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初衷是什麼

今年初,報名參加了海馬三馬半程馬拉松賽,於是就開始了跑馬的生涯。

參加馬拉松比賽,必須得有規律的訓練一段時間,所以,當時就根據咕咚上提供的半程馬拉松備賽訓練計劃堅持跑步兩個月,圓滿完成訓練計劃,自然順利的跑完半程馬拉松,2小時內完賽。

跑步,什麼時間合適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息習慣,如果單身的話時間比較充分,關鍵是跑馬拉松的人沒幾個年輕人,更不用說單身了。跑馬的一般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人,有家庭有孩子,需要花時間照顧家庭,比如接送孩子上學、輔導孩子做作業,甚至做家務活等等。

根據自己的狀況,我選擇晨跑,這段時間不受打擾,而且不影響白天的工作生活,關鍵點是五點半以前起床。

要跑步,就得花時間,多少時間合適呢?

按照一般的說法,跑馬拉松每週至少跑步3~4次,每次跑多久跑多遠得因人而異,一般從當前的水平慢慢加量,據說每週增加的跑量建議不超過上週的10%,偶爾一兩次當然沒事。

跑馬拉松會花很多時間,花這麼多時間跑步值得嗎?

計算自己花在跑步上的時間,週二、週四跑步來回各2小時,週六週日集中約跑7小時,每週花費的時間就是11小時,而且這些時間都是非常珍貴的早上安靜的時間。如果用來閱讀或寫作或學習某種技能武裝頭腦的話,那該多好啊!

可是,回想過去沒有跑步前,也沒有用好這些時間,再說了,如果硬要把跑步模式切換成學習模式,不一定能夠堅持下來。如果說以前沒有找到一項持續做的事情,現在跑步有規律的跑步持續半年也算是一件,那麼得守護這件事情,鍛鍊身體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身體跨了什麼都沒了。

跑馬拉松是件長期枯燥的事情,需要跑步氛圍,需要一個團體互動交流。在單位一位跑馬同事的建議下,加入了海南跑團,平時大家在微信群裡交流打卡,週六、週日線下集中約跑面談,還有專業攝影師跑友拍照,跑步的氛圍很好,提高了大家跑步的積極性。

在微信群裡,一般跑後的跑友都打卡,有些人天天跑步,甚至早上跑步、晚上也跑步,一個月的跑量400公里左右,讓人疑問怎麼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跑步呢?

跑步的初衷是什麼

最近,我注意到跑馬的同事總是一副疲勞的樣子,很明顯是跑步引起的,因為他晚上十點多鐘就休息了。同事平時的跑步配速最快達到10公里不到4分半,至少要5分多,每週日LSD一般要跑個半馬。看到同事經常表現出來的疲勞樣,以及群裡天天跑步的跑友,我產生了為什麼跑步的疑問:

經常超量跑步這麼累,是否影響到工作生活,跑步的意義何在?如果僅僅為了能提高一點成績,這能有多大的意義?

當然了,如果是為了準備一場比賽,那麼短期辛苦訓練可以理解,但平時的跑步也經常這樣就得思考思考“什麼更重要”甚至“什麼最重要”的問題了。

為什麼跑馬拉松?

這個問題遲早會浮到每個跑者的心裡,每個人能找到的答案往往不一樣。不管答案是什麼甚至沒有答案,能夠持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是值得肯定的——持續跑步鍛鍊身體、挑戰自我,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

當跑步影響到工作生活時,我們就得思考

“跑步的初衷是什麼”

對於通跑友,跑馬拉松純粹是個人愛好,再怎麼跑也不能拿到名次,很多人去外地跑馬拉松同時也是為了順便旅遊,而不是為了拿更好的成績,普通成績可能連“虛名”都算不上。

馬拉松賽場上,比賽其實是一個人和自己的過去比,為了想不斷刷新個人最好成績(PB),得不斷付出更艱苦的訓練。

可是,相對跑得再快一點,鍛鍊好身體以便更好的工作生活是比PB更重要的事情。

跑步,是為了給工作生活增添色彩,讓自己呈現最好的狀態去工作生活,而不是搞跨自己的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