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再見劉觀偉導演,年近70歲的他依舊神采奕奕,聊起電影劇本以及片場的事,熱情絲毫未退卻。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大部分人知道他是因為"殭屍"系列,在香港電影的高光時刻留下多部經典影片,有著殭屍片"開山鼻祖"的稱號。

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殭屍先生》,該片在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一舉拿下了12項提名。劉觀偉還因此獲得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截至今天,同類型電影中仍沒出現能打破這一紀錄的作品。

如今,隨著電影行業的迭代,劉觀偉也在近兩年涉足網絡電影,先後執導了《天師歸來》、《新殭屍先生2》、《狂龍伏妖》三部影片。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曾經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提名者,如今的網大導演,令人忍不住好奇,劉觀偉進入網大的契機和初衷是什麼?其網大三部曲又有多少觀眾買賬?入行幾十載,他卻稱自己是網大的新人;關於電影,大到劇本,小到一根藤條(道具),劉觀偉仍堅持事事親力親為。

劉觀偉的高光時刻

"1985年11月",劉觀偉稱這個日子他一生都會記得,既是《殭屍先生》的上線日期,也是屬於他自己的高光時刻。

回憶當年拍攝《殭屍先生》的忐忑與不安,他坦言,成片出來時,老闆何冠昌和洪金寶預測這部電影的票房最多600萬,可能會虧200萬:"我甚至以為自己的導演生涯就此終結。"但最終票房高達2000萬。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隨後,1986至1991年,短短五年間,香港拍攝的殭屍電影超過100部,也造就了殭屍片的鼎盛時期,給觀眾留下了許多關於殭屍片的回憶。

毫不誇張地說,彼時的殭屍電影開創了一個時代。

但令人遺憾的是,隨著林正英的離開、港片跟風潮導致殭屍片質量的滑坡、西方喪屍電影的衝擊、日本和東南亞恐怖電影的興起等因素,殭屍片逐漸淡出了電影市場。

直到去年,劉觀偉帶著《新殭屍先生2》再度歸來,進軍網大。他的喜劇風格別具一格,不是靠背臺詞,而是靠身體語言來搞笑,這是世界性的語言,不用聽,只看畫面就覺得好笑。

劉觀偉擅長在恐怖片中加入大量喜劇元素,如此一來,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此類電影的恐怖氣氛。

除此之外,劉觀偉還先後執導了《無招勝有招》、《甩牙老虎》、《殭屍少爺》、《殭屍叔叔》等經典港片。

近日,他首次搭檔老朋友陳浩民,攜新作《狂龍伏妖》,再戰網大,又將帶來哪些驚喜?

網大三部曲

2017年2月,劉觀偉的第一部網絡電影《天師歸來》在愛奇藝獨家上線,上線當天,播放量就突破了500萬;2018年1月,劉觀偉執導、錢小豪、叮噹等原班人馬主演的《新殭屍先生2》引發集體回憶殺。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與前兩部不同,其最新上線的《狂龍伏妖》,走起了"妖"風。影片講述了屠俊(陳浩民飾)帶領兩位師弟無憂與常樂滅妖救美的故事,隨著劇情的發展,伏妖戰役也慢慢變成了一場拯救之旅......

客觀來說,與大部分網大相比,《狂龍伏妖》還算是一部故事性比較完整的影片,此番更是邀請到演員陳浩民加盟,在演技上得到了一定保障。

截至目前,《狂龍伏妖》點擊近2000萬,累計分賬591萬。坦白講,這樣的成績,對於整體比較冷的網大當下來說,絕對算是佼佼者。

儘管如此,劉觀偉仍坦言,自己並不是很滿意。"當然,不是說點擊不滿意,而是最終的呈現。"影片上線後,他通過彈幕、評論、豆瓣等平臺彙總了觀眾的意見,總結出影片沒有徹底俘獲觀眾的原因,即:元素和視覺衝擊力不夠強。

"這種題材要拍好的話,特效很關鍵。"需要藉助特效營造一個屬於"妖"的場景,讓觀眾相信,增加觀影的代入感。在他看來,一部電影的成功除了核心元素劇本,還需要團隊、演員多方面的配合,直至現在他還在找最中意的團隊和班底。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談及劇本,目前已上線的三部網大,劉觀偉均參與了劇本的設置。"我認為可以拍的劇本才拍。"他告訴筆者,一般他會在劇本寫出來之後,給信得過的編劇朋友看,聽取他們的建議。

而在創作劇本期間,他通常邊寫腦海裡就有了符合這個人物設定的演員,畫面感極強。他一直認為,自己做編劇自己導演的優勢是不用再在拍攝現場花時間去磨合,且劇本的還原度較高。

據劉觀偉介紹,像《新殭屍先生2》的劇本打磨了近一年;《狂龍伏妖》從劇本到拍攝到後期,劉觀偉也是全程深度參與。故事始於《捉妖記》,"妖怪也可以不邪惡。"引發了他的思考,"人妖情,探索妖的世界,觀眾是否買賬?"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於是,他花了近一個月時間,勾勒出各個人物,然後再往裡面添喜劇、魔幻、感情等元素。"每晚9點鐘等我女兒睡了,就開始寫,到天亮,實在寫不下去就睡一下。"

巧的是,劇本完成不久,他和錦元素國際傳媒的朋友吃飯聊起此項目,合作就這樣決定了,於是就有了《狂龍伏妖》迅速的誕生,劉觀偉說,網大市場,關注這種喜劇、魔幻、情感的用戶比較多,相對安全一點。

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這不僅是他第一次和陳浩民合作,更是他首次執導"捉妖+喜劇+魔幻"題材的電影。他堅稱自己是網大新人,兩年來的三部影片,更多是在積累經驗,洞察網大市場和用戶。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至於影片留下的遺憾,劉觀偉表示會在下一部作品中竭力彌補,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千萬別賠錢。縱橫電影江湖幾十載,他當然看得清其中的現實。"一部、兩部虧了,誰還會找你拍?"任何一個企業都一樣,只要不賠,就還有機會。

採訪期間,劉觀偉反覆強調,一直以來他拍片的三大原則:劇本中涉及到的服化道一定要給到;演員的挑選(主演)以適合為標準,要符合人物設定;主要演員的檔期即時間要給夠,以此保證影片質量。

在片場的劉觀偉很嚴肅、謹慎,他本人沒有否認這一點。小到今年七月剛拍攝完成,還要做三個月特效的《八仙過海之狂龍鬥猛虎》中的一個小道具:藤條,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他一定會要求儘可能逼真。當然,也有妥協的時候,在網大,時間變得尤為寶貴。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今年上半年,他參與的四個項目同時進行,每天睡2個小時。問他身體吃得消嗎?他笑言:剛剛花了一個月時間,才把身體養回來,很快,他又要開啟新的項目了。

他喜歡和年輕人聊天,會不停看他們的作品。《狂龍伏妖》是劉觀偉二度和新片場合作,他看重的是,新片場的狀態。接連用了"年輕、有活力、願意給年輕人提供實踐電影的機會"來形容。

年近70歲,劉觀偉仍有一顆不服老的心,"不能脫節,你不能只在你的世界,而是要站在與年輕人共同的視角,去思考和觀察。"

我為什麼要拍網絡電影?

昔日的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如今的網大導演。從院線轉戰網絡的資深電影人,劉觀偉不是第一個,也不是第一次。

但他絕對是網大的支持者,十分看好網大。在他看來,網絡電影是電影熱好者們的練兵場和圓夢地。如今,經過四年的發展,網大正在邁入精品化的2.0時代。

競爭越加明顯。劉觀偉分享了一個小細節,去年他在橫店拍攝《狂龍伏妖》時,一個景後面四、五個劇組(都是網大)在等著,而今年,在橫店的網大劇組明顯減少了。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網大精品化的發展的印記,換句話來說,網大產能的減少是市場長遠良性發展的必需。用劉觀偉的話來時:"今年及之後的網大市場,投入越來越大,市場也會越來越危險。"

誠然,當下的網大市場,成本在1000萬以上的才被視作頭部內容。而整體制作、投資等都在大大提升,大家的起跑線都相對太高,回收奉獻也隨之加大。

以往可能一部頭部網大,至少會有三週到一個月的衝票房週期,且數據變化明顯;而現階段,一個月縮短到一個星期。"基本一個星期的票房就決定了這部影片近85%的分賬。"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作為一個在香港電影圈三十餘載的資深電影人,聊起香港團隊在網大行業的發展,劉觀偉坦言,其實都是拍電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唯一佔優勢的還是香港電影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少說話,多做事,有相對工業化的一套拍片流程。

至於有哪些香港元素融入網大?劉觀偉表示,這些東西可能早已經深入他們的骨髓和大腦,所以在創作劇本、拍攝過程中,不經意就滲透在其中。"不存在刻意加入。"

不可否認,近兩年,包括劉觀偉等香港團隊的進入,對於網大製作上的成長絕對是有一定的助力作用的。不論是《天師歸來》、《新殭屍先生2》還是《狂龍伏妖》,在製作上,滿分100的話,至少可以打到80分。

“狂龍”不狂|專訪《狂龍伏妖》導演劉觀偉

劉觀偉形容自己只是一個小廚師,每一次拍片都是在用心摸索,積累沉澱自己的內力。採訪期間,"保險"成了他的高頻詞彙,起碼出現了10次以上。

如他所言,"不賠錢"是他的原則。誠然,香港電影人吃苦的精神在他那兒有所體現,商業電影的氣質也展露無疑。

一方面是曾經的榮譽,另一方面是年紀。不禁令人好奇,他為何會選擇拍網大?這也是近兩年他常被問到的問題,他覺得自己已經習以為常了,笑言"你叫我退休,不是在家等死呀?我還能拍,為什麼不拍?"

"打算拍到什麼時候?"

他的回答是:拍到動不了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