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漁樵對峙,山清水秀的爭論,看文化人是怎麼擡槓吹牛的

唐太宗登基十三年,貞觀年間,長安城外,有兩個賢人。一個是漁夫張稍,一個是樵子李定。兩個是“不登科的進士,能識字的山人”。一天兩人喝酒閒聊。張稍對李定說:

“李兄,我想那爭名的,因名喪體;奪利的,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來,還不如我們水秀山青,逍遙自在,甘淡薄,隨緣而過。”李定道:“張兄說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張稍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

於是,兩人就產生了一場辯論,辯論的焦點就是山青好還是水秀好,其實就是:打漁好還是砍柴好。兩人就各自的居住環境、工作環境、附加產物、生意好壞、平日心情、幽雅程度、閒時生活等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比較論述。

先是兩人各詠了首《蝶戀花》,比較各自的工作環境

西遊記:漁樵對峙,山清水秀的爭論,看文化人是怎麼抬槓吹牛的

張稍:

煙波萬里扁舟小,靜依孤篷,西施聲音繞。滌慮洗心名利少,閒攀蓼穗蒹葭草。

數點沙鷗堪樂道,柳岸蘆灣,妻子同歡笑。一覺安眠風浪俏,無榮無辱無煩惱。

李定:

雲林一段松花滿,默聽鶯啼,巧舌如調管。紅瘦綠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陰轉。又值秋來容易換,黃花香,堪供玩。迅速嚴冬如指拈,逍遙四季無人管。

各作《鷓鴣天》,比較各自所得的物產。

張稍:

仙鄉雲水足生涯,擺櫓橫舟便是家。活剖鮮鱗烹綠鱉,旋蒸紫蟹煮紅蝦。青蘆筍,水荇芽,菱角雞頭更可誇。嬌藕老蓮芹葉嫩,慈菇茭白鳥英花。

李定:

崔巍峻嶺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醃臘雞鵝強蟹鱉,獐把兔鹿勝魚蝦。香椿葉,黃楝芽,竹筍山茶更可誇。紫李紅桃梅杏熟,甜梨酸棗木樨花。

各作《天仙子》,比較誰的居家環境更好,生活更無憂無慮

張稍:

一葉小舟隨所寓,萬迭煙波無恐懼。垂鉤撒網捉鮮鱗,沒醬膩,偏有味,老妻稚子團圓會。魚多又貨長安市,換得香醪吃個醉。蓑衣當被臥秋江,鼾鼾睡,無憂慮,不戀人間榮與貴。

李定:

茆舍數椽山下蓋,松竹梅蘭真可愛。穿林越嶺覓乾柴,沒人怪,從我賣,或少或多憑世界。將錢沽酒隨心快,瓦缽磁甌殊自在。竅菘醉了臥松陰,無掛礙,無利害,不管人間興與敗。

各作《西江月》,比較誰的生意更快活

張稍:

紅蓼花繁映月,黃蘆葉亂搖風。碧天清遠楚江空,牽攪一潭星動。入網大魚作隊,吞鉤小鱖成叢。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鬨。

李定:

敗葉枯藤滿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蘿幹葛亂牽攀,折取收繩殺擔。蟲蛀空心榆柳,風吹斷頭松楠。採來堆積備冬寒,換酒換錢從俺。

各作《臨江仙》比山清水秀哪個更幽雅

張稍: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罷棹歌來。蓑衣殘月甚幽哉,宿鷗驚不起,天際彩雲開。困臥蘆洲無個事,三竿日上還捱。隨心盡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爭似我寬懷?

李定:

蒼徑秋高拽斧去,晚涼抬擔回來。野花插鬢更奇哉,撥雲尋路出,待月叫門開。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尚捱。蒸梨炊黍旋鋪排,甕中新釀熟,真個壯幽懷!”

各作詩一首,比較誰在閒時好處多

張稍:

閒看天邊白鶴飛,停舟溪畔掩蒼扉。倚篷教子搓釣線,罷棹同妻曬網圍。

性定果然知浪靜,身安自是覺風微。綠蓑青笠隨時著,勝掛朝中紫綬衣。

李定:

閒觀縹緲白雲飛,獨坐茅庵掩竹扉。無事訓兒開卷讀,有時對客把棋圍。

喜來策杖歌芳徑,興到攜琴上翠微。草履麻絛粗布被,心寬強似著羅衣。

最後,兩個人還嫌不過癮,提議各聯幾句,名曰漁樵攀話

張稍:

舟停綠水煙波內,家住深山曠野中。偏愛溪橋春水漲,最憐巖岫曉雲蒙。

龍門鮮鯉時烹煮,蟲蛀乾柴日燎烘。釣網多般堪贍老,擔繩二事可容終。

小舟仰臥觀飛雁,草徑斜尚聽唳鴻。口舌場中無我分,是非海內少吾蹤。

溪邊掛曬繒如錦,石上重磨斧似鋒。秋月暉暉常獨釣,春山寂寂沒人逢。

魚多換酒同妻飲,柴剩沽壺共子叢。自唱自斟隨放蕩,長歌長嘆任顛風。

呼兄喚弟邀船夥,挈友攜朋聚野翁。行令猜拳頻遞盞,拆牌道字漫傳鍾。

烹蝦煮蟹朝朝樂,炒鴨毳雞日日豐。愚婦煎茶情散誕,山妻造飯意從容。

曉來舉杖淘輕浪,日出擔柴過大沖。雨後披蓑擒活鯉,風前弄斧伐枯松。

潛蹤避世妝痴蠢,隱姓埋名作啞聾。

李定:

風月佯狂山野漢,江湖寄傲老餘丁。清閒有分隨瀟灑,口舌無聞喜太平。

月夜身眠茅屋穩,天昏體蓋箬蓑輕。忘情結識松梅友,樂意相交鷗鷺盟。

名利心頭無算計,干戈耳畔不聞聲。隨時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

兩束柴薪為活計,一竿釣線是營生。閒呼稚子磨鋼斧,靜喚憨兒補舊繒。

春到愛觀楊柳綠,時融喜看荻蘆青。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涼摘嫩菱。

霜降雞肥常日宰,重陽蟹壯及時烹。冬來日上還沉睡,數九天高自不蒸。

八節山中隨放性,四時湖裡任陶情。採薪自有仙家興,垂釣全無世俗形。

門外野花香豔豔,船頭綠水浪平平。身安不說三公位,性定強如十里城。

十里城高防閫令,三公位顯聽宣聲。樂山樂水真是罕,謝天謝地謝神明。

西遊記:漁樵對峙,山清水秀的爭論,看文化人是怎麼抬槓吹牛的

唐朝貞觀年間,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文人雅士更是多不勝數,漁夫和樵子是古代文人詞章裡最常出現的兩個職業,在我看來,這幾首詩詞還是不錯的,很有生活氣息,可供欣賞一番。

那麼問題來了,《西遊記》用如此長的篇幅寫兩個人吹牛鬥嘴的意圖是什麼?僅是為彰顯其文辭功力嗎?且看下回分解。

西遊記:漁樵對峙,山清水秀的爭論,看文化人是怎麼抬槓吹牛的

討論點:如來和玉帝那個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