大效益,小面積大產出,在發展過程中快速提升“畝均效益”,在行業中迅速站穩腳跟,甚至排名前列,不斷譜寫中山經濟高質量發展故事。

危中寻机 创新突围(4)精耕细作拳头产品,快速提升“亩均效益”

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在對無人機進行調試。記者 黎旭升 攝

軟件定義

提升基礎產品附加值使價格翻幾倍

4月9日上午,在福昆航空的辦公室內,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航空工程師謝陵正在將一部E3150無人機裝進機箱中。這部無人機機身狹長,為1.7米左右,看起來只在機身的尾部有一個螺旋槳,卻可以實現垂直起降。

隨著夏天的到來,蚊蟲增多,這部E3150無人機正是客戶用來滅蚊的。“益蚊”又稱“絕育”雄蚊,是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種防止蚊媒疾病(如登革、寨卡及瘧疾等)傳播的新技術。具體辦法是,通過人為釋放攜帶特定共生菌、沒有繁育功能的雄蚊,與野外的雌蚊交配,搶佔原有雌雄蚊交配的機會,從而達到滅蚊的目的。E3150因其超強的續航和低空靜音飛行的特點受到青睞,與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廠合作開發出無人機釋放蚊子的技術。

隨後,謝陵又和他的團隊對另外一部更大型無人機進行調試。這部鋰電池驅動、可垂直起降的的E6固定翼無人機為30公斤級,可續航超過4小時航程達300公里以上。幅員遼闊的油田使用人工巡查不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使用E6無人機不僅節省成本,還可以利用光電吊艙識別盜油違法分子,並進行鎖定跟蹤,為有關部門處理提供證據。目前,油田客戶已經預訂了兩部試用機。謝陵介紹,“我們的無人機基本屬於個性化定製產品。因此,我們在前期打造穩定可靠的基礎平臺,再在平臺上提出個性解決方案,即在量產飛機的基礎上,對增加的硬件和軟件進行定製,這樣會大大提升基礎產品的附加值,使產品的價格翻幾倍。”

精益求精

從團隊到廠區均講求“畝均效益”

福昆航空擁有包括幾名股東在內共11人的團隊,平均年齡30歲左右,2人為博士,3人為碩士,大部分人畢業於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核心技術團隊有在大飛機制造企業負責技術研發的經驗,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可創造數千萬元的產值,如果發展順利,未來幾年內可實現年產值數億元的目標。

近年來,我市湧現了一批類似福昆航空的中小企業均屬於小產品大效益、小面積大產出的類型。三鄉鎮平南工業區一棟低矮的廠房內,坐落著未來3年內年產值可達5億元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這家名為中山翰華錫業有限公司的企業,廠區加辦公區不過2400平方米,有的實驗室只有幾平方米,但其中的機器設備少則上百萬元,高則數百萬元。公司總人數只有四五十人,13人的研發團隊中有4名博士,並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引進。

在翰華錫業光譜測試室,一臺金屬檢測設備的外觀和大小都類似小型冰箱,翰華錫業2009年花了上百萬元添置,通過該設備,能快速檢測到材料中含有的錫、銀、銅等多達20多種金屬成分的比例,將原材料各成分調配適當後,便可進入錫膏、錫線、錫條的生產環節。

據翰華錫業總經理李茶花介紹,公司於2009年投產,主要研發和生產錫膏、錫條、錫線以及環保水基清洗劑等新材料產品,擁有50多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在信息時代,以超細錫線推動5G革命,產品應用於5G通訊產品、計算機、軍工、航空航天、電子電器、LED照明、新能源產業等高端集成電路板的焊接,是歐普、木林森、美的、格蘭仕、華帝、大疆科技、康佳、TCL等40多家上市企業的穩定供應商,已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焊錫膏品牌和高端精密電子產品清洗劑品牌。

技術改造

向現有廠房車間要效益

除了行業的特殊屬性,利用自動化設備向現有土地、廠房、車間要效益亦是快速提升“畝均效益”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市湧現一批工作母機企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未來幾年,紮根中山的中山邁雷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將更多地為本土企業服務,為燈飾、家居等傳統制造業注入人工智能的技術,助力中山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邁雷特的總裝車間,總經理林守金自豪地介紹,“車間內這麼多設備看起來大同小異,但每臺的技術含量都不同,一臺設備就是一個獨立的製造島,在這個製造島上,可以完成產品的全工序生產過程,一個人最多可頂幾十人。”

廣東鑫光智能系統有限公司2015年落戶坦洲鎮,專注於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已為家電業、家居業、新材料業、電梯業、通信設備業、機械裝備行業等眾多龍頭企業提供相關的智能製造生產解決方案與項目實施服務,年產值達3億元。近年來,先後為歐派、頂固家居等企業提供了100多套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一條整套解決方案的生產線約需4000萬元,可使製造週期從45天縮短到7天,減少人工300個以上。該公司總經理付明濤自豪地說,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為滿足疫情防護用品生產企業的需求,公司提供了一批生產效率高、速度快的口罩機。

位於三鄉鎮的中山辰元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以生產鞋面為主,在辰元紡織園區B棟三樓電機車間,偌大的空間內,橫編機發出轟鳴的響聲,一排排橫編機通道內,只有少數幾名員工在工作。“近幾年,公司不斷添置自動化設備,利用技術改造向現有車間要生產效益,由於電機車間自動化程度高,一名員工可以負責6臺以上機器的生產,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該公司副總經理林錦滄接受採訪時表示,去年產值為7億元,從一季度的生產情況看,今年7.5億元的產值目標有望實現。

早在2018年,同樣位於三鄉鎮的中山尚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啟動了機器換人的技術革命,走進中山尚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樓車間,高度自動化的場景一目瞭然,一臺自動化接杆設備正在不停運轉,整個車間只有兩名工作人員,一名負責送料,一名負責收料,減少員工8人,生產效益大大提高。

記者觀察

“內外結合”提升,中山“畝均效益”

以提高“畝均效益”為核心,圍繞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耗減排等重點,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到集約、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其實就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種表現。

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已不能滿足產業和經濟發展需要。在此背景下,以“畝產論英雄”,是將農業領域的畝產概念引入工業領域,進行工業企業效益評價,考核指標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效益產出,通過機器換人、空間換地、設計賦值等路徑,倒逼企業高質量發展。

從企業而言,以更少的人工、材料、辦公成本,獲得更多的產出,就能提高“畝均效益”;從產業而言,以更少的資源配置和市場主體,獲得更大的產值效益,便能成為“畝產英雄”;從城市而言,以更小的土地資源,創造出更大的GDP和財政收入,便是“畝產英雄”。如果說以軟件定義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是提高“畝均效益”的內在原動力,優中選優引進高質量項目和企業則是提高“畝均效益”的外部驅動力。

近年來,我市湧現一批工作母機企業,為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個性化定製進行車間和生產線的改造,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畝均效益”;在“重振虎威、高質崛起”的目標下,我市圍繞高質量發展進行招商引資,2020年中山投資經貿交流會開幕式上41個簽約項目中,有21個重點製造業項目,11個高端服務業項目,從項目投入、用地和產出來看,均具有“畝產效益”高的特點。我市以集中於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企業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明陽集團牽頭擬打造的高端裝備世界級產業集團,以及建設中的石岐總部經濟,2019年落戶板芙鎮、目前正在建設、力圖打造全球標杆企業的中山智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都是“畝產論英雄”的典型。

相信在內外結合的雙輪驅動下,將高產項目集聚,將寶貴的土地等資源向高質量的企業、項目傾斜,定能推動我市實現中山重振虎威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統籌/記者 吳森林

◆圖/黎旭升

◆二審:彭曉劍

◆三審:嶽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