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霍邱縣龍潭鎮水產養殖助推脫貧攻堅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霍邱縣龍潭鎮陳鵬村,一塊塊改造後的農田水面上,隨處可見一隻只龍蝦時而在水裡翻滾著紅色的身姿,在暖陽的照耀下盡顯一派和諧景象。年近70歲的陳鵬村龍井組村民胡家塘正在高興地展示著剛剛從養殖基地捕上的大龍蝦。

安徽六安霍邱縣龍潭鎮水產養殖助推脫貧攻堅

“我們全村發展水產養殖已達到300多戶,現在這天氣不算冷,正是種蝦的銷售旺季,這幾天村裡的養殖戶們生意都特別好,很多外地人紛紛來村裡購買龍蝦種苗!關鍵一個因素就是我們這裡的水質好,養殖出來的龍蝦品質高。”說起現在發展水產養殖產業時,陳鵬村黨支部書記劉昌全顯得格外激動。他說,現在這個季節很多養殖戶都在提前購買龍蝦,目的就是為了明年開春育雛蝦苗作準備,現在每公斤龍蝦至少在60元以上,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被譽為“魚米之鄉”的霍邱縣龍潭鎮,地理位置優越,西部位於灃西乾渠邊,全鎮水面面積5.4萬畝,水系發達,水資源十分豐富,很適宜淡水養殖,。近年來,龍潭鎮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做活水文章,做深水產業,以龍蝦、黃鱔、甲魚等特色養殖業為重點,建立多家合作社、養殖基地,帶動面廣、經濟收益好,淡水資源品種繁多。如今,在龍潭,已嚐到了水產養殖甜頭的農戶枚不勝舉,很多群眾通過發展水產養殖走上了致富康莊大道。目前,全鎮從事水產養殖農戶3000餘戶,其中貧困戶2100餘戶,戶均收益達1萬元,水產業已成為該鎮促脫貧、穩增收、強發展的有效途徑。

產業扶貧是解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手段,是脫貧的必由之路。為了把水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近年來,龍潭鎮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主戰場來抓,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精準定位產業、提供技術指導、培育經營主體等舉措,進一步整合資源、科學規劃,不斷完善產業扶貧機制和模式,有力助力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據該鎮黨委副書記田孝成介紹,2018年,龍潭鎮貧困戶從事水產養殖的就有2100餘戶,貧困戶戶均補貼2000多元。該鎮的陳鵬村全村300餘戶從事水產養殖、直接經濟收入達300萬元,其中貧困戶從事水產養殖150餘戶,戶均增收近萬元。

發展產業要有資金支持,提升產業更要有技術作保障,發展水產養殖業更不例外。為此,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積極搭建發展平臺,協調當地金融機構及時做好貧困戶貸款信用評級工作,著力幫助解決好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自去年以來,該鎮先後為603戶貧困戶免息提供貸款2520萬元。2017年以來,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陳鵬和朱圩兩個重點貧困村爭取產業發展資金160萬元。與此同時,注重加強水產養殖技能培訓,2018年該鎮組織鎮水產站、畜牧站等站所專業技術人員,先後在全鎮範圍內開展種養殖技能培訓27場次,確保群眾產業發展有資金、有技術、有銷路,切實讓群眾發展水平養殖產業“輕裝上陣”。

近年來,通過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很多群眾嚐到了甜頭,不斷擴大了養殖規模,延伸了產業鏈條,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效應。目前,龍潭鎮從事規模經營的主體有120家,他們以帶資入股、帶動就業、土地流轉等方式共帶動貧困戶1200餘戶,年均戶增收3000餘元。陳鵬村彭學山黃鱔養殖合作社先後帶動21戶貧困戶。該村貧困戶田明友今年已近70歲,他在彭學山黃鱔養殖合作社的帶動下,通過貸資入股的形式,每年還獲得分紅3000元。此外,老田平時在合作社幫忙打打零工,每月還獲得2000元左右的工資。貧困戶陳茂生將閒置的4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每年可獲得流轉租金2400元,通過帶資入股,每年可分紅3000元。如今,在龍潭鎮,像這樣的合作社和發展基地很多,闖出了一條水中求財的脫貧致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