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徐悲鴻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劉勃舒

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徐悲鴻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劉勃舒

劉勃舒,1935年生於江西永新,歷任中央美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16歲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班,是徐悲鴻先生門下最年輕也是最後一位弟子,在傳揚徐悲鴻畫馬藝術的門人中,劉勃舒以其獨到的富有節奏感的線條和情感性的墨色語言越出畦町、自成一格,作品有《三馬圖》、《奔騰急》等,多件作品入選國內國際美術展覽,並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等收藏。

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徐悲鴻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劉勃舒

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徐悲鴻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劉勃舒

如果說徐悲鴻的馬能讓觀眾聯想到大師嚴謹、凝重的人格魅力,劉勃舒的馬則顯示了瀟灑、奔放、富有動感的現代精神,他不僅是一位大藝術家,還是一位不遺餘力發掘人才的畫壇伯樂,在美術界留下許多感人至深的佳話。

劉勃舒小時候家裡貧窮,母親在家沒有工作,父親當小學音樂教師,跟徐悲鴻先生結緣主要因為喜歡他的馬,當時在中華書局有兩本藍色裝訂的宣紙印冊,但又買不起,沒事的時候就跑去那臨摹。當時才十多歲的劉勃舒寫信給徐悲鴻先生說:“喜歡您的馬,我要跟您學,我最近畫了幾張,寄給您看,您幫我改改”。過了一段時間徐老師給他回信,兩張畫分別批了兩條字,一張是有美麗的嚴謹,一張是此畫確有意味,這對一個少年來說是很高的評價。信中還邀請劉勃舒去北平,徐先生會親自教他畫畫,信的最後還鼓勵一下,不要沾沾自喜,渺小成功,要立志做一個第一流藝術家。

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徐悲鴻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劉勃舒

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徐悲鴻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劉勃舒

劉勃舒喜歡畫馬是因為小時候騎過馬,馬通人性,你愛它、安撫它,它就來了,其次是讀書期間數學不行、幾何不行、代數不行。其實剛開始畫也畫的不好,但他學到了徐悲鴻先生的一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劉勃舒也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大家說他這個事做的不好或者做錯了,他就非把它做出來,一次做不好就再做,研究院的很多工作就是這麼做出來的。

劉勃舒談到畫畫,一要有生活,二要有基本功,三要有技巧,這三條做不到就沒好畫。現年事已高的劉勃舒先生日常大多在家讀書和創作,在他的種種傳奇中,他畫的駿馬成為他不可忽略的標誌;他曾經看到自己的老師徐悲鴻先生把任伯年的畫不好的改了,覺得很厲害,給他的啟示就是不要迷信,在不破壞原作品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發揮的改動,對於有些東西要有所敬畏,對於有些東西要有自己的一些膽量,所以他把新疆發現的漢唐時期的木馬重新塗了顏色,在不破壞原作品的基礎上又給它增添了新意。

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徐悲鴻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劉勃舒

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徐悲鴻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劉勃舒

除了徐悲鴻先生,還有吳作人、艾中信兩位先生對劉勃舒也有極大影響。艾中信先生很苦,曾經因為脖子崴了不能動,只能躺在涼颼颼的屋裡,劉勃舒看到後第二天就叫車把艾先生接到畫院,騰出一個套間;後來,葉淺予在那住了八年,劉勃舒不僅對長輩好,對小輩和青年畫家也非常提攜,比如幫著當時還在國畫系進修的盧禹舜搞畫展,自己還掏錢請記者吃飯,讓記者幫忙寫幾篇好文章,因為這次畫展,後來好幾位青年畫家都被大家熟知。

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徐悲鴻門下最年輕的弟子劉勃舒

從接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開始,劉勃舒就努力為有才華的青年提供難得的深造機會,正如徐悲鴻當年對他的提攜和教誨,因此人們稱他既當伯樂又當千里馬;此後,他帶領各畫院的藝術家實現了諸多具有國際意義的首次創舉,他一直為中國傳統繪畫事業的興旺發達默默奉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