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又到了每年必追的鬼吹燈系列。

這次是《龍嶺迷窟》,潘粵明版的胡八一,姜超版的王胖子,張雨綺版的雪莉楊。

全新的組合。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龍嶺迷窟》才播出6集,豆瓣評分已經達到了8.3分,還有往上竄一竄的趨勢,有望成為鬼吹燈系列的評分最高,相比之前的“精絕古城”、“雲南蟲谷”系列,龍嶺迷窟好看在哪?

開篇就足夠驚豔。

故事要從一個叫李春來的農民說起。

風雨欲來,一群人在挖墓準備開棺,李春來被老村長叫來開棺。棺打開了,裡面是具女屍,男人們打著火把誰都不敢動。這時,從女屍的衣服下竄出一個黑啾啾肉球似的活物,眨眼鑽進了各人的衣服裡。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直到有人掏出鞭子,對準了鞭打下去。一鞭,沒動;兩鞭,綠水冒出;三鞭四鞭,終於萎縮掉消失不見,頓時天上電閃雷鳴,大雨將至。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這就是原著裡提及的子母兇,打旱魁。

熟悉的天下霸唱的味道,這次,龍嶺迷窟在陝西,由古蘭縣一群村名開棺引出劇情,李春來帶著一隻繡花鞋來到了北京,把胡八一一行人帶到了龍嶺。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前面5集都在做鋪墊,帶著觀眾長見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追劇的門檻,就算你沒看過《鬼吹燈》系列小說,沒看過其他幾部,也不妨礙你追懂劇情,前面5集的平穩進入,很大程度上保持了這部劇的獨立性。

盜墓題材的作品,視覺質感最考驗人。

時代背景擺在那裡,服化道稍不仔細就容易出戏。從前面6集的成色看,導演在畫面質感、還原程度上,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就連旁邊的小攤子都帶戲——“煎餅5毛,加蛋7毛,加腸8毛”。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背景場地選的都不錯,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貌特徵,陝甘寧地區的窯洞建築,還有特色方言等都還原了黃土地上的特色風貌。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過了視覺這一關,最重要的當然是劇情。

無論是事情發展的順序,還是雪莉楊的提早出場,電視劇改編的地方很多,所以要將故事有記憶點的講述下去,人設得先立住。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龍嶺迷窟》選了個大膽的做法。

它前幾集大篇幅的用人物對話展現人物特色,緩慢地切入主題。這種講述方式對演員演技要求很高,所以能拍這部電視劇的,也許不是當紅流量,但一定是最貼合觀眾心中人物的演員。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王胖子由姜超扮演,典型的戲紅人不紅。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在《武林外傳》中他扮演的“廚子李大嘴”國民度極高,這個角色也和王胖子很像,愛佔小便宜但心眼兒不壞,一直跟著胡八一盜墓,他的插科打諢讓劇中緊張驚險的氣氛頓時輕鬆不少。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雪莉楊由張雨綺飾演,她是摸金鐵三角里的唯一女性,性格豪爽,既有美貌也有智慧。值得一提的是,張雨綺和前夫的八卦,立住了獨立女性的定位,符合角色定位。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王胖子、雪莉楊等配角沒有啟用流量明星,選角最大程度上貼合角色,而按照國產劇慣例,為扛起收視率,主角應該啟用流量。

《龍嶺迷窟》又沒有。

他選了個剛轉型的潘粵明。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從溫潤公子到糙漢子,潘粵明的轉型之路格外艱辛,因為他長得太儒雅了。

2017年潘粵明轉型初見成效,因網劇《白夜追兇》受到廣泛關注,他一人分飾兩角,看點滿滿。可仍是沒出圈,混了這麼多年,最有名的還是他和前妻董潔的八卦。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作品比不上私事有熱度,這對一個演員的傷害很大,但他沒有輕易服輸,仍在努力嘗試。他懷揣著搖滾夢參加跨界歌王,熱衷慈善事業參加很多公益活動,在演藝事業方面也不斷嘗試突破。

眾多劇本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從《京華煙雲》裡玉樹臨風的曾蓀亞,《白蛇傳》中的文弱書生,到《唐人街探案》中的變態養父,《白夜追兇》的多角色扮演,再到如今鬼吹燈系列粗糙的胡八一。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潘粵明從以前的溫潤公子,到現在的粗糙爺們,成就他的是鬼吹燈系列,而成就鬼吹燈的,則是具有想象力的作家天下霸唱。

天下霸唱是個雜家,不正經的東西學了不少。

《鬼吹燈》雖然是玄幻懸疑題材,但卻涉及到古代文化知識,地理知識,風水學等,可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天下霸唱絕不是一般人物,文化功底深厚。

《河神》、《火神》、《崔老道》...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一部部作品都是民間傳說堆出來的。

這與他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天下霸唱原名張牧野,父母都是物探隊的職員。物探隊屬於當時的地礦部,他們去勘探各地礦藏,從小跟著父母接觸了很多地下的事兒。

而他從小在天津就很喜歡聽老人講一些老故事,對歷史傳說、傳統民俗耳熟能詳,在擺攤的野書中,他聽到的壺中天、張三爺捉水鬼等,後來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因素。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尋龍訣》裡面神像倒塌時,一瞬間把人吸乾的物種,天下霸唱解釋那是草蜢子,在草原地區常見,會把牛羊的血吸乾,他見過,也被咬過。可見現實生活的所見所聞為他積累了很多寫作素材。

每次看小說,都會驚訝於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當它真正搬上熒幕時,又會被其瑰麗的視覺震驚。翻拍鬼吹燈系列的導演這麼多,水平卻有上有下,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對作品的理解和誠意上面。

龍嶺迷窟,這次盜墓怎麼成了鬼吹燈系列之最?

理解了作者的世界觀,才有能力將它視覺化;若充滿誠意,則會找到對的演員來呈現。這次,龍嶺迷窟,不知道天下霸唱滿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