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搞定L2自動駕駛!Mobileye“開放化”神助攻李斌自主研發?

一覺醒來,忽然臉火辣辣得疼。

一翻手機,媽耶!習慣性跳票的“NIO Pilot(蔚來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居然開更,一夜升到L2水平。

這下,大爺此前那篇 豈不被打得臉腫到阿媽都不認識?

書讀的少,可也記得一位南方先賢說過:“出來混的!有錯就要認,捱打要立正!”

蔚來搞定L2自動駕駛!Mobileye“開放化”神助攻李斌自主研發?

先表個態,對不起,蔚來!

而在覆盤蔚來自動駕駛技術路徑後,圈內已有人和大爺嘀咕,趁著自動駕駛巨頭Mobileye的開放化,以該公司解決方案打底的蔚來或能享受Mobileye強大解決方案同時,真培養出自主研發的全新方案!

如果李斌之前就算定這點的話,那真是不得不佩服,這個“中國最會賣車的人”的戰略眼光和發展野心。

值回39000,實現正經八板L2的蔚來還要升級

蔚來搞定L2自動駕駛!Mobileye“開放化”神助攻李斌自主研發?

想一想,今年 4 月之前,NIO Pilot有啥?LKW(車道偏離預警)、FCW(前向碰撞預警)、AEB(自動緊急制動),只算基礎中基礎的ADAS功能了。

大爺寫那篇“打臉文”時,可是3月啊,那看著能不著急嗎?

當然,緊接著,就在4月,NIO Pilot完成1.2.3版本更新,又有了ACC(自適應巡航),可這充其量也就是個L1啊。

沒想到,這一次牛了,一下增加了Highway Pilot(高速自動輔助駕駛)、Traffic Jam Pilot(擁堵自動輔助駕駛)、ALC(轉向燈控制變道)、TSR(道路標識識別)、LKA(車道保持功能)、CTA-F(前側來車預警)、APA(自動泊車輔助系統)等七大功能。

這一次,裝備了NIO Pilot的蔚來可就正經八板地具備了車輛自主橫向和縱向控制的L2級別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沒,得,黑!蔚來自動駕駛副總裁 Jamie Carlson在今年3月見面會上的承諾,也許是含著淚,但就是實,現,了,服氣!

當然,窮人一枚的大爺不是蔚來車主,無法親自上手體驗,但從多家媒體測評看,NIO Pilot這次表現挺穩,這套自主研發的系統與市面成熟產品相比功能一個不缺,實操可達中上水平。

可能工程師還覺得,憑這成色的貨無法讓“金主爸爸”覺得值回39,000元選裝費,所以又給了更大的計劃。

今年8月,實現車輛在ACC功能下減速時的能量回收;今年3季度,實現全自動泊車,同時在儀表盤上展示與特斯拉AutoPilot類似的動態交通視圖,讓功能與裝逼齊飛。

最該鼓掌的,是突破Mobileye封鎖的軟硬件創新

蔚來搞定L2自動駕駛!Mobileye“開放化”神助攻李斌自主研發?

神馬?還想打臉大爺的?能不能先借貴手,給蔚來的自主創新鼓個掌!

蔚來最值得打call的,哪裡是實現了L2,而是通過自主研發的路徑,自個搞定了這事兒。如果李斌這次是“回心轉意”,回去吃了博世“全家桶”,大爺說不定還要多笑他兩聲。

對這家新造車公司來說,打通了自主研發的路徑或許才是最值得鼓勵的。

仔細分析一下蔚來的自動駕駛技術實現路徑。

在戴上“全球首裝Mobileye EyeQ4芯片”光環同時,蔚來不可避免地把目前視覺感知的大頭交給了行業巨頭Mobileye。

眾所周知,“軟硬件一體”的Mobileye,不僅把傳感器方案鎖定在一顆單目攝像頭,算法也是以這顆單目攝像頭為基礎來進行。而此次,蔚來使用了“自主開發”的三目攝像頭,它提供了“NIO Pilot”系統決策佔比超80%的信息。

相比單目攝像頭,三目攝像頭採集信息更多。其中,52度攝像頭負責一般路況檢測,28度攝像頭負責遠距離目標和紅綠燈探測,150度攝像頭負責車身側面和短距插隊車輛探測。這意味著,蔚來在傳感器層打破了Mobileye的方案範疇,開闢了新的數據收集空間。

以此為基礎,蔚來才能在Mobileye算法基礎上,餵養自己的視覺信息處理體系。根據路徑設計,攝像頭傳輸的圖像信號會分兩路分別進入EyeQ4芯片和NIO Pilot的中央控制器芯片。

這顆中央控制器芯片,不僅能獲得EyeQ4芯片依託Mobileye方案收集的數據做出的判斷,還能依託“三目攝像頭”及其他傳感器收集到的更多數據進行比對,在做出自己決策同時,也餵養自己的算法。

看到了整套從硬到軟的技術實現路徑,大爺才真正認了蔚來這個“自主研發”的邏輯。

更大的突破,還看趕上Mobileye開放春風的NIO Pilot 2.0

蔚來搞定L2自動駕駛!Mobileye“開放化”神助攻李斌自主研發?

憑藉超70%的市場佔有率,Mobileye的方案在自動駕駛圈風頭無二,也稱為蔚來自動駕駛計劃起步最好的背書。

不過,Mobileye封閉的軟硬件一體化方案,卻又是蔚來自主研發計劃最大的阻礙。

一貫倡導“軟硬一體化”的Mobileye被業界俗稱“黑箱”, ASIC方案將算法直接封裝在芯片上,從傳感器上拿到的數據通過芯片處理後,吐出來的就是處理完的信號。

識別算法如何工作?不,你不需要知道!那芯片能不能換?不,你不需要換!

所以,蔚來費這麼大勁設置三目攝像頭和另一箇中央控制器芯片,就是為了突破方案的封閉性,自己採集數據餵養算法,在算法成熟的同時,一點點積累芯片靈活使用的可能性。

這一切可能會隨NIO Pilot 2.0的開發而出現新轉機。

目前蔚來正爭取能率先用上EyeQ5芯片。而恰在此時,Mobileye這個封閉帝國,恰好也吹起“改革開放”的春風。

Mobileye CEO Amnon Shashua在去年起就開始推動EyeQ5 走上開放之路,除了必須使用 Mobileye 技術和軟件的“封閉版 EyeQ5”,

該公司還準備了“開放版 EyeQ5”,這個方案中的芯片是開源且可編程的,車廠可為傳感器融合和駕駛策略編寫自己的代碼。

想象一下,用上“開放版 EyeQ5”的NIO Pilot 2.0,豈不是將具備更強大的自主研發空間?

不知道,那時的蔚來能開發出多少,深具NIO特色的自動駕駛功能?

蔚來搞定L2自動駕駛!Mobileye“開放化”神助攻李斌自主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