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白朗: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白朗。晴明茶道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中汲取養分,以“敬、靜、淨、和”為核心理念,幫助我們在茶道的學習中修身養性,追求大道的終極意義。 首先是尊敬的“敬”,既包括恭敬心,也包括敬信心,體現在從心而發的尊敬和敬畏,無論面對何人都應起恭敬心,不可心生不敬。人之常情是面對優秀成功人士心生敬意,面對一般人、甚至不善之人心生不敬甚至厭惡之心,這就是來自傲慢的分別心,我們要去除。正如現在“新冠病毒”疫情中的輿論風向。不論與我有關還是與我無關的事,我們都應該保持一份恭敬心。與我利益相關,恭敬從事是當然。與我利益無關,我們更要恭敬從事。因為你用一分的恭敬心,必然會獲得一分的恭敬。在茶會上,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詞,叫做“儀式感”,因為茶會主持者的引導,讓身在其中的我們隨著既定的流程,共同飲茶,從中感受到“儀式感”。在切身體會中,我們感受到,“儀式感”不來自於既定的流程,而在於那一刻,參與茶會的人,放下自我,對茶、對茶事心生的恭敬之心。因此,我們可知,茶道中顯示在外的各種禮儀,都源自於內心的恭敬,如果失卻了恭敬之心,則一無所得,浮於表面。我們稍稍列舉一下,我們可以恭敬的那些與茶有關的人事物:敬天地自然、敬賢哲老師、敬親人朋友、敬普羅大眾、敬茶樹茶葉、敬喝茶之事等等等等。

白朗: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茶道中的“敬”,除了恭敬心,還有敬信心。佛經中有言:“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一切善法的來源,可以生出一切功德,因此說信心是功德之母。信心就像我們自身所具備接收器,能接受多少來自於大道的智慧,全靠信心這個接收器的強弱。既然我們在此刻選擇用茶道作為自己的修行的路徑,那麼,你有多大的信心,就會有多大的收穫。因此,茶道就是從“敬”開始修起的,我們把恭敬的“敬”放在第一位。


白朗: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第二個是安靜的“靜”,我們從前兩講可知,當心平靜而專注時,就會產生力量,就會生起智慧。或者說,若要尋得真正的平靜,必定要增長你的智慧才行。而在茶道中,則會通過行茶、品茶、日常茶事等方面,去練習進入定靜的狀態中。如同我們前兩講所言,如果你想讓自己獲得真正的快樂、輕鬆自在,長久的心靈安樂,如果你想突破自己,仍然需要從安靜處經過,別無他路。我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投資遇到失敗,生活中情感發生問題等等都是可以提早深思熟慮,並加以預防的。很多時候,只要靜下來,就會有轉機;只要靜下來,就能找到改善的方法。只要先靜一靜。而且,不但是內心追求平靜,在外在的環境中,茶室空間也要保持安靜,內外合一,知行合一。


白朗: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第三個是乾淨的“淨”,我們在靜心的茶道練習中,會發現,很多的雜念和煩惱就會襲來,想要靜心而不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感受的種種現象,都是各自的煩惱業習顯現而成的,都是不清淨的現象。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清淨煩惱罪障。如果你的心是清淨的,那麼你看到的一切將會是清淨的;當你看到的是雜亂的,表示你的心當下就是雜亂的。當一件事、一個人不如你意,不順你心的時候,要記得檢討自己的內心世界,以這樣的方式來自省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在靜心之前,我們要有一定的方式清淨自己的內心。然後,茶室、茶具等要潔淨,裝飾陳列要顯得清淨;空氣要純淨,沒有異味;身心全放在茶上,沒有任何雜念,仔細體會茶給我們的感官帶來的感受,茶入我時我入茶,此一茶念代萬念,再配合其他修行功課,久而久之身心入空淨境界。依然是內外合一,知行合一。


白朗: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最後,是“和”。一個人能夠時時處處,與自己和諧相處,與世界和諧相處,與自然和平相處,如同孔子所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隨心所欲而不逾越自然之道,任由道法自然。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我們說,如果能夠早早的實現,又何必等到七十歲呢?我們還常說:“靜中應有動,動中應有靜。”實際上,“動”與“靜”本來就是同樣的一回事,說“動”或者說“靜”都只是對於同樣的一回事的不同解釋。當我們進入非常靜謐的狀態時,我們身體系統內部的活動達到完全的和諧,才會感受到平靜。這就是《中庸》中所講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的內心沒有發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時,稱之為中。發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時,始終用中的狀態來節制情緒,就是和。中的狀態即內心不受任何情緒的影響、保持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而始終保持和的狀態,不受情緒的影響和左右(自我控制情緒,不讓情緒失控,讓情緒在一個合理的度裡變化),則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達到了中和,天地便各歸其位,萬物便自然而然生長髮育了。因此,“和”,既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又是知行合一的修身之道,既是萬物因緣和合、緣起緣滅,又是中道的和諧,既是陰陽互變、陰陽相合,更是檢測茶道修習水平的依據。



白朗: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由此可知,瞭解一個人的茶道修的好不好,不在於學問有多高深、技藝有多精湛,我們只管看他日常的言行舉止和為人處世的修養,便略知一二。 接著上一講的“精進度”,精進是一種非常喜悅、有意義及充滿活力的修持。如果我們真的認為某件事具有利益,並且很珍視它,那麼,我們就會非常喜悅地去做它,並且把它放在最優先的地位,精進心及精進力自然會因此湧出。希望您因為喜愛茶,對您有益,而充滿精進之力量,隨後我們就會在茶事、茶會之中,看到一個因為熱愛而展示出來的更好的你,並對你茶道的精進充滿期待。(作者:白朗,資料來源:teamaster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