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性格,帶孩子走上人生的高速公路

好性格,帶孩子走上人生的高速公路

檸檬有個閨蜜,每當看到活潑開朗的孩子,就會感嘆:這孩子性格真好,然後心生羨慕。回過頭來看自己的孩子,只能輕輕嘆一口氣。難得開一次家長會,老師也會在最後接一句:你家孩子其他都好,就是性格太內向了……這些都無形中加深了我閨蜜的觀點:孩子內向是不好的,我需要讓孩子改變。於是帶孩子報名演講班,逼著孩子在他人面前表演,但這樣強迫的意願只是讓孩子性格越來越害羞內向。

為什麼家長們會如此關注孩子的性格問題?都說一個人好的性格就成功了一半。那麼就能理解,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性格主要表現在人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體現了人格的社會屬性,所以性格的問題是一生的。

但是,什麼叫好性格。檸檬認為,從性格的社會屬性來看,好性格就是容易被社會接納的性格,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別人很舒服,自己也很舒服,這就是好性格。而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好性格就是要外向,內向就是不好的。因為在生活中,內向的人也可以很受歡迎,能夠與別人友好的相處;而外向的人也可能因為說話直接而被他人不喜。所以,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性格很重要。

性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先天的影響,但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受到早年時期與家人的互動的影響。那麼,家長要怎麼才能給孩子積極的影響,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呢?

首先,家長們要抓住孩子6歲以前的關鍵期。社會上關於青春期孩子叛逆、輟學、甚至是出現其他更糟糕問題的報道屢見不鮮。這些孩子的問題是因為他們處在青春期嗎?恐怕並不是這樣。這些問題的本質都是小時候性格培養的問題。兒時性格的問題並不會立刻表現出來,而是要有一段潛伏期。等到孩子在青春期時,孩子有能力了,自然就會通過反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需求。

好性格,帶孩子走上人生的高速公路

在6歲前的關鍵期裡,最需要的其實是孩子儘量要自己去帶。先前檸檬也談到過,兩歲以前是孩子和母親建立依戀的關鍵期,對母親的依戀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而在孩子不能獨立的情況下,有父母的陪伴,在和父母的相處中感到舒服,獲得快樂,這才是家長教育孩子的資本。你花時間陪伴孩子,在生病的時候照顧他,他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你們建立了情感的聯結,他才會信任你。

接著,在獲得孩子信任的基礎之上,才好開展對孩子的性格培養。有個詞叫“恩威並施”。你對孩子的陪伴,就是有恩於他,等到孩子稍大,才好立威。立威不是懲罰、不是打罵,而是用你的態度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不能做。孩子也會明白,你是愛他的,但在原則性的問題上,也是不會讓步的。好性格不是犧牲自己,一味地討好別人,而是在有底線的情況下,和人愉快的相處。家長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孩子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地明白這些道理。

最後,父母不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

每個人對好性格都有不同的理解,你理解的好性格,並不一定適合孩子。曾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工作忙,兒子被媽媽帶的有些性格軟弱,很內向膽小,甚至在遊戲時也只和女生一起玩。現在自己有了時間,能更多的陪伴孩子,想讓兒子堅強一點,但是兒子卻很牴觸。其實,這位父親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了孩子身上,而忽視了兒子自己的想法。內向、安靜真的是不好的性格嗎?不一定吧。如果孩子在這樣的性格中能夠感到快樂,能夠找到感到平靜,這不是也挺好嗎?此外,如果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某個特定的好性格,可以嘗試採用溝通的方式,比如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和孩子討論這個性格,如果孩子接納,自己就有可能往這個方向發展,這也是告訴孩子,有分歧不要緊,重要的是溝通。

總結一下,家長要想培養孩子的好性格,一定要抓住6歲以前的關鍵時期,儘可能自己帶孩子,如果時間少,則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的陪伴;做到恩威並施,和孩子建立情感的聯結,讓孩子依戀你;還需要注意不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做到有問題隨時溝通。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歡迎關注訂閱~

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書寫粗心、計算馬虎、寫作業拖拉、成績上不去....等一切關於學習、成長過程中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