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林緒之帶林小歐回家,林小歐懂事地自己鋪床,自己睡覺,讓袁母忍不住感慨:“就像你小時候一樣,什麼都自己做。”

面對這麼懂事又獨立的孩子,袁母不是高興,而是失落。

她說:“你從來沒有向我撒過嬌,有那麼困難嗎?有寵愛的記憶才懂得撒嬌,我寵愛過你嗎?”

面對袁母的索求,林緒之是閃躲著,袁母主動擁抱了林緒之,而林緒之卻久久地愣在了原地。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不就是撤個嬌嗎?袁母為何如此在意?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孩子小的時候,不會說話只有媽媽抱著才安穩不哭泣;

逐漸長大,媽媽外出回來,見到媽媽高興得手舞足蹈;

再到後來,媽媽去哪裡都得帶著ta,不然就哭著到處找媽媽;

等到會說話了,看到媽媽下班回來,大老遠就邊叫媽媽,邊跑向媽媽求抱抱;

喝個奶粉,明明會自己拿著,也要求媽媽要喂;

晚上睡前,講個繪本故事,還要求邊抱邊講;

睡覺明明自己會躺著,還一定要媽媽哄睡;

出個門,其他人帶都是自己走,爸媽帶出門,全程基本是抱著;

…………

從呱呱墜地起,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大事小事,孩子都可以自然而然的對著父母撒嬌。

撒嬌是孩子的天性,是對父母情感表達的一個方式,它傳遞出了孩子與父母的親密度及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會讓父母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我自己是在女兒六個月的時候開始上班的,白天奶奶帶,晚上自己回家帶,即使出門,晚上也是儘量趕回家,因為孩子小從跟我一起睡,沒在家裡總是不放心。

直到去年,離家2個晚上去參加大學同學會,事先有跟女兒打了招呼,3歲了已經可以明白。在異地不放心女兒,想念她,但是不敢打電話或是視頻,怕她會注意到媽媽沒在。

我提心吊膽了3天,回家進門後,女兒見到我還是在專心玩玩具,並沒有想像當中的興奮。問過奶奶才知道,女兒完全沒受媽媽沒在家的影響,玩得很歡,只在第2天晚上問了下“媽媽怎麼還沒回來?”

見狀的我,失落不已,我這麼想你,你卻照舊吃喝拉撒……

同時也意識到,孩子需要父母,但是父母更需要孩子的“被需要”。

孩子小時候總對父母黏黏乎乎的,其實就是在撒嬌,我們做父母都很受用。哪一天孩子不黏乎了,還覺得孩子怎麼跟我都不親近了。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袁母並不是真的在意林緒之不對她撒嬌,她真正在意的是自己沒有走進女兒的內心,她覺得女兒跟她沒有親密感,無論她怎麼靠近,女兒總是拒她於千里之外,甚至都不願擁抱她一下。

林緒之生活、工作獨立到不需要她的任何關懷與幫助,她們之間稱呼上是媽媽與女兒,其實根本沒有父母與孩子該有的親密與依賴,這才是袁母真正傷心的地方。

直到後來,林緒之帶林小歐回家,當了林小歐的媽媽後,看到林小歐對自己的依賴,體會到媽媽的“被需要”。她才漸漸的打開心扉,靠近袁母。不過,她還是沒有讓袁母參與到她的生活當中,遇到什麼事情還是想自己解決。

當林緒之為了不連累家人,決定帶林小歐走的時候,袁母坐在窗前看著她離去,獨自流淚,說道:“三十年了,她還是回到了真正的親人身邊。”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記得有個節目的嘉賓講了一件事情:之前自己搬家的時候,沒有選擇搬家公司,而是給遠大內蒙古的父親打了電話,他對父親說:“您工作認真仔細,這活只有您能做好。”

父親接到電話,第二天就從老家專程趕到北京,開開心心地幫他收拾了一個月的東西,特滿足。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還看過一個網絡故事:幾個同學在教授家吃飯,飯後大家搶著收拾洗碗,教授卻拒絕了。

教授說:“不急,有人洗。”大家疑惑著,他卻走向八十高齡母親身邊叫道:“媽,洗碗嘍……”

而老太太一改之前的委靡,精神抖擻地洗起碗來,足足洗了半個小時。而後教授把母親攙扶回房,又返回廚房,重新洗了一次碗筷。

教授面對不解的學生說:“讓母親幫忙,母親就能感受到自己被老需要,就會很充實、很滿足。”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其實,父母只想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當中,因為不論大事小事,只有參與了,他們才能感受到“被需要”。



小時候,我們通過向父母撒嬌,父母就能感受到孩子的愛及依賴,體會並享受“被需要”。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長大後的我們已為人父母,很少甚至再也沒有向父母像小時候那般撒過嬌了。讓父母參與到自己的生活當中,這何嘗不是一種“撒嬌”, 讓父母感受到自己對兒女的價值,享受“被需要”的滿足感。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無論我們多大年紀,永遠都是父母心中的孩子,在渴望孩子對著我們撒嬌的同時,別忘記對著自己的父母也要撒撒嬌。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長大後的你,有再對父母撒過嬌嗎?還記得上一次對著父母撒嬌是什麼時候嗎?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冷漠是不撒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