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底撈們"報復性"漲價看餐飲行業的掙扎與救贖

原本期待疫情過後和小夥伴們痛痛快快約個火鍋,沒想到復工後第一頓大餐討論的主題居然是吐槽"天價"菜單。

最近,有網友曬出海底撈賬單:7元一碗的米飯、50元一盤的小酥肉、1.5元一片的土豆……如此"天價"讓網友大呼"吃不起"!

"報復性"漲價的背後反映了多少餐飲行業的無奈掙扎?而消費者會犧牲荷包來為商家的漲價行為埋單嗎?

從海底撈們

漲幅6%:海底撈漲價來的猝不及防

日前,"海底撈漲價"的話題引發大量網友討論,並連續登上微博熱搜。不斷有網友在新浪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上曬出消費菜單,無論是1.5元的土豆,還是10元一份的自助小料,都切實地體現著一個事實:海底撈真的漲價了。

從海底撈們

海底撈方面回應稱: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突如其來的漲價,給大舉殺入門店的時刻澆了一頭冷水;不過,也有不少食客表示,對漲價可以接受,畢竟是疫情特殊時期。

以北京地區為例,由於堂食開放不久,且由於防疫措施要求,海底撈堂食每桌之間都有空桌進行分隔,小桌用餐人數不超過三人(不同門店可能有所差異),不接受網上預約。在如此安排下,餐位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

對於供不應求的海底撈來說,開放堂食即"先漲為敬",一方面是出於緩解現金流壓力的真實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家產品定價權的自信。漲價雖然有可能失去少部分對價格高度敏感的顧客,但仍有大量忠實顧客對價格提高視而不見。

有人跟風漲價 也有人偷偷降價

除了海底撈以外,喜茶、西貝等網紅餐飲也加入了提價行列。

此前因多次"哭窮"、號稱"現金流只能撐三個月"的西貝莜麵村也漲價了。"本來以為海底撈漲價漲得有點多,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

網紅茶飲品牌喜茶也悄然提價,其賣的最好的芝芝莓莓由此前的30元/杯漲到32元/杯,多肉葡萄由28元/杯漲到了30元/杯等。還有一隻比較暢銷的楊枝甘露從25元/杯漲到了現在的27元/杯。

儘管市場行情如此冷淡,不少商家選擇跟風漲價,也有的選擇"偷偷降價"。

4月6日,麥當勞在會員日當天推出了半價全家桶優惠券,一份全家桶僅需39元。這引發了用戶的瘋狂搶購。

由於活動太過火爆,蜂擁而來的消費者在麥當勞門店的門口排起長龍,甚至導致麥當勞小程序出現大面積崩潰,不少用戶紛紛表示根本搶不到。

疫情之下 餐飲企業有多慘?

財報顯示,作為中國公認的第一火鍋品牌,海底撈在2019年營收265.6億元,同比增長56.5%;淨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42.4%,門店達到了593家之多。

從海底撈們

然而受疫情影響,海底撈旗下門店 2020年1月26日起停業,2月15日起外賣恢復、3月12日起堂食陸續復業,按此計算海底撈堂食業務一季度停擺近50天。截至3月27日,海底撈超過600家門店恢復堂食。據中信建投此前發佈研報,判斷疫情估計為海底撈2020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50.4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5.8億元。

另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2020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餐飲收入為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連鎖餐飲業作為疫情下受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2020年1-2月企業的營業額大幅下滑。從3月1日算起,71家連鎖餐飲集團企業裡,有5%的樣本企業表示賬上已經沒有現金支撐企業運營;另有79%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過3個月。

隨著新冠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餐飲行業復甦似乎迎來曙光。據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全國餐飲商戶復工率達到81.6%,消費復甦率為38.2%,形成較大"剪刀差",消費疲軟成為遏制餐飲行業復甦的最重要因素。

儘管目前大多數餐飲企業都已經正式復工,但是生意卻遠遠沒有恢復元氣。許多商場流稀少,甚至出現餐廳服務員比顧客還多的詭異景象。

後疫情時代餐飲業迎變革

後疫情時代,大小餐飲企業都不得不走上一條掙扎向前的道路。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部分龍頭企業會瞄上中等偏上收入人群,走"高端路線",更多中小企業可能會選擇促銷,以招徠更多普通消費者。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疫情對中國的餐飲行業來說是一個分化器,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頭部企業依託自身的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品牌力等紅利擁有漲價的話語權、定價權。但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可能是進行促銷活動,所以分化的趨勢將非常明顯。

對於疫情後餐飲市場,陝西飲食文化研究專家宿育海分析總結了十大趨勢,即分餐制流行;自助餐、休閒餐飲、西餐會增加;合餐、圍餐減少;素食增加,肉食減少;清真餐飲更受歡迎;居民外出就餐減少、居家就餐增加;企業外送,尤其是線上外賣增加;半成品餐飲、冷凍、真空包裝食品銷量增加;聚餐、集會性餐飲減少,零點餐飲增加;普通婚宴減少,自助式、西式婚宴可能增加。

此前,海底撈等餐飲巨頭們開展的半成品配送服務就很能說明這一趨勢。疫情期間,海底撈推出"開飯了"方便菜餚系列,為消費者提供12款經典菜和4款湯,均為新鮮現做的半成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服務瞄準了家庭廚房的概念,不僅能在疫情防控期間為消費者提供方便,擴寬企業經營範圍,同時還能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為他們提供全新的工作崗位。當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餐飲企業熬過這個最冷的冬天。

復工後的三個月,對於每一個餐飲同行來說,都是一場生死大考驗。餐飲企業若要在第二季度迎頭趕上,不僅要抓住消費者的胃,更要抓住消費者的心。只有通過安全服務、優化管理,以節約成本,才有可能彌補疫情期間造成的損失,贏得新的發展機遇。

對於海底撈們“報復性漲價”,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