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懂車帝原創 行業]由“停產”、“銳減”、“看衰”等關鍵詞構成的烏雲之下,特斯拉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好的Q1業績。

坦白講,這樣的結果不僅很多媒體沒有想到,以觀察和預測為主業的世界知名分析師們也看走了眼。就在不久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亞當·喬納斯表示,有6位分析師對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銷量做出了預測,其中最樂觀的分析師預測數字為8.8萬輛,最悲觀的僅為6.53萬輛,平均值為7.74萬輛。

最終的成績是:8.84萬輛。

然而,剛剛出爐的好成績餘熱還未散去,全員降薪的計劃就尾隨而來。問題是,為何好消息與壞消息幾乎同時出現?《致命魔術》中有句非常經典的臺詞,“現在你想找出秘密,但是你無法找到,因為你沒有真正在看。”

最佳Q1成績單,被大降薪“尾隨”

目前,特斯拉擁有Fremont(弗裡蒙特)、Gigafactory 1(內華達州)、Gigafactory 2(紐約州)以及Giga Shanghai(上海),以及正在建設中的Gigafactory 4(德國柏林)五個生產基地。在疫情時期,它們都經歷了什麼?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特斯拉的第一家歐洲工廠在開工建設後不久便遇到了阻力,因為環保問題被柏林當地法院“阻撓”;3月下旬,特斯拉宣佈弗裡蒙特工廠和Gigafactory 2於當地時間3月23日正式關閉;這兩家工廠關閉不到一週後,electrek便曝出特斯拉位於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 1將裁掉75%的員工;上海超級工廠目前的運營比較順利,在2月10日正式復產,是國內較早復產的汽車工廠之一。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這個大背景下,特斯拉交出了第一季度成績單。

前三個月,特斯拉共生產了近102,672輛,同比增長33.2%(2019年:77,100輛);交付量約為88,400輛,同比增長40.3%(2019年:63,000輛)。業績公佈當天,截至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點17分,特斯拉股價飆升10.3%,至每股501.27美元,盤後交易中上漲20%。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這紙成績單足以讓特斯拉感到驕傲,但官方卻表示這是保守數字。“一季度交付量統計稍微偏向保守,因為特斯拉只在車輛已經真正交至客戶手中,並且所有相關文件都已經正確完成之後,才將其計入交付數量。最終的發貨數字可能會有0.5%或更多的差異。”

具體到車型,Model S和Model X共生產15,390輛,交付12,200輛;Model 3和Model Y共生產87,282輛,交付76,200輛。

重重數字背後有三個點值得重點關注:首先,特斯拉在今年第一季度交付量的同比增長,是建立在2019年同期的“不順利”之上。對此特斯拉也認為,當時在交付上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大量車輛延期到2019年第二季度交付。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其次,76,200輛是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量總和,其中Model Y於1月開始生產,3月才開始正式交付。所以,Model 3為銷售主力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此前乘聯會給出的數據,在新能源汽車1-2月份的銷量榜單中,國產Model 3一騎絕塵,共銷售了約6520輛新車。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豪華車的新能源化浪潮競爭相對激烈,特斯拉表現極其優秀,推動奔馳和寶馬在新能源車方面加大了投入。此外,特斯拉的銷量目前是Model 3的增量。

最後,特斯拉的第一季度的成績雖然同比增長明顯,但環比卻有所下滑。2019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共生產105,000臺車輛,交付112,000輛,雙雙創下新紀錄。不過,當年Q1成績不及上一年Q4成績,這在行業內屬於比較普遍的現象。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張翔向懂車帝表示,“疫情的影響特斯拉也不能倖免,特斯拉今年前兩個月在華銷量出現了大幅下降。此外,特斯拉美國工廠的很多零部件都是從中國進行採購,疫情在中國爆發時期的供貨也會受到影響。”

正如張翔所言,特斯拉絕非“百毒不侵”,況且深處疫情急速惡化的美國,各大車企已紛紛進入“比慘模式”,特斯拉必然不能倖免。

就在剛剛,特斯拉宣佈全員降薪。以美國員工為例,副總裁及以上職位的員工降薪比例為30%,總監及以上職位的員工降薪比例為20%,其他員工將全部降薪10%。並且,如果員工無法在家辦公將無法得到薪水,想要獲得收入只能去領失業救濟金。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通知郵件是最新的,但關於特斯拉“降本”的新聞並非才出現。3月底,electrek就報道稱,特斯拉已告知當地相關部門,其位於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將裁掉75%的員工。

若把“車企降薪”四個字放入搜索引擎,相關的結果詞條鋪天蓋地。最近,FCA(降薪20%-50%)、戴姆勒(高層降薪10-20%)等均宣佈了相關計劃,福特高管則是把20%-50%的薪資推遲至少5個月時間發放。

所以,特斯拉的降薪計劃並未讓人感到太多意外。據業內人士分析,與很多車企一樣,特斯拉被迫實施多項削減成本的措施,並且一直在等待宣佈全員降薪計劃的時機,也許,史上最出色的Q1成績單就是目前最好的時機。

Q1超出預期,Q2、3、4能否繼續?

說回Q1成績單,不可否認,國產Model 3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是促成特斯拉全球產銷同比增長的重要原因。但若看完Cybertruck Owners Club給出的這組數據,也許你會意識到或許還有很多其他的關鍵作用力。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數據顯示,截止4月5日,特斯拉Cybertruck的訂單數已達到62.8萬輛。這個數字說明什麼?顯然,特斯拉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即使沒有國產Model 3,不走尋常路的特斯拉也從來不缺增長點。方舟投資公司創始人凱思·伍德曾多次表示,在經濟衰退或低迷的時期,具有顛覆性、革命性的公司會加快步伐並增強自身競爭優勢。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特斯拉在第一季度表現出色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特斯拉有著與傳統車企不同的營銷理念,其會推出一套“組合模型”提供給消費者,這有些類似蘋果的生態圈。比如,一個看似簡單的付費軟件,卻可以打通太陽能屋頂、家用電池以及純電動汽車三大硬件。這樣做不僅提升了旗下汽車業務的競爭力、用戶忠誠度,同時可以讓公司獲得更持久的收入。此外,特斯拉在配件、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方面的佈局也是這個道理,多元化的思路使其可以規避突如其來的風險。

其次是無接觸。在3月關閉工廠的同時,特斯拉宣佈將開始提供“非接觸式”服務,車主不必在場或開啟車輛,服務將通過遠程和移動服務團隊的技術人員來完成。對此特斯拉表示,我們正在實施“非接觸式交付”,以便客戶可以以無接觸的安全方式完成車輛交付。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該人士認為,不僅是無接觸交付,比如,完善的充電網絡使得用戶不必付出過多的時間和路途成本,自動駕駛的不斷完善則在疫情時期變得更為重要,同時,OTA的強大升級服務使得用戶不必經常前往服務網點。

Wedbush分析師Dan Ives則認為,特斯拉接下來的表現更為關鍵,“對於投資者而言,目前最大的關注點是特斯拉在第二季度和今年剩餘時間的軌跡及成本支出,因為這種不確定的因素正在逐漸發揮作用。”

的確,第一季度的成績只是階段性的,接下來特斯拉還要面對包括自主品牌的多款新車的競爭,其中蔚來和小鵬首當其衝。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在2019 NIO Day上,蔚來發布了EC6,但並未發佈EC6的售價。對此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解釋說,要等一等特斯拉Model Y,“明年市場中會出現很多有競爭力的車型,包括特斯拉Model Y,請允許我們保持一定的市場靈活性。”根據此前的消息,蔚來EC6預計於7月公佈價格和配置,9月開啟交付。

記得在EC6的新聞資料中可以找到這樣一句話:“優雅、動感、前衛,蔚來智能電動轎跑SUV EC6全球首秀,對標特斯拉Model Y。”顯然,從蔚來官方的角度看,EC6的意義絕非第三款車這麼簡單。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向懂車帝表示,此前蔚來與特斯拉實際上並沒有在產品方面存在直接的競爭,但從EC6和Model Y開始,這個局面將被打破。“我們還是要等等他們(特斯拉)先定價,尤其是國產的車,我們覺得兩款車有的一拼。”

疫情下的特斯拉,因何“悲喜交加”?

蔚來EC6要直面競爭特斯拉Model Y,小鵬P7則要硬剛特斯拉Model 3。

談及小鵬P7,就不得不說那個“706公里”,這個數據使其成為中國迄今NEDC續航里程最長的純電動車。目前國產Model 3標準版的綜合續航為445公里,即將上市的國產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後驅版綜合續航里程則為668公里。

從車身尺寸上看,小鵬P7的長寬高分別為4880/1896/1450毫米,軸距為2998毫米;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長寬高分別為4694/1850/1443毫米,軸距為2875毫米。

簡單對比兩項消費者最關心的部分,不難發現小鵬P7的足夠競爭力讓官方有底氣喊出“硬剛Model 3”。並且,通過錯位競爭讓小鵬P7更具優勢。但是所有人必須要冷靜的看待一個重要問題,無論是蔚來還是小鵬,品牌溢價能力依舊是最大短板,面對早已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翹楚的特斯拉,品牌劣勢能否被硬、軟實力所掩蓋是接下來的最大看點。

寫在最後:

自研電池項目、電池日發佈會、國產Model Y、“儲能電池”項目、共享出行、自動駕駛系統升級......這些即將或已經開始的動作,會對特斯拉在接下來的三個季度表現起到很重要的影響。另外可以肯定的是,以往,特斯拉需要倚重自身的多元化業務打天下,從今年開始中國市場將會扮演關鍵的角色,這個角色的將被如何“演繹”,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