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中專有多牛?網友:很難考,不亞於現在的985和211大學生


20年前的中專有多牛?網友:很難考,不亞於現在的985和211大學生

隨著大學生的擴招,以及每年考研人數的激增,很多人都喜歡說,現在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甚至研究生都是滿大街走。在這個大學生滿街走的年代,很多人都會想中專學歷能有什麼用?中專畢業證能有什麼用?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0年前的中專學歷有多牛!

(一)

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一本非重點大學

三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985,211重點大學

1977年至八十年代中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重點大學碩士以上學歷。

(二)

表姐是全縣第四名上的中專,當年縣重點高中在全縣招生400人(現在招生2000人),表姐讀中專的那年,只有全縣前40名才可以去讀師範,而且只能是應屆初中畢業生。如果沒有考到縣前40名,你讀中專是沒有資格的。

二十年前家長的觀念就是學生早點工作,早點就業,讀中專18歲就可以工作了,而且是可以吃商品糧,當公家人。考上了中專,可以迎來很多人的羨慕的目光。

我們來判斷一下,二十年前的中專生只錄取全縣40名,二十年後的今天,縣城重點高中錄取2000人,每年全縣一本錄取將近1800人(河南一個普通縣城),其中985和211人數已經超過400人,就算學生比二十年前增多了不少,可是怎麼也增長不了十倍。所以說,以前的中專生個頂個的都是優等生中的優等生

筆者身邊的同事就有一些二十年前的中專生,現在仍在鄉村小學教書,其中一個考過全縣第三。現在是我的同事,為了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們當時也是受當時的環境影響,覺得讀中專更有出路,才不讀高中讀中專的。他們說起來,心裡有些落寞,有些酸澀。如果再給他們一次機會的話,他們要考大學。

時過境遷,到了2000年以後中專開始不包分配,錄取的學生人數也變多了,招生的條件放寬了,慢慢中專生從逐漸是優等生變成了中等生。到了2005年左右,一些大、中專院校實行了3+2模式,錄取學生的門檻也越來越低,讀中專逐漸不是初中畢業生的首選,高中成了大多數初中生的首選

到了如今,本科進一步的擴招,大專院校也擴招,各省的高考錄取率達到了一半以上甚至更高。中專就漸漸的不被人們所追捧。總之,筆者以為二十年前的中專生個頂個的優秀,不亞於現在的985和211的大學生。


20年前的中專有多牛?網友:很難考,不亞於現在的985和211大學生

(三)

提起往事都是淚,88年初中畢業全班第二名考取中專,數學總分120分得118分,英語總分100分得99分,物理總分100分得99分,化學總分100分得96分,加上不爭氣的語文和政治,總分640分得600分。考取那年親戚鄉親都來喝酒的,目前還是中專,往事不堪回首。

(四)

中專的價值,有一道分水嶺——在26年前,也就是1992年之前,初中畢業生考上中專的難度,不比現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學的難度低。而在1992年之後,考上中專的難度就急轉而下,甚至呈現出“自由落體式”的“大翻轉”,中專的價值一下子出現嚴重“貶值”的狀況。

二十年前的中專,準確來說應該是26年前的中專,在英語課程方面比現在的本科課程要“小兒科”得多,但其他課程卻和當下的本科課程旗鼓相當。

26年前的中專,在學歷層次上雖然比不上現在的本科,但在“性價比”上卻介乎985大學和211大學之間——只要考上了,就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甚至是“金飯碗”。據瞭解,當年每個縣區前五十名之內的學霸,才有資格考上中專。

因為,在當時,考上中專都是有名額限制的,這就好比清華北大在某個地區招生限定錄取名額是一樣的道理。與此同時,考上中專的分數線比重點高中的分數線還要高一些。所以,在當年考入中專的學霸,不僅僅其親人心花怒放,就連整個村子的人臉上都有光。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們村的一位牛人考上了中師,那位牛人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村支書當場拍板:當天晚上,村子裡必須放映一場電影表示熱烈的慶賀。而現在的哪家孩子考入985或者211,有如此隆重的氣氛嗎?

26年前考上中專,一旦收到錄取通知書,就立馬遷戶口;一旦順利畢業,就立馬包分配;一畢業分配,就是編制內的成員,很多用人單位搶著要,其逼格之飽滿讓人歎為觀止。就好比中師畢業生,在當年要是哪所小學來了一名中師畢業生,估計哪所學校的校長的嘴巴會咧得像大括號似的,合都合不上。但是換做現在呢?哪個中師畢業生要前往某個小學任教,估計校長會每天用他的鼻孔凝視著你。畢竟物以稀為貴,當大熊貓和大肥豬一樣多的話,還可能被當作寶貝嗎?

26年前考上中專的學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學霸中的學霸。在當年,只有考不上中專的人才會選擇去讀高中,中專文憑完全可以處於所有學歷鄙視鏈的頂端。所以,現在的大學生,無論你現在是211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還是985畢業的學霸,都沒資格瞧不起26年前考上中專的父輩,以他們的智商,想考到你現在的學校,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26年前考上中專的學子,曾經是這個時代的“脊樑骨”,如今的他們正逐漸老去,但他們的奉獻和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偉岸,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五)

中專最牛的時候,應該是整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最初的兩年。

那個時候,大學的錄取率是極其低的!主要教育條件較好的大城市孩子上。而中專則成為廣大農村孩子的首選。考上中專便是一步登天,上城市戶口、分配工作、幹部編制。直接一步到位,從此人生開掛!

但是,那時候中專真心不好考。全縣上萬考生,前50名才有希望考上!可見那時候的中專生有多強悍!

如果拿現在的學歷參考,本科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了。他們如果放在現在,基本都可以上985、211高校。

事實上,當年那批中專生,大多是單位的領導了。有的能夠與時俱進進修高學歷的,都已經是高級領導幹部了!

致敬芳華已逝的一代中專生!


20年前的中專有多牛?網友:很難考,不亞於現在的985和211大學生

(六)

我說下自己,大家去分析吧!本人七九年高中畢業,當時大學和中專分開考,只能二選一。我學習成績一般,父親說,你報中專吧!我就稀裡糊塗的報考了中專,誰知一發命中。當年我們學校三個畢業班,有許多復讀生,考上中專的只有我和另外一個應屆生。有些復讀生看不上中專沒報,應屆生報考了考上的卻很少。我考上了很出老師們的意料,因為我屬於那種默默無聞很不起眼的學生。那時候的考題很普通,我記得作文題是《說時間》,很適合平時讀書多,日常知識積累多的學生,我大概就得益於此。我考上的第二,第三年,好幾個學習和我差不多甚或不如我的同學先後考上了大學,我也曾發過後悔,有所遺憾,抱怨自己急功近利,目光短淺,一輩子沒進過大學考場。後來在職自考了大專,脫產學完了本科,也算完了自己的大學夢。

總結自己的前半生,文憑固然重要,但關鍵是人活一世,要有自己的思想,會思考,有觀點,善於分析總結,這樣才不會總是原地踏步。否則,文憑再高,書也白讀。


(七)

過去的中專生?

現在都是有高級職稱的人啦!

什麼高級經濟師,工程師,會計師,統計師,建造師,政工師,!

比現在本科生研究生還厲害!

當年這"生″?可不擴招啊!

不是什麼"阿狗阿貓″可以讀的!

包吃包住包學費包分配的"四包″生!


你是二十年前的中專生嗎?你覺得當時的中專難考嗎?當時中專學歷的你現在過的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