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軍醫大學曾小琴:榜樣力量激勵我們前行


渝醫戰疫日記|陸軍軍醫大學曾小琴:榜樣力量激勵我們前行

曾小琴在整理物資。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時間:2020年4月9日

記錄者: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護士、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二病區護士曾小琴

來武漢已經40多天,回想這期間與隊友、患者之間的點點滴滴,內心又感動又驕傲。對於我們醫護人員來說,到武漢來,只是換了個地方做著應該做的工作而已,而對於這些患者來說,真的讓我覺得能夠參加這次戰疫,能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值得的。這將是我人生中最特別、最珍貴、最難忘的經歷。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我一直在科室一線參加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湖北的疫情時刻牽動著我的心。“如有需要,時刻準備支援!”面對武漢洶湧的疫情,我向黨組織請纓奔赴武漢支援,於2月13日隨同戰友們一起來到武漢。

初到武漢時,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是一所還未完工、未正式投入使用的新醫院。病區的籌建工作都是從零開始,我和隊友們一起,從搬運堆積如山的“積木”到快速組裝運行,僅用了兩天時間。這也是我們第一次玩這麼大的“積木”,第一次體會人多力量大,螞蟻啃大象並非想象中的那麼難,十分感謝男隊員們默默無聞的分擔了最重、最累的活;也讓我們看到徐智主任、羅春梅護士長這些前輩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身先士卒、勇於擔當,他們以一種榜樣的力量激勵我們年輕的共產黨員砥礪前行。

我在感染二病區是一名辦公護士,主要是負責患者的收治、醫囑處理、藥品發放等任務,同時兼任“HIS系統操作”導師。我每天穿插在紅綠區之間,相對每天紅區上班的隊友來說危險係數略低一些,但工作時間一般都在10小時以上。在第一天,同時面對幾十個入院病人,由於沒有入院處錄信息,所有患者憑身份證直接住院,我們要給每一個患者建立所有的信息,這個工作量非常巨大,加上對新工作系統的不熟悉,直到第二天凌晨1:00才完成第一批患者收治,這也讓我深深知道了演習永遠代替不了實戰。

發藥也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以往病房的經驗就是特殊藥分片劑,普通藥發一盒給患者,註明用法和劑量後讓患者自己服用,後來我們在查房的過程中,發現部分輕症患者拒絕服藥或把藥囤起來,有些老年患者找不到藥等,這讓我們醫護人員有點“頭痛”。如何把這些藥精確的發到每一個患者,而且確保療效?成了護理組“攻關課題”。最後,在羅春梅、唐棠護士長帶領下不斷優化流程,通過綠區擺藥,紅區執行的方式來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們發明了“泡沫藥品擺放器”,將藥品名稱以及物品外包裝貼於泡沫上,自制藥品識別帶將藥品貼於帶上,方便大家識別,這樣一步一步的優化,藥品擺發問題有效解決。

我在武漢的日子裡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實中度過,經過隊友們的共同努力以及患者的積極配合,患者們一個又一個康復出院了,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我的眼睛溼潤了,我知道這是我們全體隊友們“心懷責任、勇於擔當”的戰鬥成果,我們大家一起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黃宇/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