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鞏俐,大家肯定都熟悉

1987年鞏俐被張藝謀選中,出演愛情抗戰片《紅高粱》,因為片中的“九兒”一角,在影視圈嶄露頭角

鞏俐的演技自然深入無可挑剔,看她表演,絲毫沒有演戲的痕跡。

很多時候,觀眾會覺得她就是角色本身。

比如今天小蟻說的這部電影——

畫魂

Soul of a Painte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還在上學的趙薇

也參演了該片,飾演一個沒有臺詞的青樓女子。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說起來,這部電影算是小蟻的一部童年回憶。

央視電影頻道曾經播過,記憶猶新的一個畫面,便是鞏俐飾演的女畫家潘玉良在澡堂裡偷偷畫裸女。

周圍人發現後,把畫都撕爛了,而她自己推入浴池,一臉的委屈和狼狽。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其實,這位潘玉良,原本姓張,是歷史上有名的才女。

祖籍揚州,父母雙亡後,被舅舅賣到妓.院,給當時妓.院的頭牌姑娘千歲紅使喚丫頭。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一個清晨,她目睹千歲紅赤裸地躺在河邊,身上佈滿傷痕,氣息全無,之後便被妓.院的人草草下葬。

這幅情景在玉良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厭惡慾望交織的妓.院,發誓一定要逃離這裡。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幸運的是,她遇到了改變她一生命運的貴人— —潘贊化。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第一次出來接客時,她就被安排坐在剛剛上任海關總督的潘贊化身邊,

這是當地商會藉此籠絡他的招數。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沒想到,籠絡不成,對方便以納妓之事公開造謠、詆譭,四處敗壞他的名聲。

潘贊化憤而辭去海關總督的官職,在報紙上登出結婚啟事,正式迎娶玉良。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潘贊化不僅給了玉良新的生活,更徹徹底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教她讀書識字,還找來友人教她繪畫,對於玉良,他給予了她尊重、平等,也給了她人生更多的可能。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玉良自此冠夫姓,是為潘玉良,並在丈夫雲南起義期間,考取了當時的最高藝術學府——上海美專。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學過畫的人都知道,人體素描繪畫中身體比例以及各部位形狀素描是一切繪畫的基礎,也是每個研究繪畫藝術的人,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只是在那個年代,人們觀念守舊,思想保守,畫上面的模特個個不穿衣服,簡直傷風敗俗啊。

玉良和同學們正上課時,就有人聚眾鬧事,衝進來打爛石膏像、撕毀他們的畫作,一路追著擔當人體模特的學生謾罵。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無奈之下,玉良只好拿著畫筆偷偷地在澡堂作畫。

眾人發現後的反應,就像自己失了貞潔一樣,沒臉活在世上,指著她不停地罵“壞女人壞女人”。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為了尋求更加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潘贊化遵從玉良的心意,送她赴法國深造。

玉良省吃儉用,住在地下室裡潛心學習繪畫,終於憑藉作品《浴女》拿到國際大獎。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當她被高薪邀請回國擔任美院教授時,玉良以為自己終於能留在國內安心發展,為祖國服務。

可週圍同事的流言蜚語,

報上各種關於她青樓出身的報道,甚至於當初最支持他的丈夫,也和她有了隔膜。

她不得不再一次,遠走國外。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這次重新看《畫魂》,七度想起了幾年前的一則新聞,說的是一位老畫家畫女兒裸體,創作了一組油畫在網上引起非議。

大家紛紛討論,成年女兒在父親面前裸.體,這是藝術還是色.情炒作?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殊不知,連年過半百的外婆都十分支持這一決定,因為這是父親在用自己藝術的力量為女兒留下青春的美。

殊不知,每次作畫時,母親都在一旁陪伴,舒緩女兒的害羞緊張情緒。

殊不知,當網上各種流言蜚語傳播開來,女兒幾乎沒有出過家門,而這種局面,竟然發生在如今已然思想開放的21世紀?

內行人看到了藝術,外行人卻只看到了汙濁不堪。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也正是因為如此,電影在展現玉良的藝術創作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許多露點鏡頭。

因而這部電影當年在拍攝時,不管是潘玉良的妓.女身份,還是片中的裸.戲,都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只不過,比起這些,七度看到的,是玉良和潘贊化那種彼此尊重的相處模式,愛一個人,不是牢牢地把她綁在身邊,而是送她去更廣大的天空飛翔。

不求回報,傾心付出,明明可以牽牢風箏的線,卻順從了風箏自己的心意。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同樣的,還有潘玉良在那樣的年代,身為一個女人,不斷追求夢想,突破命運圍欄的不易。

她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傳奇。

鞏俐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我們硬盤見


故事也許幾經改變,在不同人的口中,有了不同的演繹,而傳奇的內核,卻是永遠在歷史上閃閃發光的。

只可惜,她最終沒來得及實現自己的回國願望,徒留一座墳墓,和四句詩:

身處繁華界,心湧故國情,何日飛故里,不作寄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