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打不罵把孩子網癮戒除!看看也許是你有所幫助!

發現孩子打遊戲上癮,絕大多數家長都無法淡定。

此前,微博上一段“家長衝進遊戲群大罵”的視頻引發了全網熱議。

這位媽媽發現孩子經常晚睡,不是因為學習,而是嚴重沉迷手機遊戲。甚至還有一個專門討論遊戲的微信群,每天不是打遊戲,就是聊遊戲。

眼看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媽媽急了,怒氣衝衝進了微信群:

“你們真是害人不淺吶你們這個群!”

“你們害死我兒子了!”

聲淚俱下的控訴,聽著讓人揪心。很多家長紛紛留言:家裡有一個“網癮少年”,究竟該怎麼辦?

2

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曾針對青少年上網成癮問題,做過專業研究。

李玫瑾教授認為,解決網癮,首先要弄清楚成癮的原因:

很多家長一看孩子迷上網絡,都罵:“這網絡遊戲太可恨!”

錯了,網絡是導火索,導火索外面插著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炸藥是你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孩子一旦迷上網絡,必有心理上的問題。這個問題很簡單:感覺單一,人就會痴迷。

其實,無論是網絡還是手機,都是時代的產物,就像70後小時候沉迷武俠小說、80後小時候沉迷遊戲機一樣,沉迷是表象,真正的本質是內心空虛。

所以,一味地抵制網絡治標不治本,有些家長切斷網線、砸了手機,往往迫使孩子做出更加激烈的反抗行為:偷錢買手機、充遊戲幣、絕食抗議,甚至以跳樓相威脅。

有些人失戀後,為了擺脫現實中的痛苦,就染上了酒癮。同理,孩子有了網癮,一定也是逃避現實中的一些痛苦。

興趣多樣,內心充實的孩子是不會沉迷網絡的,因為他沒必要去虛擬的世界找快樂。

3

面對已然有了網癮的孩子,僅僅把手機電腦這些外在的東西沒收,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先從心理層面,攻克孩子的心牆:

1、拉近心理距離,取得孩子認同

網絡成癮者主要是11-25歲的青少年,他們的共同特徵是“沒有理想,敵視父母,不愛學習”。

在與他們交談時,如果直接和孩子談上網、遊戲的害處,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不妨選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獲得孩子認同後再逐漸過渡到中心問題。

我們常說,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理解,理解了才會交心,從而發現問題的本源。

與其暴怒地摔手機、打孩子,不如放下架子,跟孩子交談一句“你玩的是什麼遊戲呀,我也很感興趣”。

你想教育孩子,就得先做到——孩子願意跟你說。

2、確定認同之後,巧妙遷移情感

在這些孩子中,不少都已經和家裡鬧翻,與父母的關係處於僵持狀態。

此時在和孩子細緻入微的談話中,常常要以“你覺得父母這樣做錯了嗎”“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愛你還是為了害你”等問題,讓孩子反思自己對於家長的態度是對是錯。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一句“我是為你好”來教育孩子,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孩子雖無法反駁,但內心並不服氣。

孩子們根本沒明白,我們是如何為了他們好的。

籠統的一句話,只會讓孩子感覺到敷衍,久而久之,就如同“狼來了”,直到再也沒有任何效果。

3、情感再度遷移,由父母轉向學習

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萌生出對父母的愧疚之後,往往會出現回報父母的想法。

這時要把握孩子的情感傾向,將孩子對父母的這種認同感再轉移到學習上來,從而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多讀對自己有意義的書,參加更有趣的活動。

假期中孩子尤其容易沉迷網絡,因為這時候他們身邊沒有同學和朋友,情感出現空白,孩子就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尋找虛擬世界中的感情。

有時候並非是遊戲多好玩,而是離開了屏幕孩子無所適從。

我們要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將孩子懂得注意力遷移到更有意義的活動上來。

4

心理層面的問題解決之後,接下來就是培養習慣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網癮的消除急不來,家長們要耐心、細心,更要有信心。

1、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當我們抱怨孩子沉迷手機的同時,經常會忘了其實大人也總是抱著手機,有時也會忽視對孩子的陪伴。

當孩子向你發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說話”的信號時,請儘量放下手中的手機,認真傾聽孩子的表達,認真地陪一陪他。

2、不要把手機作為獎賞孩子的工具

有些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往往會許下承諾——“考得好就獎勵你一部手機”,或者說“再做幾道題就能玩會兒遊戲”。

這些方法看起來省勁,其實是害了孩子。這種不良激勵,只會讓孩子更加無心學習,應付完了作業就趕緊去玩手機。

3、多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父母只要有時間,儘量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參加戶外活動。逛公園、跑步、跳繩、打籃球……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也是讓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釋放。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約了孩子本有的活潑和玩耍。

電子產品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是暫時而非持久的,更不是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當孩子在真實世界裡得到了快樂,哪有心思會沉迷電子電子產品呢?

4、睡前1小時不接觸電子設備

每天晚上睡前使用手機會干擾睡眠質量。睡前使用手機會抑制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從而減少深層睡眠的時間。

事實上,深層睡眠對人體具有修復性,有助於“清潔大腦空間”,鞏固學習成果。

睡前1小時不再碰手機,看看書,更快安然入睡。

寫在最後

家長群裡曾流行這樣一句話:

“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其實,手機也好,網絡也好,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可怕。

它們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本質上就是一個工具,而不是洪水猛獸。

關鍵要看家長、老師和社會如何引導孩子使用。

使用得當,它可以成為孩子的朋友,使用不當,可以變為殺死孩子的利器。

我們應當讓孩子看到,除了玩手機,還有那麼多有意義、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做,這比摔手機、打孩子更加有效。

總的來說律人先律己!做家長的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機,讓孩子知道手機主要功能是通訊與社交工具而不是娛樂工具!

如何不打不罵把孩子網癮戒除!看看也許是你有所幫助!


如何不打不罵把孩子網癮戒除!看看也許是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