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中國特色家庭關係

1

中國特色家庭關係,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議題,即便是身在美國的華人家庭,也嚴格遵循著這套規矩,就如同影片《面子》裡描繪的那樣,事事以長輩的面子為先。

面子:中國特色家庭關係

影片中好面子的外公

《面子》是華裔導演伍思薇的導演作品,講述了生活在紐約的一家三代移民之間激烈衝突又啼笑皆非的故事。

女主小薇28歲,是前途無量的實習醫生,而早年喪夫的48歲母親隨外公外婆居住,從未脫離過皇后區法拉盛的華人社會。

小薇是個同性戀,早早洞悉真相的母親幾乎每週都為她安排一場相親。在一次聚會中她結識了優秀的舞蹈演員Vivian,兩人摩擦出愛情的火花。小薇戰戰兢兢維持著地下戀情,而母親的意外懷孕更加打破了這個傳統家庭的寧靜。母親被外公掃地出門,只能搬來與小薇同住。

為了給母親肚裡的孩子找個爹,外公費盡心機,小薇也不堪其擾,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讓她不得不冷落女友。外婆的意外去世徹底擊碎了母親抗爭的心,小薇也沒有勇氣在傳統的華人圈子中承擔起和Vivian的愛情。

就在母親與外公安排的對象舉行婚禮的前夕,小薇看到了母親那個不願說出口的戀人的信,她趕忙跑去阻止了婚禮,成全了母親羞於啟齒的忘年戀。重獲自由之後的母親也接受了小薇和Vivian的戀情,安排她們重新相見。

面子:中國特色家庭關係

影片結尾,小薇和母親(陳沖 飾)相視一笑

2

影片中的小薇相貌清麗,工作幹練,小薇的媽媽也因此收穫了許多三姑六婆的讚美,她們都誇她養了個優秀的好女兒。就連影片結尾,Vivian的父親認同了兩人的關係之後,也頗為幽默地調侃自家女兒:“好歹她也嫁了個醫生。”可見醫生這種精英人設,在美國的華人圈子裡,有著怎樣的榮耀和地位。

依照當時的年代推算,小薇和Vivian的父母一輩都是在國家最動亂和窮苦的時候逃去美國的,因此對他們來說,那時候的美國簡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那麼他們對下一輩的期待和教育,自然而然就成了融入美國社會,艱苦奮鬥,掌握一門技藝,成為人上人。

2011年因一本《虎媽戰歌》大紅的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也是秉承這種理念的母親。

面子:中國特色家庭關係

虎媽蔡妹兒在上海接受訪談

在她的嚴格管教下,女兒們不得在外過夜;不得邀請玩伴來家;不得參加學校的演出;不得抱怨沒有被家長允許參加學校的活動;不得看電視或者玩計算機遊戲;不得自作主張選擇課外活動;單科成績不得低於A;除了體育和戲劇課之外,每門學科必須成為全班第一名; 只被允許學習演奏鋼琴和小提琴。

最終,兩個女兒都出落成為符合華人成功觀的 “數學精英“和”音樂天才”,先後被常青藤名校錄取,將來也會繼續延續律師母親的精英角色。

3

雖然影片中沒有過多描繪母親對小薇於教育上的要求,但從小薇對待母親小心翼翼的態度和教授外公說一不二的個性上,我們也可以窺得一二。

可以想象,小薇走上醫生這條上升階層的道路,必定承受了無數的辛苦、壓力和家人殷切期望的重擔,這讓她更加不敢面對和女友的感情。作為一個精英人設,母親和外公怎麼可能容忍她這樣出格的愛情。

面子:中國特色家庭關係

Vivian和小薇

而影片中就Vivian一家對她人上人的教育描寫就更為露骨了。

Vivian的父親是醫學院的院長,從女兒六歲起就依著她的舞蹈天賦培養起來,在他看來,芭蕾才是屬於藝術家的舞蹈,即便女兒內心並不喜愛。但接到巴黎芭蕾舞團的邀約,父親還是義無反顧地破壞女兒的愛情,讓她遠赴法國,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被專業認可的頂級芭蕾舞者。

影片的結尾,Vivian隨著自己的心意去跳現代舞了,父親也釋然了,這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童話色彩在的。

可惜,更多的移民孩子恐怕都是反感卻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的。

比如小說《此岸》中的律師男主法蘭克(移民二代)就曾經這樣自嘲過:“我們這種ABC的三大俗就是從小學鋼琴,長大上常青藤,畢業了做醫生或律師,全被我佔全了。”

再比如小說《狂流》中女主角林晚的女兒(移民二代)也在母親提出轉學私立高中以謀求更好的教學質量時挖苦母親:“你們中國父母就是這麼功利,非得要上個什麼藤校嗎?”

勤勞和奮鬥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不假,可是這種非要做人上人的急功近利的心態,是不是也反映了部分父母本身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只能藉由孩子的成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呢?

4

活在父母的權威壓制下,恐怕是大多數中國孩子的常態,即便把環境從中國搬到了美國,這種中國特色也沒有失效。父母想要的,永遠都是孩子安安穩穩不出錯,按照約定俗成的傳統路線去過一生,而不是頭破血流去追尋幸福。

影片中的小薇母親,少女時期隨父母移民,在家長的安排下早早結婚,和自己並不愛的男人相伴一生。丈夫去世後,她便只能和父母同住,即便女兒都已經28歲了她還是生活在強勢父親的陰影和管束下。

好不容易找到了真愛,還有了愛情的結晶,父親卻嫌她丟人,只想儘快把她嫁出去。恰好出現了一個暗戀她多年又老實巴交的中年男人,又承諾會把小寶寶當成自己親生的一般疼愛,簡直是女婿的最佳人選。至於女兒愛不愛他,對父親來說,都不是什麼大事,只要儘快完婚,平息了唐人街一眾八卦群眾的非議,一切都是值得的。

母親是這種壓制的犧牲品,而她恰恰又把這種壓制照搬到了小薇身上,她只好試圖從女兒身上排解從父親那裡獲得的壓抑。懷孕後,她搬來女兒家,按照自己的意願裝扮女兒的獨居公寓,做自己喜歡的臭豆腐,每晚打電話催她回家,甚至去地鐵站接她,就怕她被哪個小姑娘拐跑了。

別人問小薇為什麼不能讓母親單獨住,小薇回答道:“不照顧自己的母親在中國文化中是絕對不孝的”。所以她只能任由母親侵蝕和管束自己的生活。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長大,小薇對於自我的追求是很有限的。

她不敢違拗長輩的權威,即便不喜歡相親,也會為了安撫母親每週到場;即便不捨得Vivian去巴黎,被醫院院長(Vivian父親)拉去談話之後便放棄了這段感情;即便去機場挽留,也不敢當眾做出什麼親密舉動。

面子:中國特色家庭關係

Vivian逼迫小薇當眾表白和挽留

她只能在天台上抽菸,和黑人鄰居訴說內心的憤懣,回到家裡又繼續做回她的乖女兒。

我的英語老師曾經說過一段辛酸的往事,他上中學的時候因為迷上了一檔英語演講比賽的節目,愛上了學英語。可是他的父母對他的行為冷嘲熱諷,認為他這樣的出身和水平,根本達不到電視上選手的風度翩翩。與其浪費時間在英語上,不如搞好題海戰術考個好大學。老師作為一個自卑的少年,因為學英語而被父母瘋狂打壓,苦悶不已。

最後,題海戰術也沒有幫他進入一個好大學。大學後,別人逃課談戀愛,他繼續吭哧吭哧學英語,畢業數年後終於成為了英語教研領域數一數二的名師。

可是即便如今他也算小有成就,那段被親生父母打壓和不理解的黑暗日子仍舊是他心頭一道疤,日後需花費數倍的時間跌跌撞撞去重建健康的心態,才能重新變得自信、從容和成熟。

5

中國的家長太焦慮了,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孩子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小時要學才藝,長大要上名校,收入要比,結婚對象要比,生活方式要比,下一代出生了繼續比。這是社會整個大環境攀比虛榮的風氣造就的。

想要家長能真正平等平和地面對子女,完全擯棄自己的虛榮心和掌控欲,真是太難太難了。

不過,我也看到許多年輕的父母致力於傳播科學的育兒理念,與孩子一起成長。這是一個好的轉變,希望在一代一代的接力中,我們中國的教育思路也能變得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完善。

就像影片最後的童話結局一樣,每個人都能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別人期待中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