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諾貝爾獎差的科學獎:中國有一項獎金比它還高

近期,全世界科學家翹首以望的科學界最高榮譽即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開始頒發了,身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小編也一直在關注著獎項的頒發進程。截止目前,2019年度諾貝爾獎傳統五項已有11人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威廉·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格雷格·塞門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詹姆斯·皮布爾斯、米歇爾·馬約爾、迪迪埃·奎洛茲(諾貝爾物理學獎);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吉野彰(諾貝爾化學獎);彼得·漢德克(諾貝爾文學獎);阿比·艾哈邁德·阿里(諾貝爾和平獎)。這些科學獎對人類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尊重。諾貝爾獎是全世界公認含金量最高的科學獎,其知名度自然不言而喻,但這並不意味著眾多其他領域就沒有比它更崇高的獎項。下面就舉幾個例子。

不比諾貝爾獎差的科學獎:中國有一項獎金比它還高

諾貝爾獎獎章

1、 菲爾茲獎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並未在其遺囑中設立數學獎,傳說他有一個比他小13歲的女友,但她後來和一位數學傢俬奔了,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把數學這門科學排除在外了(這個說法註定無法被證實)。但這並不影響數學這門古典形式科學在人類偉大歷史進程中所起的作用。菲爾茲獎是數學家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被數學家們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獎不同的是,該獎項對於獲獎者的要求有一條規定:所有得主年齡不超過40歲。該獎項由數學界的國際權威學術團體—國際數學聯盟主持,獲獎者都是頂級青年數學家。1982年,丘成桐以他的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獲得菲爾茲獎;2006年,陶哲軒因為他對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調和分析和堆壘數論方面的貢獻獲得菲爾茲獎。只可惜他們都是外籍華人。

不比諾貝爾獎差的科學獎:中國有一項獎金比它還高

菲爾茲獎獎章

2、 圖靈獎

圖靈獎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於1966年設立,獲獎者都是對計算機事業作出十分重要貢獻的個人。圖靈獎也被稱為最嚴苛評獎,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會有兩名科學家同時獲獎。中國人姚期智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數據組織、基於複雜性的偽隨機數生成理論、密碼學、通信複雜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計算等多個尖端科研領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圖靈獎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一個獎項,無數計算機領域的有志之士都心甘情願為其瘋狂。

不比諾貝爾獎差的科學獎:中國有一項獎金比它還高

圖靈獎獎盃

3、 國家最高科技獎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獎金從500萬提高到800萬,且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比2018年諾貝爾獎的獎金——900萬瑞典克朗(約740萬人民幣)還要高。相比於以前獲獎者只能拿取獎金中一小部分的"規則"來說,這樣的改革無疑更能激勵那些奮鬥在科研第一線的科學家努力工作。提高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恰好說明了國家注重培養科技力量的戰略方針和始終堅持不動搖的事實。從本質上來說獎金不過是錢,是一個數字,但是做過科學研究的人都知道,空有理想和鬥志,沒有資金的支撐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沒有什麼比吃飽飯再做研究更"科學"的事了。

不比諾貝爾獎差的科學獎:中國有一項獎金比它還高

國家最高科技獎

自古以來,中華大地就誕生過很多傑出的科學家,古代有張衡、祖沖之、沈括、魯班等等,近代有錢學森、袁隆平、侯德榜等人,而近年來被我們熟知的屠呦呦和莫言兩位中國籍諾獎得主也必將一直激勵我們,他們無一不是對時代作出傑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諾獎也好,其他獎也罷,前人設立它們的初衷並不是要人們都去瞻仰它,而是要我們銘記,科學的道路唯有踏踏實實去走,才能獲得最閃耀的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