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皇帝真的愛甄嬛嗎?還是她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01

我知道,談到皇上和甄嬛的愛情,很多人會有異議,有人認為皇上並不是愛甄嬛,甚至有人覺著甄嬛也並非愛皇上。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倒是要比原故事都要更豐富,更有意思。

但是,異不離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卻不會變成李爾王。這也是事實。

所以,我既然要和大家談談甄嬛和皇上的愛情,必定要本著對甄嬛和皇上負責的態度,求真務實,客觀公正地搞點事才行。

好了,我們先說說皇上這個人。大家對甄嬛的印象基本相對統一,反正肯定壞不到哪去。

皇上的處境就大為不同了。在劇中,他被各種老婆扣綠帽子,直到被玩死。

原本作了個命運慘綠慘綠的帝王,這也就罷了,更讓我同情的是,在劇外皇上這個角色也是被觀眾玩壞了。

寡情冷漠,陰沉多疑,殺伐血腥,這樣七葷八素的帽子比起綠帽子,皇上戴得更多。直到劇終,皇上的死不僅讓甄嬛解脫了,更是讓無數看劇的觀眾也解脫了。

事實上,即便身為帝王,皇上也是塊好情郎的料。

《甄嬛傳》中皇帝真的愛甄嬛嗎?還是她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02

我知道,純元皇后不僅是皇上心中的刺,更是觀眾心中的梗。這個劇一開播,純元這個角色就已經亡故十年,但是她卻永遠活在皇上心中。

最要命的事,因為她這顆埋在土裡的定時炸彈,甄嬛和皇上一夕之間反目,最終撕了個你死我活。

當然,大家是不會和死人計較的。所以,和甄嬛一樣,大家只恨皇上,恨他的辜負,恨他利用新歡祭舊愛。

事實上,除了帝王這一特殊身份,皇上首先是個人。只不過,這是一個內心深沉而孤獨的男人,就這一點而言,他與果郡王本質上並無多大差異。

是人總會有七情六慾,別的先不說,誰對美好的愛情還沒個幻想和憧憬呢?皇上也不例外。

所以,我說皇上內心對愛情的渴望不比任何人少,你應該不會跳起來打倒我。

純元皇后是皇上的結髮妻子,集結了皇上對愛情的最初幻想。整合全劇有關線索,得出的結論無非就是:純元皇后完美無瑕,讓皇上摯愛了一輩子,惦念了一輩子,意難平了一輩子。

《甄嬛傳》中皇帝真的愛甄嬛嗎?還是她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在現實生活中,你能說這樣的男人算不上情深且長?

可能爭議在於,既然皇上那麼愛純元,他偏偏還是有那麼多女人,寵了這個疼那個,轉眼又是思君不見君,君又去找新歡了。

米蘭·昆德拉在自己的書中分析說,追求眾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屬兩種類型。其一,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尋求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存在於他們一如既往的主觀夢想之中。另一類,則是想佔有客觀女性世界裡無窮的種種姿色,他們被這種慾念所誘惑。

很顯然,皇上是第一類,凡是讓他真正龍心一動的女人,不是眉眼之處有幾分像純元的(甄嬛),就是眉眼之處有幾分更像純元的(玉嬈)。

可見,男人既有的愛情幻想對他選擇異性的影響有多大。我想,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應該也不少。比如文藝圈的徐志摩先生,再比如娛樂圈的李晨同志。大家仔細一對照,真相自明。

扯遠了。我們接著設想,即便純元不死的話,皇上身邊還是會有很多女人,對不對?所以,這並不能說明皇上不是一個深情、長情的男人,也不影響他是塊好情郎的料。

《甄嬛傳》中皇帝真的愛甄嬛嗎?還是她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03

費了點勁兒,現在皇上終於有和甄嬛談愛情的資格了。

有句話叫,“愛開始於一個女人某句話印在我們詩化記憶中的那一刻”。

我信。殿選秀女那天,皇上第一次見甄嬛。

皇上問甄嬛,哪個huan,甄嬛答,嬛嬛一嫋楚宮腰。

聽到是蔡伸的詞,皇上便覺著甄嬛格調不一般。於是,叫她抬起頭來。

這一看,皇上眼睛就直了半天。

在發了一通“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甄氏出美人”之論後,皇后又來了個總結陳詞,“嬛嬛一嫋楚宮腰,那更春來香消玉減。紫禁城的風水養人,必不會叫你玉減香消”。

看到了麼,撩妹子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化肉麻於無形。

《甄嬛傳》中皇帝真的愛甄嬛嗎?還是她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之後,破個規矩賜個封號自然不在話下。值得一提的是,給甄嬛賜的封號是“莞”,應唐詩春詞中的那句:菀菀黃柳絲,濛濛雜花垂。

詩詞有多美,不用說,詩詞中描摹的那種感覺有多妙,也不用說。當皇上遇到這樣一個不經意就讓他醉到詩詞中去的女人,你猜他有多動心?

當然,你要說皇上才沒那麼沒見過世面,皇上之所以對甄嬛青睞有加,那都是因為甄嬛長得像純元。

那麼,倚梅園那次呢?

大年除夕夜的合宮夜宴上,皇上因為看到華妃插瓶的紅梅,懷念純元舊事,便獨自往倚梅園踏雪尋梅。

趕巧碰到甄嬛那句“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想想吧,白雪映著紅梅簇簇,正是良辰美景,皇上和甄嬛孤男寡女,一個是懷念舊人、神思寂寥,一個是偏居深宮、大病初癒,兩個人內心多少都有些騷動不安。

所以,甄嬛回去後,就問槿夕,什麼樣的人衣服上才能用團龍密紋,然後兩人就八卦到了果郡王。一股青春少女的荷爾蒙氣息瀰漫了電視屏幕。

反應更猛烈的還是皇上,立時三刻就叫蘇培盛去找人。

一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梅花有沒有被摧殘,只有風知道。皇上的心被反撩,我們都看出來了。

這一次,皇上並不知道對方就是甄嬛,所以動心自然也就不可能是因為甄嬛像純元了。

還是那句話,“愛開始於一個女人某句話印在我們詩化記憶中的那一刻”。

《甄嬛傳》中皇帝真的愛甄嬛嗎?還是她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04

如果一件事取決於一系列的偶然,能說明什麼?難道不正說明了它非同尋常而且意味深長?

是的,倚梅園的偶遇僅僅只是一個鋪墊,御花園才是真正孕育故事的神奇所在。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正是萬物發春的好時節。

穿著杏色衣服的甄嬛,坐在御花園的鞦韆架上,吹著一首《杏花天影》。

皇上站在那裡一聲不吭的聽了半晌,醉在甄嬛的簫聲裡。

他說他是果郡王。

他說,你吹得極好,只是剛才吹到那句,滿汀芳草不成歸的時候,簫聲裡微有凝滯,帶有嗚咽之感,可是想家了麼。

甄嬛答,曲有誤,周郎顧,王爺耳力堪比周公瑾。

皇上道行太深,三言兩語之間,人品讚美、專業鑑賞、人情關懷一應俱全。

《甄嬛傳》中皇帝真的愛甄嬛嗎?還是她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十七歲的少女最怕什麼?知心。

皇上不僅能聽懂甄嬛的簫聲,更能讀懂她想家的心事。這對一個偏居深宮這麼久的少女而言,太有煽動力了。

所以,無論是第二次相遇皇上為甄嬛搖鞦韆,還是第三次邀約共同品蕭,都幾乎成了必然。

直到被餘氏撞破,甄嬛問,皇上如何欺瞞臣妾?

皇上說,不是欺瞞,只是不願意讓你因為朕的身份怕朕,順從朕,獻媚於朕,更不願意因此而成個孤家寡人,連個說知心話的人也沒有。

隔著屏幕,我能感受到一個已過四十歲的男人復活了一顆戀愛的心。

以前我不懂“愛”和“喜歡”的區別,慢慢才知道,如果你愛花你會給它澆水,喜歡則會摘下它。同理,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會悉心呵護她,喜歡則想要不擇手段佔有她。

皇上不需要不擇手段,因為他是皇上。

但是,他選擇把自己身上的特權卸下,他選擇以皇帝之外的身份去用心追求一個女子。

只是,那個皇帝以外的身份是他借的。君臨天下,威懾四方,一個皇帝以外的身份卻不為他所擁有,不為他所決定。

所以,皇上比果郡王更孤獨。

那年杏花微雨裡,你說你是果郡王,也許從一開始都是錯的。

《甄嬛傳》中皇帝真的愛甄嬛嗎?還是她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