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沒有人會告訴你這樣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中國300年以來的歷史是圍繞火鍋展開的。

對火鍋產業的控制成為權力階層眾所周知的秘密,其中涉及各方勢力,不可輕言。

現如今,火鍋這種起源成謎的飲食,遍佈中國的大街小巷,其極具上癮的味道,早已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眾所周知,明代以前是沒有辣椒的,羊肉也不是廣袤大地人民食譜中的主要肉類。但是,羊肉與辣椒是如何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的呢?改變背後又蘊含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我們相信,這種改變是被動與主動交織進行的。

明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成為中央政府的控制者。之後,明政權的支持者在北方不斷爆發起義,配合南明朝廷抵禦入侵。至康熙朝,南明朝廷雖亡,南人思念舊國,抵抗不斷,文字獄亦逐步升級,國家內部矛盾急劇激化,已經危及清王朝的統治。

針對這樣情況,內臣向康熙皇帝建議,在文化上發起對前明王朝思念者的反攻行動。火鍋作為滿清朝廷認為能拿出手的飲食文化大範圍的推廣,以達到飲食同化的作用。

內臣甚至希望當人們擺脫不了火鍋時,通過控制羊肉與辣椒、芝麻等原材料,控制中原文人脆弱的精神。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羊肉產地本就處於遊牧文化區域內,而芝麻產地集中在江漢平原,亦被清廷牢牢控制。


​但是,對於火鍋這種野蠻的飲食習慣,中原世族知識分子卻不屑一顧。中國人是分餐制的,共餐制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習慣。

老貴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繪了186道美食,閉口不談火鍋。對於賈府中做工繁複、選材講究的珍饈來說,火鍋這種粗鄙的飲食真真登不上臺面。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對於曹雪芹這種見過世面的大家子弟,對火鍋這種飲食形式確實不屑一顧。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紅樓夢》中雖有蘆雪庵烤肉的情節,飲食上模仿遊牧民族烤肉,烤的卻是草原鮮見的鹿肉。

寄希望於上層社會開始接受火鍋,但是對於有著充分文化自信的士大夫階層,對火鍋這種飲食方式仍舊不屑一顧。

既然在文化階層打不開局面,火鍋進而轉向市井。

自明代,光祿寺卿(類似御膳房大總管)諸葛孔方牽涉西廠與錦衣衛的紛爭歸隱於世,並僅傳衣缽於食神李大嘴後,在江湖逐漸成立了一套完備的漢族飲食倫理體系,地方菜系也逐漸形成。

更為重要的是江湖內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道德等級規範和利益劃分,結束了曾經在江湖為了各方飲食文化利益的血雨腥風。

面對火鍋文化的入侵,江湖中各方勢力積極聯合,採取必要且迅速的反制措施。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天地會作為一個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亞社會民間團體,帶有濃郁的極右翼色彩。

天地會最先出擊,在其勢力控制的西南地區,邀請名廚根據當地習俗創制出一種口味香辣飄散著異香的美食。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美食價格低廉,深受嘉陵江邊縴夫的歡迎。

九宮格及格下共通代表天地會的十個分堂,雖有各堂,心卻共融。

這就是影響至今的重慶火鍋。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為了傳播方便,名廚創制重慶火鍋製作簡單,功夫在於翻炒底料而已。

現今成都火鍋雖與重慶火鍋略有不同,兩者的來源確是一致的,均產生在嘉陵江建。四川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在張獻忠之亂後逐漸恢復,重慶火鍋傳至此,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口味。

辣也會上癮。

天地會為了控制西南地區分散的各堂,採用辣椒控制基層成員。更為重要的是,天地會通過辣椒改變了西南地區人民的口味,與清廷的火鍋政策分庭抗禮。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地區並不是辣椒的產地,最早的辣椒是通過海運從美洲抵達中國沿海,至清代,天地會控制了長江的大多數船幫,也就控制了辣椒運往西南的生命線。

而云南並非天地會勢力範圍,重慶火鍋的推廣受到吳三桂殘餘勢力的強烈抵抗。雲南原為吳三桂勢力範圍,吳三桂失敗後,殘餘勢力仍然把持基層政權。

只有在少數民族聚集區的沐王府在雲南境內推廣臘排骨火鍋,如今成為麗江的一道名菜。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除此之外,天地會在順德、潮汕地區也按照當地的方式進行當地火鍋類型的推廣,以抵制清廷的火鍋入侵。

天地會在南方的行動屬於防守行為。

而天地會通過運河貿易促成的淮揚菜入京,及徽班帶來的徽菜入京,可謂是適時地戰略反擊。通過徽班,天地會勢力名正言順的進入北京,也為後世白蓮教京城起義埋下伏筆。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京杭大運河成為溝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不誇張的說,誰控制了大運河,誰就控制了半個中國。​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徽班晉京是清代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不僅涉及高雅與通俗、京城與地方,還涉及權力的角鬥

作為酬勞,徽菜被江湖允許進入京畿地區。相比淮揚菜,徽菜伴隨徽班進京的路線要困難得多,時間也長的多。

徽菜醃漬與嗜臭的特點,在京城並不受歡迎。徽菜在河北地區生根發芽,要到了19世紀末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期,逐漸成為今日所謂的河北“官府菜”。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著名官府菜:李鴻章燴菜


​淮揚菜鹹淡適中,口味鮮美,深受京城中原名士喜愛,逐漸成為高級別宴會的必選菜品。

鮮為人知的是,淮揚菜傳至山東時,曾魯菜進行過激烈的對抗。魯菜對天地會捨近求遠的行為大為惱火,以至於出現了江湖中地區性的與天地會決裂,逐漸發展至晚晴的義和拳。

天地會牢牢控制著運河兩岸的船幫,對義和拳表達了消極的態度,這也是為什麼義和拳不能沿運河向南發展的原因。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第一次國宴,周總理也選用淮揚菜作為國宴招待各方來賓。

隨著江湖中的紛亂,逐漸影響朝廷的穩定。

早在康熙五十六年,康熙皇帝下令召開千叟宴,大排筵席,緩和積蓄在民間已久的矛盾,俗稱“滿漢全席”。

宴會菜品包含了中原火鍋與遊牧民族火鍋,康熙皇帝希望以此緩解紮根在各派精英階層心中的隔閡。

沒錯,這是徒勞。

火鍋真正在大城市乃至京城紮根,還是到了“同光年間”。

清廷的火鍋政策雖然沒有在中原推廣開來,卻在民族地區流行,以至於大小清真餐館遍佈西安城。

“同光年間”西北地區出現眾所周知的事件,導致一片蕭條,西安城門的緊閉保留了城中大大小小的餐館。事後,清真火鍋傳至北京,從此在京城遍地開花。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西安城中的民族小吃


​西北地區本就不是天地會的活動範圍,清真火鍋的傳播及意外走紅,是各方都沒有料到的。

這也就解釋了,北京各大清真火鍋館子將火鍋起源追至忽必烈行軍,抑或是努爾哈赤的行軍間發明的飲食,但是無論滿族抑或是主體蒙古族都不是穆斯林的原因。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民國初年,北京火鍋繼續流行,以至於成為滿清沒落貴族的身份象徵。據馬未都回憶:直到80年代,若有人請客吃火鍋,王世襄必定親往。火鍋對滿清沒落貴族的意義可見一斑。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在對飲食文化的爭奪上,或者直接說對火鍋的爭奪上,天地會取得了絕對的勝利。以至於火鍋成為天地會的代名詞。

2011年上映的獻禮電影《建黨偉業》中,李大釗與陳獨秀商討五四運動情況時,吃的是火鍋,並意味深長地將一杯白酒灑在爐子中,暗示著五四運動得到了天地會的支持。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辛亥革命前,天地會全力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卻在革命勝利後,沒有獲得相應的果實,轉投袁世凱後,又中奸計使天地會力量大幅減弱。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孫中山與海外天地會分舵上層合影。前排右四為孫中山。


​至此天地會蟄伏在中國的歷史中。

(此處刪去917個字)

改革開放後,國內天地會與海外各堂取得了聯繫,元氣大增。在十餘年的發展後,天地會成員遍佈社會各個精英行業,甚至包括考古學界。

2015年,海昏侯大墓發現幾套青銅染器。這種中國古老的飲食器又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據國內主(tian)流(di)的(hui)考古學家研究,將這種青銅染器從溫酒器改為古代火鍋!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染器,考古學家居然說:中國古人用這個當火鍋。托盤最多可容納300ml水,相當於半瓶礦泉水。

這無異於將清廷的火鍋釜底抽薪,到頭來火鍋還是起源於中原。

染器的使用方法是將醬料放入銅盤中加熱,將肉放入醬料中直接煮熟食用。據大帥數次實驗,300ml左右的醬料直接加熱乾鍋,若醬料中兌水煮肉則過於鹹且很快水乾,需要不停加水,不方便也不好吃。我相信,你懂我的意思。

2017年,《中國有嘻哈》風靡網絡,Gai與PGone臺上臺下的矛盾成為公眾焦點。前一秒眼看就要打起來,下一秒直接peace and love,讓電腦前的觀眾大跌眼鏡。


愛吃火鍋的你,知道火鍋背後的“權力遊戲”嗎?

比賽出現極小概率事件,兩個冠軍。

想想PGone的組織,能讓你驚出一身冷汗,那就是“紅花會”,而紅花會就是天地會的別稱。再想想Gai的吶喊:“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兩人的矛盾在於天地會重慶分舵與西安分舵之間的內部矛盾。

相信你再吃火鍋時,能夠想到背後蘊含的大歷史。

作者腦洞,不是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