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早在3月中旬,因為醫療系統崩潰,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率持續飆升。慌亂的意政府急忙向歐美各同盟國求助,可是沒一個國家願意出手幫他們一把。

危難時刻,意大利向正在全民抗“疫”的老朋友中國求援。中國二話不說,派出專家組連夜出征,成為第一個向意大利提供醫療物資並派遣醫療專家的國家。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3月12日,第一批中國援意醫療專家隊攜醫用物資馳援意大利;3月18日,第二批中國醫療專家組一行13人抵達意大利疫情嚴重地區;3月25日,第三批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趕赴米蘭。

面對意大利的求援,為什麼我國在自身正在遭受疫情侵襲的情況下,還要傾囊相助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兩國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守望相助。

有人說,意大利人對中國總是情有獨鍾。沒錯,患難見真情,站隊很重要。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一、古羅馬時期

中意兩國人民的第一次“握手”,可以追溯到古羅馬和西漢時期。當時的羅馬與中國,是古代世界的兩大強國,雖相隔萬里,但交往甚多。

早在公元前138年至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並通過絲綢之路間接同羅馬展開貿易。從此,中國和羅馬,就成為偉大的“絲綢之路”的兩端。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後漢書》明確記載,東漢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羅馬使者到達洛陽,“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安敦”就是當時在位的羅馬皇帝安東尼·庇烏(Antonin Le Pieux )。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西安都城長安(今西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知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

正是這條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把中國和萬里之遙的羅馬連結起來。數千年來,這種基於貿易需要和文化交流的連結,幾乎從未間斷,反而歷久彌新。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二、歷史上的中意文化交流

大家都知道,從元世祖忽必烈統治時期起,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在中國工作生活了17年,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根據他的回憶成書的《馬可波羅遊記》,是人類史上西方人感知東方的第一部著作,被譽為“世界一大奇書”,它向整個歐洲展示了東方世界的瑰麗畫卷,打開了神秘的中國之門。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意大利神父利瑪竇來到中國,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利瑪竇非常欣賞中華文化,稱讚“中國的偉大乃是舉世無雙的”“中國不僅是一個王國,中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清順治二年(1645年)12月20日,中國第一位到西方的留學生,時年12歲的鄭瑪諾從澳門乘船,赴羅馬聖安德肋學院深造。鄭瑪諾遊學歐洲20多年,閱歷豐富,知識淵博,不僅是西方人敬佩的中國學霸,回國後,也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來自意大利的宮廷畫師郎世寧,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工作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他的代表作有《十駿犬圖》、《百駿圖》、《乾隆大閱圖》、《瑞谷圖》、《花鳥圖》、《百子圖》等。這位意大利畫師也以特殊的身份,見證了中西方藝術交流。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三、新中國成立後

1970年11月6日,意大利與新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這標誌著中、意兩國攜手邁進了新時代。

據2010年出版的《意大利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關係正常化》一書介紹,中意建交談判開始於1969年2月7日,前後歷時20個月,期間意大利更換了4屆政府,談判在中、意兩國在法國的大使館進行,最後於1970年11月6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成為第二個與我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2020年,正值中、意兩國建交50週年,50年來,中、意關係不斷加強,雙方各領域互利合作成果豐碩,造福了兩國和兩國人民。面對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意兩國再次攜手共進,這正體現了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四、上世紀80年代

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尚處在醫療衛生和經濟技術較為落後的階段,向歐美國家尋求幫助,唯獨意大利積極回應。

1982年7月,中、意簽訂了《中國和意大利三年經濟技術和財政合作紀要》。意大利是西方第一個給中國提供經濟援助和出口信貸的國家。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正如上圖劃紅線部分所示,1983年,意大利在中國捐建了2個急救醫療中心:一個是今天的北京急救醫療中心,當時意大利無償捐贈800萬美元和42輛救護車,並且為北京培養了一批專業ICU醫護工作者。1988年,北京急救中心正式投入運營,“120”急救號碼同時啟用。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另一個急救醫療中心設在當時的四川省重慶市。從1983年起,意大利就組織當地醫生赴意學習ICU技術,幫助這個急救中心培養急救醫生。

1988年3月,時任意大利總理喬瓦尼·戈里亞,親自來中國出席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落成儀式,還帶來了300萬美元的設備,以及19輛先進的救護車。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後來,意大利還在太原市捐建了“中意友好急救中心”,無償捐助400萬美元及各種醫療設備和技術支持。

30多年來,這些急救中心為保障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五、2003和2008

2003年,中國遭遇“非典”疫情。在西方社會的質疑和觀望中,意大利邀請中國20多位醫療專家到意大利羅馬,舉行醫療衛生高級研討會。在當時“非典”疫情的特殊時期,這是難能可貴的。而且,兩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交流也是有增無減。意大利時任總理貝盧斯科尼還頂著巨大的壓力來北京訪問。這樣的情誼令人難忘。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2008年汶川地震時,5月12日當天,意大利就聯繫了中國,率先向我國提供100萬歐元現金及價值150萬歐元物資援助,成為第一個向中國伸出援手的歐洲國家。

同時,意大利還在災區建立了一所設施完備的流動醫院,並及時捐贈災區急需的帳篷,還派出17名醫療專家組成救援小隊,成功救治了約900名危重傷者。救援結束後,還把流動醫院及所有醫療設備全部贈送給當地政府。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六、“一帶一路”

作為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無須贅述。

2019年3月23日,意大利成為G7七國集團,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中首個與簽署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國家。

但該舉動招致美國和歐盟的不滿。面對美歐的外部壓力,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邁克·傑拉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意兩國在農業、食品、綠色和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前景廣闊,產業互補性強。

傑拉奇說:“‘一帶一路’倡議對意大利十分重要。我們希望加強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意大利企業也表示希望與中國進行更多貿易往來,所以這個框架協議可以幫助促進雙方更多的包括貿易和投資在內的商業活動。”

也就是說,中、意兩國攜手共建“一帶一路”,有助於重振意大利作為東西方貿易關鍵紐帶的傳統角色。那個古老“絲綢之路”的兩端再次緊密連結起來,這是何樂而不為的事呢?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寫在最後:

二戰時期,部分意大利士兵上演了貪吃、投降、逃跑、拖隊友後腿等“呆萌”操作,在網友的調侃中,意大利經常被稱為“意呆利”,給人的印象也是“憨批”(又傻又笨又可愛)。可是,每當關鍵時刻,意大利可是一點都不“呆”,這個國家就像一個厚道的老實人:小事無所謂,大事不糊塗。

當前,美國、英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紛紛無端要求中國賠償,這是毫無道理、毫無道德底線的行為。

而在談到中國援助時,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說:“當初嘲笑我們加入‘一帶一路’的人們,現在應該承認,這份友誼讓意大利有能力治病救人。”


中國為何傾囊相助意大利?論站隊,你“意”從未輸過

日前,意大利衛生部副部長皮爾保羅·西萊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是一次不平凡的合作。在原有良好合作的基礎上,意中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應對,為雙方未來合作賦予了更多內涵,彰顯了意中兩國人民之間的團結與友誼。”

對於那些因為自己無法有效應對疫情,就無端指責別人的國家,我們可以看作“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至於它們怎麼個叫法,則完全不必理會。

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