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三觀正”只是一個縮寫


所謂的“三觀正”只是一個縮寫

所謂三觀正,很多時候只不過是

三觀正好和我一樣” 的縮寫。

這並不是開完笑,在生活工作中你會發現,當你處在被動的情況下或是被別人選擇的時候,選擇你的那個組織或人才會評價你的三觀正不正,也就是掌握了較大話語權的人才會評價別人三觀正不正。

沒有絕對正確的三觀,都只是評價體系不一樣而已。

評價體系從哪來的?

相當於在權利與財富上已經獲得成功的組織或個人制定出來的。

可能你會認為:即然這部分組織與個人掌握了權利與財富,說明他們制定出來的評價體系就應該是正確的,你錯了,因為爬到塔尖上的組織或個人會建立一套完善的 壁壘 (對立的事物和界限)來阻止塔下面的人爬上來。所以我們得出結論:他們制定出來的評價體系的根本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塔尖位置和獲取更多的權利與財富。

也就是說掌握了權利與財富的人建立了一套評價體系,用這套評價體系和思想行為準則去評價他人的三觀。如果 “三觀正好和他們一樣” 那就是正確的,如果不一樣就是錯誤的,這種評價只不過是在 黨同伐異。

我們先回到原題簡單說一下三觀的基本概念:

一、世界觀

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不做過多的說明,因為離我們個人太遠。

二、人生觀

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三、價值觀

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總體評價,也就是自己認為的對與錯,是推動並指引一個人採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準。價值觀是人用於區別好壞,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傾向體系。

小結一下,三觀是對整個世界的看法,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對人、物、事的區別分辯,如果用法律來衡量的話就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思考與決定只考慮如何獲得自己最想要的結果。


所謂的“三觀正”只是一個縮寫

所以人的三觀根本沒有對錯之分,沒有優劣之分,也沒有正歪之分,只是大家觀察世界的視角不同而已,只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即是正確。

把價值觀“視角化”。然後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去理解別人的價值觀。

你會發現,價值觀不是你做事情的因,而是你人生經歷的果。

那是由立場和經歷交錯結合之後,產生的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一個出生於戰亂,生存於饑荒,在殺戮和搶奪中才能生存的人,他的價值觀不可能是禮讓、共贏、剋制的。
一個出生優沃,平等富足中成長的人,他對低層人民那種為了生存而形成的習慣性侵佔、為了獲得重視而習慣性暴力、為了獲得尊重而習慣性謊言的價值觀是理解不了的。

如果一個人想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結果,就必須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價值觀體系,因為這個價值觀體系會伴隨你很多年,才會得到你的人生終級的結果。

不能期望別人對你的人生能做出明智的指引,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關於對世界、對人生的理解。但是一般人30歲之前,很難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體系,都是在伴隨著閱歷而改變,也很容易受到他人或利益組織的煽動。

可以說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將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因此不斷健全自我價值觀體系,是避免被他人帶跑偏的維一方法。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開始有意的獲取知識材料,摒棄我們原本單一喜好的人文社科題材,學習一些真正對我們自身有價值的知識,在這裡小編主要參考張建林博士對於知識結構的分類,他將知識按照功能和目的分為以下4大類:

第一類知識:理解宇宙人類生存環境的知識

物理、生物、地理、氣候、數學,概率統計等。這類知識能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本質,瞭解宇宙中客觀存在的規律。

第二類知識:理解社會形成和制約個體的社會環境\\商業經濟類的知識。

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Z治學、歷史學、法律學等。這類知識能幫助我們理解人類社會的本質與機制,讓我們思考並理解金錢與財富的本質、產業與分工、法津與道德之間的關係。

第三類知識:理解自己心理和情感世界的知識。

心理學、美學、哲學、文學等。心理學能幫助我們瞭解自身及他人的情緒及情感背後的規律。

哲學、美學、文學能幫助我們構建豐富的精神世界。

第四類知識:專業知識,這是我們參考社會分工,立足於社會的知識。

我們用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學習的專業知識都屬於這類。

可以說全面的知識結構,是建立我們自身三觀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

無論是促銷手段,叫囂的價值口號,還是引導的浪潮,當我們內心有一把恆定價值的稱,我們就不再被引領,而是有覺察的去判斷、區分。

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討好別人”這回事,無論你做了什麼,無非是想從別人身上獲得利益、情感,避免對方的傷害,但不管怎樣,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自己。想明白了這一層,你就會通透很多了。

有一些人把三觀與道德連繫在一起,本質上就是個錯誤,可以理解為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做出的決定與行為就是道德的。

三觀與道德從來都是約束自己的,用三觀與道德約束他人,謀取自己的利益,才是世間最冷漠和偽善的人

三觀,並不存在唯一的答案,也不是提前強加,不管是強加給人還是給自己。

三觀,只有在你真正的面臨選擇時,結合各方條件和過去的經歷做出的價值取向而以。

最後防槓:如果一個人可以脫離社會環境建立的三觀或高尚的人格,屬於聖人標準,不在我們普通人討論的範疇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