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就問一句,昨晚有在“小朱配琦“直播間搶到湖北農產品的集美嗎?


“央視段子手”朱廣權搭上“帶貨一哥”李佳琦,這場“農產品助銷會”早早被大家種草收藏,果然昨天一開播,很多農貨瞬間秒完。


其實,在足不出戶,只能“雲春遊”的這段時間裡,“直播助農”也不再是件新鮮事。不止“央視段子手”,連身處山東壽光的中國蔬菜博物館,也開啟了直播賣菜,幫助農民售出了大量蔬菜。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上流君沒記錯的話,山東壽光不就是那個先後捐贈給武漢1000多噸蔬菜的壽光麼,捐了那麼多還有存貨,真是蔬菜大戶呀。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於是我們查了查資料,發現不只是壽光,整個山東都是傳統蔬菜大戶,甚至有著“世界三大菜園”的美譽。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part.1

山東,供養了半個中國


毫不誇張的說,山東就是蔬菜與瓜果構成的強大帝國。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不要以為這是什麼商業尬吹,一組數據告訴你山東這個省的蔬菜產量有多給力能打。


山東蔬菜產量佔全國的12%,水果產量佔全國的11%,均居全國第一位;農產品出口更是達到1150.3億元,佔全國的22%,連續20年領跑全國。


也難怪坊間一直有這麼一個說法,稱“山東供養了半個中國”。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山東也的確有資格擔當此重任。有資料顯示,山東省蔬菜播種面積高達3262.97萬畝,約佔全國的1/10,總產量可達1.18億噸,約佔全國的1/7。


壽光,作為中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源地,擁有蔬菜大棚14.7萬個,瓜菜種植面積達60萬畝,年產量450萬噸。


聊城的蔬菜種植戶們則是用了不到全國1‰的土地種出了全國2.5%的蔬菜,全市年產瓜菜菌1600萬噸,是貨真價實的中國蔬菜第一市。


在臨沂市蘭陵縣,蔬菜種植面積突破100萬畝,總產可達375萬噸。而正是有此傲人數據,蘭陵縣被評為“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更重要的是,山東省共生產約2500多個品種的蔬菜,所以說打開你家的冰箱、菜櫃,沒準就能找出幾根有著山東血統的青菜、瓜果……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part.2

山東,蔬菜的品質保證


其實,不止產量大,要說起“好吃”,山東蔬菜也是完全能打。提到水果口感,新疆常常高居榜單前列;至於蔬菜口感嘛,山東可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


章丘大蔥,大家都知道,就是那個“站起來比人都高”的“大蔥精”。但其實不止是個大,味道也是槓槓的。章丘大蔥與別處的大蔥不同,它的蔥白很長,味道則是略帶辣味,稍帶清甜,用煎餅卷著送進嘴裡,那種脆嫩立刻會在舌尖炸裂。(再次聲明,俺們山東人不都愛吃煎餅卷大蔥)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章丘大蔥


還有金鄉的大蒜。金鄉蒜個頭大、蒜汁濃厚、辣味純正,用來配大肉再好不過,並且金鄉的大蒜歷史悠久,早在三國時期便有相關記載,你看看能比嗎?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縣車邊,欲造佗。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卷二十九》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你能想象山東還有個土豆節?在滕州真有馬鈴薯節,這裡的土豆也是山東的明星產品,並且於2008年12月03日正式被農業部批准實施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據說這種馬鈴薯粗纖維、蛋白質、鐵、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含量豐富,並且薯塊芽眼較淺、表皮光滑、黃皮黃肉,蒸著就很好吃。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除了蔬菜之外,煙臺蘋果、萊陽梨、沾化冬棗......每個山東孩子說起家鄉特產水果都是如數家珍。煙臺蘋果就不用多說了,汁多爽口、果肉鬆脆;萊陽梨清脆香甜、汁水豐富,一口咬下去有種爆漿的感覺;而別名“小蘋果”的沾化冬棗,皮薄肉脆核小,甘甜清香,又帶有調皮的酸味......


更重要的是,山東不僅是蔬菜瓜果生產大省,山東人更是會吃蔬菜瓜果。


就拿大蔥來說吧,山東人會選出上好的大蔥切段下油鍋,爆香後撈出備用,然後在原鍋里加入焯過水的海參,加鹽、料酒、耗油、生抽、冰糖上湯,燜汁後再加入之前爆香過的蔥段。一道山東名菜蔥燒海參便可上桌了。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在濰坊,當地人喜歡配著熱茶吃蘿蔔,而且吃的就是當地自產的蘿蔔。這種吃法還有說頭,意為“一口蘿蔔一口茶,氣得大夫滿街爬”。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山東龍口,當地人有一種下飯的小菜——醬油菜。用料是花生、黃豆、海帶、大蔥、姜、蘿蔔、白菜葉,佐以香菜與醬油,待醃製兩到三天,味道更佳。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濟南地區則是有一道傳統特色奉為名菜“奶湯蒲菜”。這道菜色澤乳白清雅,湯鮮味釀,難得的是保留了蒲菜清爽脆嫩的口感,因此又被人們譽為“濟南第一湯菜”。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而在菏澤,當地流行一種自黃豆醬基礎上改良而來的西瓜醬。西瓜醬顧名思義,是在做黃豆醬時按一比三加入西瓜瓤,再倒入西瓜汁,同時還要加入辣椒末、生薑絲、八角瓣、四川花椒。這樣醃製的西瓜醬既有濃郁的醬香,又有西瓜的清香微甜,入口的感覺特別鮮美。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part.3

為什麼山東是蔬菜瓜果的福地?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山東?


山東人民低調來一句:害,天時地利人和唄。


首先是土壤。據山東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統計,山東全省共有170.62萬公頃的棕壤,棕壤適合種植花生、地瓜等農作物;有177.51萬公頃褐土,褐土種植蔬菜、糧食、棉花、烤煙;有砂姜黑土53.66萬公頃,砂姜土適合種植小麥、大豆、高粱等農作物……


由此可見,僅憑土壤這一個條件,山東就可挺直了腰板,心安理得地接過蔬菜帝國的桂冠。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其次是氣候。山東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最大的優點是降水集中,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1℃—14℃。山東的光照資源充足,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


再來是水源,山東分屬於黃淮海三大流域,其地表水資源量為198.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65.4億立方米。得益於這些水資源,才讓山東的蔬菜個頂個的blingbling。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除了天然資源之外,山東也充分發揮能動力與創造力,開拓荒地,建立蔬菜大棚,同時培養種植人才。如此這般,山東的蔬菜瓜果帝國才愈發穩固,不僅供養了大半個中國,還出口海外。


而除了供蔬菜之外,山東也在給蔬菜制定質量標準。


2019年,山東壽光的蔬菜質量標準中心收集梳理了與蔬菜質量相關的1920條產業鏈相關標準,完成了蔬菜質量標準數據庫的建設,編制了37種蔬菜的54項生產技術規範,並啟動了一批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制定工作。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然而坐擁如此光鮮的名頭,山東卻也不“炫富”,反倒永遠是埋頭苦幹的實誠樣子。


只是在需要的時候,山東也不藏富,直接開啟“搬家式捐贈”。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也不光是蔬菜,德州扒雞走一波


這次各省聯合抗疫,低調的山東也因為這樣的“大手筆捐贈”拉了一波好感,但其實,山東人一直是務實肯幹型,平時不聲不響,但一有事啊,咱隨叫隨到,要啥有啥。


怎麼樣,這樣的好客山東,有興趣瞭解一下嗎?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1]山東壽光農產品批發市場最新蔬菜行情[J].農村百事通,2020(02):33.

[2]李少龍,王澤奇.山東莘縣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現狀——以蔬菜產業為例[J].農業科技通訊,2019(05):8-10.

[3]陳建國.山東省大棚蔬菜種植的氣象災害及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15):216.

[4]周偉偉.山東園:濃縮齊魯文化 展現魅力山東[J].中國花卉園藝,2019(11):32.

[5]朱燕茹. 山東省農田生態系統碳源碳匯時空格局演變[D].山東師範大學,2019.

[6]劉偉,王洪嫻.煙臺市蔬菜生產及技術推廣情況簡介[J].農業科技通訊,2019(06):219-220.

[7]顏瑩潔,張永濤,焦聖群,曹德強,劉林,顧召帥.臨沂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果菜,2019,39(07):58-61.

[8]於麗豔,穆月英.我國不同地區蔬菜產業競爭力聚類分析[J].中國蔬菜,2019(08):21-27.

[9]刁豔傑.魯菜“走出去” 老手藝也吃香[J].走向世界,2019(27):10-13.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抗疫中的山東,為何能如此“大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