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成人隊員篇

兒子,在我心裡也哭了

@QAIDAM

柴達木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成人隊員篇

@楊玉振

當年回來,兒子給我說他邊走邊哭,邊走邊喊。他的那種行為使我當時很不理解,活動的激情,夥伴的陪伴,未知的情境等等,應該都會給自己一種力量,應該能夠輕鬆的完成。可是現在,徒步的第四天,33公里是那麼的遙遠與無奈,我突然想起兒子當時的感受,不是我想的那樣,在那一刻,我理解了兒子,他是多麼的堅強。

兒子當時回來跟我說的第一句話:“爸,我沒有上保障救護車,我全程自己走下來的。”我當時沒有領會這句話的“含義”與“重量”,我現在理解了。激情活動的最後是體力的較量,團隊的夥伴是無言的精神支持,自己的意志才是戰勝自己的最終法寶。

在那一刻,兒子,我是多麼的想親你一下,爸爸佩服你,39歲與7歲的較量,你比我強,我一定要回家親你一口,因為,我在心裡也哭了。

用身體和靈魂在堅守,我想一定還不僅是教育,還有夢想。DE是一個有夢想的團隊,一個願意用腳踏實地奮鬥去奔放浪漫主義的團隊。

柴達木項目有個不變的主題——找到靈魂深處的自己。我想,所有的堅守,不管是身體和靈魂的堅守,都是為了最終找到自己,找到靈魂深處的自己。

如果說人生有意義,這,也許才是真正的意義。


人,為什麼要學習?

@QAIDAM

柴達木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成人隊員篇

@沈凌

第一次我和女兒走這麼遠的路,戈壁路很不好走。強烈的紫外線、高原反應挑戰身體的極限。我有時會在路上遇到女兒的隊。

最後,走的快的隊員執意等落下的隊員一起衝過100公里的終點。他們排成整齊的一列,高舉登山杖,面帶自豪的微笑,吼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起兮不復返……”

為他們感動,為他們喝彩,這樣的孩子才是我們的未來!

人為什麼要學習?難道是求好文憑好工作?去年女兒問我,當時她很困惑。現在,我相信,答案,她應該找到了。人應該有追求的目標,與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事,無論路上遇到何種荊棘,只要有堅強的毅力,總會成功。

我們有必要讓孩子經歷一些困難,以後他強大的內心就不會畏懼任何難走的路。因為,柴達木我都走過了,我——還怕什麼呢?


夢裡,遇見過的地方

@QAIDAM

趙若琪 柴達木11期 領隊

16歲的若淇,從隊員切換到實習生視角,不僅體驗了一次做領隊的“威風”,還新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責任,害怕,絕望,堅強,勇敢……

柴達木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成人隊員篇

2018年參加了DE菁英一期的1培訓,通過了考核再一次踏上了柴達木遠征的路。

在徒步的過程中我遇到的每一個走不動的隊員就彷彿是看到了曾經的我一般,對前方的路感到迷茫甚至害怕。

他們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還有幾公里呀?”每次我的回答就是:“看沒看到那個山丘,過去了就是終點了。”

柴達木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成人隊員篇


說實話第三天上午真的是很“虐”的,十二三公里的戈壁全是溝溝壑壑,看著近在咫尺的隊伍卻怎麼也趕不上,所有人都消耗了很多的精力。所以在過了補給點後的十幾公里的公路上慢慢的就有幾名隊員落下了,他們嘴上說著腳疼但沒一個人停下腳步心中一直是向前,向前。即使有人問了“你要上車嗎?”他們也沒有。

柴達木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成人隊員篇


我沉下心帶著他們幾個向前走著,當我拐進路口的時候我看到了保障車在路邊便覺得路對了,可是越往裡走越是荒涼的戈壁灘,隊員們累到不行邊走便問何時能到營地。心裡在這過程中一度的瀕臨絕望,只有責任這個支柱撐著我,我告訴自己:你不再是一名隊員了,你是他們現在的領隊,你不可以比他們先絕望,不可以讓他們害怕,撐住,說不定轉過這個土坡就是營地了呢。

柴達木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成人隊員篇

若琪說:

是呀,成長。慢慢的,不知不覺中心情變得不一樣起來。回想起第一次百公里是走的死去活來,直到現在。這就是成長本來的面貌吧。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爬起。這個夢一樣的地方讓我遇見了很多,也教會了我很多。


柴達木的征途一直在延續,太多的故事在發生。為什麼能在這兒遇見靈魂深處的自己?只有踏上過這片土地的人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