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制國家,曾申請向清朝附藩

17世紀到18世紀,歐洲國家的殖民活動日益猖獗,許多落後的國家飽受侵略和剝削,金錢沾滿了鮮血。而此時的清廷還沉浸在天朝的美夢之中,殊不知自己已經成為了獵人眼中的獵物。

在歷史上,總有些人打破歷史的發展規律,走在時代的前面。他們的出現,推動著歷史向近代奔來。當清朝沉睡之際,有一位華人醒眼看世界,在東南亞地區比華盛頓更早建立了一個民主國家。

一個幫會的建國之路

1738年,一位男嬰出生於廣東嘉應州(今梅州)。他的家人給他取名為"羅芳柏",希望他能像一顆柏樹一樣,不管遭遇多少的風雨,都能頑強地生長。羅芳柏自幼聰慧,不僅學習優異,功夫也是數一數二。

中國華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制國家,曾申請向清朝附藩

羅芳伯

待男孩長大之後,他多次參加鄉試,結果卻屢試不第。羅芳柏只能在家鄉做一名教書匠,苟且度日。當時的社會上掀起了出洋開金山的熱潮,許多沿海的百姓紛紛下洋尋找一夜暴富的美夢。

丈夫皆有凌雲志,豈能平凡度一生。胸懷大志的羅芳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羅芳伯",希望一切從新開始。他帶著自己周圍百餘名親戚和朋友一起漂洋過海,遠赴印尼。當他乘船遠行之際,他創作了一篇《遊金山賦》,其中有一句這樣寫道:"予自忖曰:即從虎門而出,定直達龍宮。"龍宮指的即是皇宮,這首賦充分表達了羅芳伯想在異域建立霸業的雄心壯志。

羅芳伯最終平安地抵達印尼婆羅洲,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他從婆羅洲來到東萬律(今坤甸),當他看著當地的華人生活貧窮、衣食不足時,他才發現自己現實跟自己的想象如此格格不入。既來之,則安之。羅芳伯為了保護當地華人的利益,創辦了蘭芳會,當地大多數華人都加入了這個組織。

當時除了蘭芳會之外,還有一個組織名叫"天地會"。羅芳伯與這個組織數次交手,最終消滅了天地會,成為了當地第一大幫會。

不久之後,印度尼西亞的荷蘭殖民者和東印度公司為了擴大自身的利益,聯手向萬律發動了多次侵略性進攻。羅芳伯為了反抗殖民者的侵略,聯合當地的蘇丹首領消滅了土著人的叛亂。之後首領為了嘉獎羅芳伯的貢獻,就將東萬律交給羅芳伯管轄。

東萬律擁有數量龐大的金礦,數萬華人在此淘金,除此之外還有幾十萬的土著。羅芳伯此時手中大約有三萬人的軍隊,待叛亂被平定之後,又有將近二十萬人歸附於他。所以羅芳伯管轄東萬律,是能夠有效保護這片土地的。

羅芳伯為了有效的管制東萬律,於是成立了一個以採金為主的公司,名為蘭芳公司。這個公司在羅芳伯的扶持之下,吸納了當地所有的華人團體和商會,並消滅了絕大多數競爭對手。蘭芳公司自此之後,壟斷了當地的採金業。

1776年,蘭芳公司的規模已經超過了公司的範疇,羅芳伯於是借勢將蘭芳公司改為蘭芳共和國,並建立了自治政府,所以這一年也被稱為蘭芳元年。自幼學習傳統儒學的羅芳伯,卻做了一個相悖儒家思想的決定:在蘭芳共和國建立大總制,而不是封建帝王專制。

中國華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制國家,曾申請向清朝附藩

大總制的核心是民主選舉與禪讓,這與封建帝王制背道而馳。羅芳伯以"大唐總長"或"大唐客長"的身份管理共和國,而不是以帝王的身份。建國不久之後,羅芳伯派人出使清廷,並向其獻上朝貢。當時羅芳伯特意讓使者不要用"蘭芳共和國"的名義,而是改用"蘭芳公司"。

蘭芳共和國的制度

建國之後,羅芳伯在一定程度上借鑑清廷的制度,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依次分為為省、縣、鄉三級。在蘭芳共和國的官僚體系中,官員的任命脫離政府的選拔與意見,而是由民主選舉。任何一名官員只有獲得了民眾的支持,才能獲得相應的權力與職位。

政治制度方面,蘭芳國將其劃為司法、軍事、財政、經濟、教育五個部分。

1. 軍事層面:設立了軍械廠,生產各種武器裝備。另一方面,共和國只在一些戰略要地安扎駐軍,其餘軍隊該務農的務農,該採金的採金,大家各司其職。如果戰事發生,大家再返回軍隊。

2. 財政層面:稅收的形式較少,國家的稅收收入主要來自於商人的貨物稅。這讓當地居民的生活負擔較小,生活自然更幸福。

中國華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制國家,曾申請向清朝附藩

蘭芳共和國貨幣

3. 經濟層面:礦產收歸國有,實施統一經營,有利於開拓市場。

4. 教育層面:廣辦漢學,教育內容以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為主,並規定漢服作為國家的禮服。

5. 司法層面:羅芳伯吞併天地會之後,為了平穩地接手天地會的勢力,沿用了天地會的綱領。所以蘭芳共和國的司法主要以天地會的綱領為主,這樣的司法制度較為寬鬆與民主。

在蘭芳共和國的政治制度之下,共和國踏上了一條平穩發展的道路。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這與印度尼西亞的其餘地區形成了鮮明的區別。

羅芳伯統治蘭芳共和國總計19年,於1795年病逝,終年58歲。在羅芳伯的墓誌銘中,這位建國偉人絲毫不提蘭芳共和國,而是將其稱為"蘭芳公司"。在這樣的稱謂之下,深藏著羅芳伯一個永遠未曾實現的夢想。

中國華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制國家,曾申請向清朝附藩

羅芳伯墓地

諸如羅芳伯這般的海外華人,在當時的社會中是沒有地位的,他們被稱為"天朝棄民"。清廷一直以"天朝"自居,瞧不起其它國家和海外人民。如果羅芳伯敢稱帝道王,那麼無疑是損傷了清廷的顏面,而身在故國的羅氏家人必定遭到清廷的迫害。

另一方面,羅芳伯也希望清廷能做自己的靠山,這樣就能有效抵抗西方國家的侵略,這就是羅芳伯將蘭芳共和國稱為"蘭芳公司"的主要原因。他用盡一生的努力,都希望得到清廷的承認與支持,將蘭芳共和國變為清廷的附屬國。可是清廷從來沒有把蘭芳共和國當回事,對其愛搭不理。

中國華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制國家,曾申請向清朝附藩

圖源地圖帝

在蘭芳共和國的歷史上,前後總共有12位元首,擁有長達110年的歷史。1886年,荷蘭殖民者率軍進攻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自此宣佈滅亡。

羅芳伯的歷史貢獻

英國《泰晤士報》曾在1793年的一版頭條報道蘭芳共和國,其中就指出羅芳伯在蘭芳共和國中實行的民主共和體制,走在當時絕大多數國家的前面,羅芳伯在這方面的成就不亞於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帶領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走向民主共和。

新加坡的開國總理李光耀一直將羅芳伯作為自己的偶像,更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將自己比作羅芳伯,這無疑是對羅芳伯功績的肯定與敬佩。

而在華人異域建國的歷史中,羅芳伯當然不是唯一的一個。福建人吳陽曾在馬來半島建立吳氏王國,廣東人鄭信是暹羅王國的建立者,廣東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建立張氏王國。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存在於19世紀,結果在歐洲國家的殖民侵略下滅亡。

如果當時的清廷足夠強大,這些國家是否會存在於今日的世界舞臺之上了。歷史哪有如果,我輩亦自強。


參考文獻:

《下南洋》

《廣東方誌考略》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