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別人家的爸媽”嗎?

在茫茫宇宙之中,存在著一種神奇的生物叫做“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優秀,不僅有著優異的成績,完美的性格,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能考得上一流大學……

70後、80後甚至90後的成長回憶中,肯定少不了這麼一個必然登場的人物——“別人家的孩子”。從小,我們的爸爸媽媽就無時無處不以“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參照物,痛斥我們的不長進。我們曾吐槽:凡遇批評,必以“你看看人家誰誰誰”開頭。

當我們長大,並且為人父母之後,常常還會想起自己童年的永遠競爭對象——別人家的孩子,偶爾看到那時候常被父母掛在嘴邊的他或她,如今未必比自己幸福的時候,心裡還會有點小得意呢!

所以,長大後的我們都會注意,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做比較,不想給孩子留下我們曾經歷過的童年陰影。

但是,時代變了,好像有哪裡不對?我們貌似常常會聽到孩子對我們說這樣的話


“爸爸,小明說他爸爸是董事長哎!那你是銷售經理,是不是比董事長大?”

“媽媽,小明的媽媽代表我們班參加園裡的跳繩比賽,得了第一名呢,下次你去唄!”

“小明家的房子好大,他從客廳到自己臥室還要爬樓梯,他還有專門的遊戲房!”

“小明說他家有三輛車,週末去郊區就開越野車。你也買個越野車唄!”

……

您瞧這些問題,是不是非常耳熟?還有網絡上一直火爆的句子——現在是一個“入學需要拼爹,上學需要拼娘”的時代。

好像現在做個合格父母,必須下得了廚房,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

你是“別人家的爸媽”嗎?

忽然發現我們70後80後還有90後的父母好悲催哦!小時候被父母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好容易自己成了父母,又要從孩子豔羨的語氣中感受到來自“別人家的爸媽”的無形壓力和森森殺氣。

就好比多年受氣的小媳婦終於熬成了婆,卻發現世道變了,現在都是婆婆要孝順兒媳的時代,心裡真是滿滿都是淚。

其實,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也好,“別人家的爸媽”也罷,都只是一種期許一種渴望一種希冀。當我們還是孩子,我們希望爸媽能夠以我們為榮;等我們成了爸媽,也希望孩子能夠以我們為榮。這都是人之常情,也是美好的希望。

沒錯,我們希望家人能夠以我們為榮,是一種珍愛家人重視家人的表現。但是僅僅有希望是不夠的,作為家長還要有切實去做的決心,還有隨著現實不斷調整的良好心態。

合格的父母必定是時刻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在滿足孩子物質需求同時給與精神上的食糧。合格的父母總是從孩子成長和發育的有利因素出發去考慮問題,從來都不懷疑孩子的能力,總是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因為時代的侷限和認知能力的關係,並沒有做到讓我們覺得完美的程度。如今我們成了父母,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必定能夠做得更好。讓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成長的更幸福,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1.我們可以學會看到孩子的進步,真正從內心賞識自己的孩子。

這世界上並沒有笨孩子,只有某方面不擅長或暫時落後的孩子——我們總愛說孩子不擅長表達、孩子不擅長交際……但是,我們大人都不可能做到事事精通、樣樣在行,又怎能奢求孩子方方面面都優秀呢?

我們比當年想自己的父母強的地方首先就體現在,我們能看到孩子的進步。

我們都知道,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父母能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孩子才能更有自信。我們發自內心地進行誇獎和賞識之後,孩子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對於孩子來說,擁有懂得賞識自己誇獎自己的父母,才是最大的幸福!

你是“別人家的爸媽”嗎?

2.我們可以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孩子一起瘋、一起探索。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學習有很多種方式。乖乖地坐在書桌前讀書寫字只是其中一種。與此相比,動手探索、實踐,這種獲得知識的手段更重要。

當某一天,孩子突然對各種小蟲子產生了興趣,你就可以帶孩子一起去花園菜地裡尋找並研究,說不定孩子將來能成為生物學家呢!

或者某一天,孩子對小鬧鐘產生了興趣,你不妨找一個壞掉的鬧鐘,跟孩子一起研究鬧鐘的工作原理,沒準孩子會由此愛上發明創造呢!

尊重孩子的興趣,為孩子提供機會,孩子的潛能才可能會最大程度地被髮掘。孩子才能在同伴面前驕傲的說:“我爸爸就不一樣了,他和我一起拆鬧鐘!我媽媽還跟我一起做蟲子標本呢!”這樣的誇耀,絕對秒殺那些誇耀自己有多少名牌玩具的孩子。

3.寵愛孩子的同時,也別忘了給孩子定規矩。

對於孩子來說,好的規矩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例如,飯前要洗手是一種規矩,也是一種特別有益健康的好習慣;睡前閱讀半小時是一種規矩,同時也是受益一生的好習慣;不發脾氣及時溝通是一種規矩,也是情緒管理和親子交流的好習慣……跟孩子一起把規矩確定好,列出來貼在牆上。如果想省事的話,也可以網購那種有固定格式的好習慣養成表和計劃表,只要貼一貼就行了。這些親子活動都能夠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讓孩子受益終生。

4.定好規矩只是第一步,一起互相監督執行才是王道。

可以這麼說,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給孩子定過規矩,但只有讓孩子堅持下來的規矩才是有效的規矩,也才是好規矩。

如何定規矩才能讓孩子每天都堅持呢?有一條要點一定要仔細看好——大人做不到的規矩,千萬別給孩子立,否則會適得其反。

例如,要求孩子睡前閱讀半小時,而家長自己卻追劇到半夜,這種規矩只會減弱家長的權威,使得孩子把違反規矩當成家常飯。所以。立規矩的時候就要考慮執行的難度,也可以給孩子一個監督爸爸媽媽的機會,跟孩子一起互相監督互相提醒共同成長。

想成為孩子嘴裡“別人家的爸媽”,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比方說:

一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起動手完成手工作品

一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

對孩子的成長感到愉悅

培養孩子感知愛和幸福的能力……

我很喜歡這句話:孩子之間的差距,實際上是家庭之間的差距。孩子人生道路的長度,往往取決於父母眼光的高度。

所以,讓我們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先成為“別人家的爸媽”,然後,也許你會驚喜的發現,自家的娃不知不覺的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呢!

學習更多育兒資訊,來壹點壹滴和我們一起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