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手藝》:你的專注、執著、成長,都藏在你做的事情裡面

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您開悟前每天做什麼?


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飯。


小和尚:開悟後呢?


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飯。


小和尚:那開悟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改變啊?


老和尚:開悟前,我挑水的時候想劈柴,劈柴的時候想做飯。開悟後,我挑水的時候想挑水,劈柴的時候想劈柴,做飯的時候想做飯。


故事雖然短小,但發人深省。想想生活中,我們多少人是像師父開悟前一般,做事情常常心轅意馬、朝秦暮楚、瞻前顧後。挑水的時候想劈柴,劈柴的時候想做飯,結果水灑了一地、柴劈不好、飯也不好吃。最後在這樣的奔忙與庸庸碌碌中變成了“差不多”的人。

這個世界上,有“差不多”的人,就有追求“精益求精”的人,我們常把後一種人稱為“匠人”,說他們具有匠人精神。《有溫度的手藝》中講述了一群傳承中國傳統技藝的匠人的故事,他們如何學藝、他們如何堅持、他們如何精進,他們不但將技藝傳承了下來,也向外界傳遞著什麼才是匠人精神。

《有溫度的手藝》:你的專注、執著、成長,都藏在你做的事情裡面


在這個人心浮躁步履匆匆的社會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身處卑微而安分守己,他們精雕細琢又耐得住寂寞。《有溫度的手藝》根據紀錄片中國十佳紀錄片《大匠之夢》改編而成。作者周衛平曾獲得多項大獎,是一個具有人類學視點的紀錄片導演、攝影師。因此,在書中不但可以瞭解到很多中國傳統的技藝,同樣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匠人和技藝的人文關懷。

《有溫度的手藝》:你的專注、執著、成長,都藏在你做的事情裡面


匠人的專注:一生只做一件事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匠人,就是將這種精神發揚到極致的一群人。

《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後,王津因溫文爾雅的形象被稱為“故宮男神”。讓他成為“故宮男神”的不光是其儒雅的形象氣質,更是他作為一個匠人所散發出的人格魅力。

年近60的他有個普通的稱謂——故宮鐘錶修復師,進“宮”一待就是四十餘年。按他手中修復的時鐘來算,已經轉了近3萬圈。每讓一隻故宮古鐘錶轉動,王津都要花費幾個月甚至一年的工夫。

60平方米的工作室裡,師傅、學徒各佔一角,“聽不到說話聲,基本沒什麼交流”。從當學徒拿非文物練手,到能完整修複比較複雜的古鐘錶件,這一學習過程需要十年。現在,跟著王津的大徒弟,已待了14年。

所謂大器晚成的背後,是對這個行當深入骨子的敬畏。不光是鐘錶修復師,很多行當,從入門到出師,都要經歷漫長的歲月和艱苦的磨練,能真正做到擇一事,愛一行,做一生的匠人,是值得我們欽佩的。

如今王津的兒子也繼承父業,成了頤和園的鐘表修復師。兩代人還在為中國的古鐘錶修復事業上緊發條繼續工作。父子傳承,是工匠精神的另一種傳承。也是他們將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專注傳承了下來。

《有溫度的手藝》:你的專注、執著、成長,都藏在你做的事情裡面


匠人的執著:無專精則不能成

曾幾何時,“中國製造”在歐洲大陸有著響噹噹的名號,歐洲的王室貴族對中國瓷器、絲綢製品的痴迷到了瘋魔的程度。可以說是匠人精益求精的執著,才造就了這些名揚四海的精品,鑄造了中華燦爛文化。

梁啟超曾說:“無專精則不能成”。很多偉大的藝術家,在學畫畫時,都會做大量關於人手的習作。達芬奇這樣畫過,丟勒也畫過。因為人手是整個人體中最難描繪的器官,人手非常靈動,很難捕捉固定的瞬間,人手又由許多非常密集的肌肉組成,也很難描繪。因此,通過大量專精的練習,將人手描繪得出神入化時,繪畫技藝也將得到質的飛躍。


《詩經》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工匠精神不是將手藝當成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的執著,對所做的事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手藝人以擁有手藝的工作為榮,但又不願意誇耀自己,製作正宗的作品才是他們引以為豪的。多數的手藝人都沒有留下名字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在他們精心製作的作品上,卻寄寓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期望。”


匠人的執著,正是在這樣精益求精的作品中得以體現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面對這些作品時,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溫度,體味到深深的感動。


《有溫度的手藝》:你的專注、執著、成長,都藏在你做的事情裡面


匠人的成長:傳統手藝與技術的共進

我們時常感慨,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快,很多傳統的手藝卻失傳了。因此,對一個現代工匠來說,在打磨自己傳統的手藝的同時,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習用先進的技術,讓傳統手藝迸發出更多的光彩。

榫卯可謂是傳統手藝中中國智慧的典型代表,凸出來的榫頭和凹進去的卯眼扣在一起,兩塊木頭就緊緊相握,不再分離,他們就此有了生命。而在此基礎上結合現代的科學技術,可以建造出以前無法實現的建築,為文化的延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8年故宮的“文物醫院”正式對公眾開放,它是目前世界技術力量最強、專業設備最多、修復人員最多的博物館文物修復機構。匠人與技術的完美配合,是為了讓文物以更好的面貌呈現在公眾面前,讓公眾最大限度的感受的文物的原貌。

故宮男神的鐘表組也搬進了新的工作室,“恆溫恆溼,防塵、密封好,亮度大”。此外,在閒暇之餘,王津也會了解國外的最新方法和技術,他認為這些對傳統修復會有幫助的。現代工匠需要靈性、悟性,帶著思想打磨,而不是簡單的“惟手熟爾”。


對於很多樸實的匠人來說,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他們說不好。他們只知道,作為手藝人,就得把手裡的活兒做到最好。這是手藝人的規矩,一代代傳下來,不能壞在自己手裡。《有溫度的手藝》記錄了這些樸實的匠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工作與日常、他們對世界的期待以及他們對手藝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