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機密的川劇變臉來自何方?

彝族蘇尼與川劇變臉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於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川劇變臉絕招,現在是國家二級機密,這是其它劇種絕無僅有的。可見,川劇變臉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川劇變臉怎麼產生的呢?關於川劇變臉的產生,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說,川劇變臉源於川北皮影戲,也有人說川劇變臉是受幻燈片的啟發。還有人說,川劇變臉來源於川劇臉譜的創意。

持川劇變臉來自川劇臉譜這一觀點的人認為,是川劇大師王道正,承前啟後,在川劇臉譜的基礎上,經過精心構思和創意,才創造了川劇變臉。

據有關資料顯示,王道正“變臉”始於1985年。1985年6月,四川省川劇院赴西柏林,參加“地平線85”第三屆世界文化節,演出《白蛇傳》。王道正從師兄劉忠義那裡接過“變臉”的專用服裝和特製道具,第一次表演川劇變臉絕招。不過,只是簡單的靠手快,直接切換,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變臉。

後來,1980年12月,王道正的師兄劉忠義赴香港演出《白蛇傳》,他飾演紫金鐃鈸,一口氣變了4張臉,令港人眼界大開。此後,王道正在師兄表演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和反覆摸索,把變臉增加為5張臉。並且,在第三屆世界文化節開幕式上引起巨大轟動,傾倒西方觀眾,王道正因此被譽為“化裝和角色變幻的世界大師”。

1987年5月,川劇《白蛇傳》東渡扶桑。演出過程中,有4位日本記者跟蹤拍攝錄像,不間斷的跟拍了24場,以圖揭開王道正“變臉”的秘密。令這四個日本人遺憾的是,他們一張一張的分析,一幀一幀的回放,精確測出王道正每變一張臉,速度都在1秒之內。然而,變臉的秘密在哪裡,他們一臉茫然,根本沒有弄明白變臉的絕竅在哪裡。

1996年,王道正因變臉絕技,應邀到新加坡、香港獻藝,單獨演出“變臉”絕活。他在短短的3分半鐘裡,陸續變幻出綠、藍、紅、黃、棕、黑、白、金等八張臉譜。主持人沈殿霞翹著拇指,連聲誇獎:“精彩,精彩!”

川劇變臉此時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每個重要場合的壓軸表演,非川劇變臉莫屬。一時間,川劇變臉被傳得神乎其神,變臉大師也層出不窮。香港影星劉德華專程來川,拜川劇大師彭登懷為師。2006年5月20日,川劇變臉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持王道正說的是有根有據,說法也合情合理,同時有媒體記述為證的。

然而,我們禁不住要問這樣一個問題,川劇變臉的“臉”從何而來呢?這是變臉的基礎,也是求“變”的根本所在。

追本溯源,川劇的名稱,始見於清末民初,當時叫川戲,後來統稱川劇。這雖然只有八十多年,早在明代即有戲班在省內各地演出。川劇史家、藝術家們談到川劇的源流沿革,還有追溯到晚唐“雜劇”、南宋“川雜劇”的,甚至有川劇高腔尚早於江西“弋陽腔”、清代蜀伶魏長生所唱秦腔系四川之“琴腔”種種不同的說法。川劇的歷史,就是一部兼容幷蓄的歷史。而變臉要表達的是複雜的人物形象和內在心理,這“臉”就有講究了。

熟悉彝族文化,瞭解彝族蘇尼的人,或者能清楚的知道這樣一個事實。由於彝族先民認為在生產生活中,給人們帶來種種貧困、疾病、怨恨、仇視、死亡等不幸和災難的是冥冥中存在的神鬼怪靈在主宰,為了和神鬼溝通,詭奇怪異的神職蘇尼便應運而生。神職蘇尼的出場是很正規的,法鈴和羊皮鼓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後來的民間蘇尼,為拉觀眾和精彩好看,表演成份大增,每次出場,都必須化妝,並且準備多副神鬼面具。他們擊鼓跳神,禳鬼治病,他們同時也變換臉模,一人分飾多種角色。他們裝神弄鬼,又與鬼怪溝通,驅逐鬼怪。其中,最具辨識度的就是他們多種多樣的臉。這些臉,在變中構成角色轉換,表達複雜的外在形象和內心世界。也許,川劇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有效的吸納了蘇尼的“臉”,從而演化出川劇變臉的“臉”來。

事實上,細心的人不難看出,川劇變臉的“臉”和川劇的臉譜並沒有直接關聯,恰恰卻與彝族蘇尼擁有的神鬼的臉無限相似。

川劇具有非常濃郁的悲劇色彩,如果沿用循規蹈矩的川劇臉譜,顯然視覺衝擊和心裡共鳴是不夠味,不夠強烈的。只有突現怪異,才能有更好的表達效果,於是,從彝族蘇尼借“臉”就是必然。關於這個觀點,目前依然沒有實證,但是,從彝族蘇尼慣常表演的吐火絕招來看,川劇吐火肯定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傳承關係。

由此一來,川劇從彝族蘇尼表演中借來一兩樣精華,再經過去粗取精,再創意創新之後,作為川劇獨門絕技,應該是無可非議的。

說到蘇尼的表演,它有著非常濃郁的戲劇色彩,蘇尼要有誦辭有唱詞,並且情節節奏都相對完整。蘇尼說唱的唱詞內容主要為敘述蘇尼源流、呼喚前輩亡靈和過往神靈附體助法,詞句大多隨心所欲。如果是知識淵博的蘇尼,也可以招兵經、指路經、招魂贖魂經等比較古典的辭賦作說唱歌詞,可唱三天三夜而不重複。蘇尼唱腔也因人而異,有些可以用幾種不同的唱腔來呼喚神祇,有些只用一種唱腔。然而,蘇尼的唱腔一般都情深意長,悲悽感人,清麗柔和,婉轉動聽,優美撩人。

非常非常可惜的是,蘇尼的表演又拘泥於其職能,竟然沒有成功的發展為民族戲劇。不然,戲劇之林中,又會多出一個精彩的彝族劇種類型來。實在是美中不足,令人扼腕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