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作為現代化武器,其實在清朝就有,只是敵不過英國的堅船利炮

文章:駐烏展翅

水雷這一武器作為現代海岸防禦作戰的武器之一,早已被大量應用於近代戰爭之中,通過艦船觸碰或進入雷體感應範圍便可起爆,常常能起到封鎖航路等作用,堪稱近海防禦一大利器,而在中國古代其實也有關於水雷的設計思路,例如明朝時期便已經有人設計出了水雷的基本概念,並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手段來打擊倭寇的沿海登錄,但是這一設計理念在當時還是太過於超前,而沒有被得到重視,一直都停留在理念階段,沒有得到實際的應用。


水雷作為現代化武器,其實在清朝就有,只是敵不過英國的堅船利炮

而在第一場運用水雷的戰爭,便是在美國的獨立戰爭時期,美國民兵發明了通過將火藥與激發裝置塞入啤酒瓶中,隨後讓其順流而下轟擊英國軍艦的手段,但是因為當時的技術原因,此水雷無法通過直接與敵艦撞擊來進行引爆,但是卻讓那些因為好奇而想把這些小桶撈起一探究竟的英國人吃盡了苦頭,在撈起後爆炸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也正式標誌著水雷這一特殊武器開始進入了近代戰爭的武器庫之中,而雖然在此時設計的水雷還是過於原始,無法控制漂流方向而且沒法改變其引爆方式,但是因為技術簡單,材料易得,工藝不需要太高門檻等原因,而被大量的使用,而在鴉片戰爭時期,中國清朝也看中了這一武器,開始思索採購與否。


水雷作為現代化武器,其實在清朝就有,只是敵不過英國的堅船利炮

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英國人的戰艦和艦炮讓清朝第一次感受到了火藥和鋼鐵帶來的恐怖,但是立刻開始制定針對性的作戰計劃,無論英國人的艦炮如何恐怖,英國人的炮術多麼高超,只要想辦法將英國人的戰艦摧毀便能讓英國人的火炮再無可用之地,而且水雷的封鎖海岸的能力更是能夠讓英國這種只能依靠海軍進攻的敵人徹底喪失進攻能力,達到勝利的目的,隨後便在這樣的思考下,開始創辦水雷製造局,並且還花費重金聘請了來自美國的水雷專家,為清朝設計水雷並創建水雷相關的戰術。


水雷作為現代化武器,其實在清朝就有,只是敵不過英國的堅船利炮

這位專家果然不負眾望,在經過潛心研製後,很快便仿製出了西方的水雷,並且成為中國第一款實戰應用的水雷,其製作方法也十分簡單,通過防水雷罩外殼,包裹50-159斤炸藥,利用雷汞作為火帽,靠在水內的壓力來點火起爆,但是佈雷和引爆方式卻十分原始,通過擅長潛水的士兵將雷體安放在敵人戰艦之下,在解除保險之後迅速游回岸邊,經過幾分鐘後通過水壓點火起爆,便可以輕鬆的擊殺敵艦。

水雷作為現代化武器,其實在清朝就有,只是敵不過英國的堅船利炮

儘管如此,面對來勢洶洶的英國戰艦,清政府也沒什麼太好的選擇,於是立刻就得到了廣州地方官府與軍事人員的支持,在上報之後,朝廷同意了這種武器的試製,並且希望能夠在京城附近進行武器實驗,親眼看看這種新式武器的威力究竟如何,道光皇帝下令先製造20枚用於試驗後,水雷製造局立刻開始了生產,不久,20枚水雷便送至天津大沽口準備進行檢驗,而因為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艦船還處於古老的風帆戰艦與近代的蒸汽鐵甲戰艦的過渡期,所以靶船依然採用英國的木質戰艦類型進行試驗,而實驗結果也是在一聲巨響後,戰艦立刻傾覆,似乎水雷真的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水雷作為現代化武器,其實在清朝就有,只是敵不過英國的堅船利炮

但是在水雷的實際應用中因為需要士兵親自去將水雷安放在敵人戰艦船底,還需要手動打開保險,這種運送方式和被動引爆卻成了水雷的致命缺點,在實戰中也很難發揮作用,同時也有大臣上奏,這種期望於安放水雷者不被敵人察覺,才能讓這種武器發揮作用的可能性實在太低,更何況安防水雷需要先用小船行至靠近敵艦,士兵下水後還要漏出頭來呼吸,這種滑稽的作戰方式怎麼可能不被敵人發現?也正是因為如此,水雷還是沒能受到清朝的大力推廣。

水雷作為現代化武器,其實在清朝就有,只是敵不過英國的堅船利炮

但是在面對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戰艦,就算是如同天方夜譚一般的作戰方式也不得不立刻使用,於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這種成本低廉生產便利的武器第一次投入了對英軍的戰場之中,並且有清朝將領僧格林沁的率領下,在天津立刻投入實戰,但是這次實戰效果卻十分可笑,雖然發出巨響,但是英軍艦船僅僅是略微搖晃幾下,沒有任何損傷,之後水雷便徹底壓了箱底。


水雷作為現代化武器,其實在清朝就有,只是敵不過英國的堅船利炮


​雖然這次的水雷攻勢並沒有取得任何效果,但是對於清朝開展仿製西方武器卻是開創了先河,自此之後慢慢開始接受了西方的科學等方法,真正的走上了科技治軍的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