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的童年》:全球頂尖的芬蘭教育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教育,是生活的基礎,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對每個國家來說都同等重要。而教育水平的高底,則決定了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

2019年,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中,芬蘭被評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

芬蘭教育,為何能成為全球領先呢?

《他鄉的童年》:全球頂尖的芬蘭教育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本期紀錄片,導演周軼君走進了芬蘭,探訪了芬蘭的很多所學校,尋找芬蘭教育成為全球第一的秘密。


現象教學,讓孩子走進真實的世界

芬蘭教育,推行基於生活真實話題,融合各學科知識的現象教學,同時保留分學科教學。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到知識,然後又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他鄉的童年》:全球頂尖的芬蘭教育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在紀錄片中,拉妮老師進行的現象教學課,是讓學生了解“時間”, 課程中,老師讓學生自己去了解,時間怎麼顯示在臉上,當你還是個嬰兒的時候,你的臉是皺起來的。然後讓學生拿出iPad,給自己拍張照,錄音,記錄下當時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時間、年齡和自己”的關係。

老師跨學科地從藝術、數學,生物知識、和芬蘭語言文學等方面滲透到課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他鄉的童年》:全球頂尖的芬蘭教育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還有的老師會讓學生來森林裡上課,在森林裡尋找顏色,尋找氣味。培養孩子和自然的關係,讓他們身處當時的環境,學會愛惜保護自然。


現象教學的重點,是讓孩子與自己生活環境產生聯繫,讓孩子走進真實的世界。讓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在這裡學到的都是書本里面沒有的,能讓孩子感到耳目一新,讓他們有興趣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了解這個世界。


沒有攀比,沒有競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芬蘭的中小學沒有考試,沒有排名,老師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評估者。在學校,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哪怕某個孩子不擅長數學或科學,又不擅長藝術,但他們依然能發現自己的能量,可能是公正,有創造力,擅長團隊合作或者很善良,有毅力,有好奇心,同情心。

老師需要評估的不是他們在學科中學了多少知識,而是他們如何自己學習,如何搭檔學習,如何學習在面對任務時的責任感。

《他鄉的童年》:全球頂尖的芬蘭教育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不僅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學校與學校之間也是平等。在芬蘭,所有學校的教學水平幾乎都是一樣的,只是課程內容各有特色。家長不需要費心思讓孩子擠進“最好“的學校,

因為”最好“的學校,就是離家最近的那一所。

《他鄉的童年》:全球頂尖的芬蘭教育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芬蘭社會的寬容、接納,與平等,而學校就是它的縮影。


信任,是最好的激勵

芬蘭教育的秘密武器是教師,芬蘭教師的受教育程度很高,首要條件是要擁有碩士學位,還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高質量的培養。在學校,教什麼,怎麼教,使用什麼教材,都是有老師自己來決定。

《他鄉的童年》:全球頂尖的芬蘭教育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信任,是芬蘭教育的精髓

。在學校,不會有監督員,來檢查教師的教學計劃,也不需要寫報告。而是給老師更多的時間,鼓勵他們學習項目,制定符合孩子們感興趣的教學方式。

《他鄉的童年》:全球頂尖的芬蘭教育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政府,對學校和老師都是完全的信任,不需要教育質量考核。老師是為了孩子而工作,所有老師都會在工作5年,10年或20年後得到工資的晉升。沒有職稱,也沒有等級制度。

因為信任,所以芬蘭的教師會有強烈的榮譽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未來,從來不只是有一個樣子

芬蘭,把孩子看作國家未來最可貴的資源。把大量投資放在學校和家庭,讓每個人都上得起學,讓人變成人才。在這個有高福利保障,沒有激烈競爭的國家,每個人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平等,尊重,信任。

《他鄉的童年》:全球頂尖的芬蘭教育 --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沒有學習壓力的學生,沒有焦慮的家長和值得信任的老師。芬蘭教育的特別之處,就是回到教育的常識,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讓他們保持好奇心,從現實生活中去學習。

未來,從來不只是有一個樣子,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世界上,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不一樣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需要正確的引導,才能描繪出五彩斑斕的顏色。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