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淨利潤增長5倍,三全食品大股東減持,10億元“炒股”

一季度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疫情,受疫情影響人們或主動或被動進入廚房,對於速凍食品類的需求大幅提升。


在疫情影響下,三全食品(002216.SZ)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超5倍,對比之前公佈的上年業績快報,比2019年全年淨利潤還高20%左右,疫情期間,三全食品的股價也屢創新高,一季報公佈前大股東陳澤民及其一致行動人披露了不超過2.8%的減持計劃。


另外,與一季報同時披露的還有三全食品10億元的證券投資計劃,不過結合公開資料,公司的流動資產結構並不太好,深交所也下發《關注函》質疑其大額證券投資對公司經營及財務安全的影響。


一季度淨利潤增長5倍,三全食品大股東減持,10億元“炒股”


業績翻5倍,股東謀減持


三全食品的主營產品包括速凍湯圓、速凍水餃、速凍粽子、速凍麵點等速凍米麵食品和自熱米飯、自熱牛肉麵等常溫方便食品。


近日,三全食品公開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期間公司歸母淨利潤為2.49億-2.61億,同比增加520%-550%,值得一提的是,扣除1.02億轉讓股權收益後,三全食品實際扣非淨利潤預計為1.47億-1.59億,相較上年同期的3622.77萬,同比增加306.01%-339.27%。


一季度淨利潤增長5倍,三全食品大股東減持,10億元“炒股”


原本包括元宵節的一季度就是三全食品元宵類產品的銷售旺季,而其他速凍或自熱產品也在疫情期間也成為“下廚困難戶”的救命稻草,不過從疫情初期商超渠道三全食品頻頻缺貨來看,一季度利潤的增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對比2月下旬時三全食品發佈的2019年業績快報來看,去年全年三全食品實現營業收入59.92億,歸母淨利潤為2.11億,同比增幅分別為8.16%、106.69%,此次疫情對三全食品的影響頗深,直接使其一季度淨利潤比2019年全年還要高20%左右。


另外,疫情期間,二級市場上的食品股都有不錯的增長,作為速凍食品龍頭的三全食品也不例外,股價一路穩定上升,截至4月10日收盤,期間三全食品股價最高曾達到23.69元,較2月3日開盤時累計增幅達94.02%。


一季度淨利潤增長5倍,三全食品大股東減持,10億元“炒股”


值得一提的是,3月24日三全食品大股東陳澤民及其一致行動人李冬雨,出於個人資金需求,將在公告披露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不超過2.8%的公司股份,而截至2月末時,陳澤民累計將其所持股份49.36%進行了質押。


疫中靠零售,疫後靠餐飲


公開資料顯示,行業龍頭的三全食品在速凍食品行業市佔率大約為30%左右。而速凍食品不僅僅是把常溫食物直接扔到冷凍室保存,而是通過速凍工藝將新鮮的食品快速降到零下35度左右,然後在零下18度左右的溫度下儲藏並通過冷鏈物流進入市場。


由於速凍工藝降溫很快,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並且在低溫環境下,細菌無法繁殖,反而更加安全健康。除了家庭裝零售速凍食品,三全食品等速凍食品企業也開始進入到餐飲行業,繼海底撈成功打造供應鏈體系後,西貝莜麵、九毛九等等新式快餐連鎖企業也進入到集中採購的行業來,國泰君安研究認為,餐飲行業連鎖化和標準化的趨勢,有望帶動上游出現大型供應商。

一季度淨利潤增長5倍,三全食品大股東減持,10億元“炒股”


事實上,從2018年開始,三全食品也正式開展餐飲業務,基於自身規模化能力和冷鏈配送平臺,為連鎖餐飲提供標準化及個性化產品的食材供應服務。從2019年半年報來看,三全食品餐飲市場營收同比增長42.45%,佔營收比重增加至11.99%,而零售市場營收則同比下降5.11%。


一季度淨利潤增長5倍,三全食品大股東減持,10億元“炒股”


有意思的是,2019年上半年時,由於被爆出所生產的灌湯水餃在湖南湘西、甘肅酒泉兩市抽檢出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從半年報中也能看出,在其餘所有產品營收均有不同幅度增長時,唯獨水餃類營收下滑17.59%,所佔營收比重下降至24.84%,份額首次跌落至第三位,而這時靠著餐飲市場的增長,三全食品將營收的降幅控制在了1.15%。


一季度業績預告公佈前,三全食品就在互動易平臺屢次提到,“由於疫情期間家庭內就餐頻次提高,速凍食品需求量提升,公司訂單較同期有一定增長”。事實上,疫情期間餐飲行業基本全部停工,除了各項費用下降外,三全食品利潤的增長基本都依賴於C端消費者需求的增多,即使佈局餐飲市場,目前近9成營收還是依靠零售業務,同時零售業務也有更高的毛利率。


餐飲業復工後,人們對於吃飯的訴求有了更多解決渠道,零售市場需求下降,但三全食品也表示餐飲渠道補貨逐步恢復。


10億投理財,資金來源遭質疑


與一季度業績預告一起發佈的還有一份進行證券投資的公告,據公告顯示,已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將在不影響正常經營、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的情況下,三全食品及子公司擬使用不超過(含)10億元的閒置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


雖說把閒置資金用於投資理財,以提高收益率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A股也有公司理財收益比全年淨利潤還高,比如去年的“股神”御銀股份,2019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超10倍,而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獲得證券投資收益所致。今年2月下旬時,“股神”發佈的全年業績快報又顯示,由於同樣的原因,全年歸母淨利潤扭虧為盈,同比增長170.43%。


這樣的案例A股還有好多家,但對於上市公司進行證券投資的行為卻一直存在著爭議,有人認為不管黑貓白貓,能賺錢的就是好貓,進行證券投資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也是無可厚非的,另一方也有人認為上市公司就該好好經營主業,不然耗神耗力還不能保證收益。


但不管投資者意見怎麼樣,深交所先跟進了一份《關注函》,要求三全食品結合公司實際可支配貨幣資金,分析進行證券投資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風險防範措施,以及是否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和財務安全。


顯然對於生產經營和資金安全,三全食品並沒有深交所那麼小心翼翼,在回覆問詢函之前先行購買了3.5億理財產品,在後續對《關注函》的回覆中,三全食品還表示,截至4月10日,公司所購買未到期的理財產品金額為7.2億,可支配資金充裕並不影響生產經營。


一季度淨利潤增長5倍,三全食品大股東減持,10億元“炒股”


不過貓妹注意到,據三季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時,三全食品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只有5.09億,而流動資產中最多的是存貨,達到9億元,佔總流動資產47.07%,另外,9月末時三全食品還有17.23億流動負債,短期內至少有7000萬借款和7.45億應付賬款待還,整體流動比率勉強達到1.11,這些也是深交所對其進行“10億級”證券投資質疑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