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周年,我们该给孩子做怎样的教育?

10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中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震级8级,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这场灾难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十周年,我们该给孩子做怎样的教育?

震后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当我在一所逝去200多个孩子学校的废墟中见到沾满血迹的书本时,我泪如雨崩。面对天灾,脆弱的生命如何安放?面对天灾,我们应如何引领我们的孩子?5.12,我们如何给我们的孩子教授安全和安全教育呢?

汶川十周年,我们该给孩子做怎样的教育?

1、最好的安全是让自己具有安全危机的意识和安全风险管控的能力

无论在自然丛林,还是在都市乡村,无论是达官显族,还是平民百姓,安全风险都无时无处不在,且对每个人都给予相等。因此,我们不能对所谓的绝对安全存在任何的幻想,尤其是不可抗力的安全风险。

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对安全和风险存在幻想,总觉得危机风险都是别人的,都与自己无关;我们很多人对风险存在偏见,甚至是存在错误认知的,就像某些学校,把校门弄得跟监狱的大门似的,学生下课只能在楼道里活动,因为去操场、上下楼都会有很多危险。

殊不知,对危险的偏见、无知却成了最大的危险,最大的安全隐患。这里不仅包括认知有限的乡村都市百姓,也不乏政府官员和一些所谓的专家。

安全和风险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认知?

现实中没有所谓的绝对安全,也没有人做到真正控制风险,尤其是自然不可抗力的风险。有人说,那我们还在做安全教育干嘛?我还在这里写这篇文章干嘛?

从意识理念上让大家正确地认知风险,在行动上跟上意识的步伐。教育中的安全,不是下课不去活动就安全,更不是控制好学校的大门就安全。其实,这是更大的风险,是整个人生的大风险。由于活动的减少,我们的孩子运动能力下降,由于大自然的缺失,我们的人种开始退化。如此下去,那还怎么能做好风险管控呢?

真正的安全是让孩子有风险意识,具备风险管控的能力。同是一场地震,同是很近的两个学校,为什么学生的伤亡数字有这么大的差距?

汶川十周年,我们该给孩子做怎样的教育?

2、安全,说到底是自己的事再好的大门挡不住真正的风险的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小,哪知道什么是风险?我不这么认为,孩子烫会哭吧,热会哭吧?当孩子把手放在烫的物体上,他一定会痛,下次他本能地就不会再去碰了。

有人说,现在的条件这么好,孩子真的没有必要这么折腾。5.12的这场地震,我们从数万个伤亡的数据中其实是能看到规律的,有心用心且具备风险管控能力的人生存几率还是比其他人高很多的。

五年前四月的一个晚上,我和夫人带着7岁的儿子在九寨沟遭遇了地震,当时晃动感特别明显。当时我的儿子光着屁股在卫生间洗澡,只听一声大喊,“地震了”,然后就飞速裸奔从二楼冲了出去。我们家在空地上等了两三分钟的样子,才有人陆续从楼里走了出来。庆幸,当时的地震才5.5级。

有人问,那怎样才能真正把安全变成孩子自己的事情呢?

我认为这还需要我们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比如哪怕就出去逛个商城,看个电影,也让孩子看下紧急通道在哪里?实际走走去测量下逃出去的路径和所需要的时间。

去野外去大自然那就更好做了,我们到达一个地方,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先去看看附近都有哪些风险?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孩子找出环境风险后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或先让孩子自己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有了这些方案,或有了些思路后,现场我们紧跟着就可以进行演练,有很多是可以通过游戏化演练的。

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就有了安全风险的意识,也慢慢会习得风险管控的能力。

汶川十周年,我们该给孩子做怎样的教育?

记住,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里,安全风险管控最可靠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学校和老师,最可靠的是自己,一定是自己。

当然,不能片面地认为安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家长、学校和社会就置身事外了。这更是错误的理解。安全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单独的事情,也不完全是学校和国家的事情,是全民,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安全教育应该从你我抓起,从点滴抓起,从当下抓起。安全防灾教育不能事后诸葛亮,更不能读读文件表表态就行,把安全只停留在嘴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行合一,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每时每刻都进行。

汶川十周年,我们该给孩子做怎样的教育?

3、真正的成长一定是伴随风险管控的能力和经验发生的

有句话我特别喜欢,“当身体有了痛,我们懂得了珍惜,当心灵有了痛,我们就真正学会了成长”。为什么会有痛,是因为对身体和心灵造成了伤害,当我们学会了管控这些“伤害”,我们就同时获得了管控伤痛(风险)的经验,也会逐步习得相关的能力。

身为父母,我深知父母的对孩子的爱,我相信,如果 5.12地震中逝去的孩子能用别的生命替换,我相信很多父母会舍去自己的生命保全孩子。当然,这不可能。

正因为爱,我们才必须在平时多让孩子经历风雨,经历磨难,因为,只有这种经历才能真正习得安全风险管控的能力,才能真正自如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压力和挑战。社会中,为孩子开设的很多防灾减灾安全训练和体验,目的就在于此。

汶川十周年,我们该给孩子做怎样的教育?

把孩子长期束缚在所谓的“安全窝”,其实是用安全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习得安全风险管控的机会和能力。身为父母,我深知父母对子女的爱;身为公民,我深知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但不能因为这些,我们就关门大吉,不能因为这些,我们就形式主义,不能因为这些,我们就因噎废食。

毕竟,大门关不住风险,却同时会带来更多的恐惧。

真正的成长一定会有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