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戰爭新視界,專注近代戰爭歷史,鑑古知今 ,以史明理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大西洋堡壘作為德軍為了抵禦盟軍來自海上的進攻而在歐洲西端修建的防線,從挪威北部沿著海岸線南下一直到西班牙,總長達到5000公里,其上遍佈混凝土碉堡以及防禦工事,在當時真可謂堅不可摧。那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呢?美軍現身說法,還好進攻早,真是太可怕了!接下來小編就來帶大家來看看德軍的大西洋堡壘中到底由哪些工事構成的。

德軍對防線的建設樂此不疲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基於德軍的防禦經濟學的概念。在德軍看來,在前沿陣地上建立起牢固的防禦工事可以減少兵力的投入,節省下來的兵力可以投入到其他戰區。這種理念一直貫穿於德軍大西洋壁壘的建設中,所以在建造各類工事時,其目的並不是為了保護步兵,而是為了加強他們的戰鬥力,即如何在工事火力的強化下,更加有效地打擊來襲之敵。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構築在碉堡上的偽裝建築結構。往往,以整個碉堡群被偽裝成一個海濱城鎮。但是,這種偽裝究竟能起多大成效德國人自己也不置可否

根據戰後美軍對德軍大西洋堡壘的調查,有情報人員分析得出的德軍建造這些工事的設計原則、火力防護和隱蔽性。火力和防護不必多說,但德軍對工事的隱蔽性也極為重視,其下發的指導文件要求工事必須和地形充分結合,有些工事甚至將隱蔽性放在首位,尤其是人員掩蔽所和作戰物資集散地,要求這些工事的外形儘可能低矮;對陽光和透氣並沒有多高要求的工事一律埋入地下,而頂部則儘可能和周圍的水平線相持平。同時為了降低盟軍轟炸機的命中率,防禦工事的對空橫截面要可能小,炮臺、彈藥庫等盟軍重點打擊對象對橫截面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其設計和建造的原則是不妨礙炮手操作火炮就行。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正處於建造狀態的大西洋防線上一處典型的掩體,可以看出這種加強型工事採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其通風管和煙囪都已經埋在混凝土中,可以推斷這種掩體直接用混凝土澆注而成

總的來說,大西洋堡壘上的工事可以分為如下幾類:敞開型掩體、碉堡、炮臺、封閉型掩體和觀察哨,當然還有各種抗登陸障礙物,如反坦克壕、“龍牙”、各式雷場等。

敞開型掩體被德軍稱為“託布魯克”型,它來源於德軍在北非的作戰經驗,希特勒的參謀部後來將這種防禦工事的具體建造規格發放到師級單位。這是一種小型的主體位於地下、沒有頂部的圓形防禦工事,工事在地下有一個武器庫,用於存放彈藥和武器,一般有臺階通往上部,掩體的大小通常由平臺內武器的口徑決定,不過其位於地面上的開口直徑一般都控制在一定數值以內降低被敵方火力直接命中的可能性。後期為了偽裝和防雨,在開口上加裝了一些不規則的蓋子。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正在吊裝的機槍掩體,採用全鋼製造,重達3噸,上面開有6個觀察窗,在掩體上方有個供出入的小口,尺寸只有50-58釐米,掩體內部的機槍手只能通過一個踏板式鼓風機通風,這種掩體的上半部分裝甲厚度達120毫米,而下半部分由於埋入土中厚度只有20毫米

該型工事中最為常見的是編號為58c型,德軍稱其為Ringstand的機槍型工事,裡面安裝有一個環形槍架,可以提供全向射擊。從圖例中可以看出,Ringstand的進出口也在地下,即進出口挖在己方戰壕內。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工事中最常見的58c型機槍工事

還有一種61a型工事也屬於託布魯克型,其內部般安裝1門50毫米迫擊炮,該炮雖然口徑小,但由於射界靈活,在對付海灘上的盟軍士兵時有著致命的殺傷力。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安裝迫擊炮的託布魯克型工事

此外,德軍還在一些託布魯克工事上安裝坦克炮塔,一般都取自俘獲的法國雷諾H35坦克的炮塔,內部裝1門37毫米反坦克炮和1挺並列機槍,炮塔安裝在基座上,能360°全向射界。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在法國海岸線上,一座H35炮塔被安裝在託布魯克型工事上方,炮塔非常小,而且周圍幾乎與地面垂直,地面火力很難對付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陣地裝甲型託布魯克防禦工事,安裝雷諾H35坦克的炮塔

德軍在大西洋沿岸建造了為數眾多的碉堡和炮臺,這些碉堡和炮臺的混凝土牆厚度都在2米以上,火炮射擊口外都安裝有防護盾,同時射擊口都設計成漸進式,防止跳彈傷及工事內士兵。針對大西洋沿岸的特殊情況,徳軍專門召集托特組織和軍方的工程人員設計了600系列工事,在大西洋沿岸使用最為廣泛的為以下3種:

630型碉堡:內部主要安裝輕型反坦克炮,混凝土牆體和頂部厚度2米,不過後部的混凝土牆體厚度比較薄。630型碉堡是一種混合型工事,牆體左後方還有一個機槍射擊口用於射殺靠近牆體面意圖炸燬工事的敵軍,此外在工事內部的階梯下方有1挺機槍,可以防止來襲的敵方步兵從正前方通過火炮開口進入,通常該型碉堡在牆體正上方還安裝有1個機槍塔。針對不同的地形和環境, 630型工事在各地有著諸多變種,其配置也會有所改變。一些重型的鋼鐵大傢伙有時也會出現在630型碉堡周圍,而有的機槍碉堡採用全鋼製造,一般分為上下兩截製造,安裝時焊接,整體重量超過3噸。這種碉堡的上半部分安裝有觀察孔、射擊孔、通風設施,鋼板厚度為12釐米,頂部為5釐米,下半部分由於要埋入土中,所以厚度只有2釐米。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德軍630型碉堡結構示意圖,此類碉堡安裝有反坦克炮組作為主要火力,並由遮斷堡壘前方出入口以及反坦克炮射擊口的機槍火力點來進行自我掩護,這種類型的碉堡以及其變形體是構成大西洋堡壘的標配

685型炮臺:主要用於210毫米口徑火炮,頂部混凝土牆體厚度為3.5米,側面牆體2米,其設計相對比較簡單,只有彈藥庫和供炮手居住的房間,一般內部都有2個彈藥庫,每個彈藥庫可以容納210毫米口徑火炮炮彈120發,128毫米口徑火炮炮彈150發。火炮水平射界60°,高低射界40°,這種炮臺有大批的衍生型,諸如683型、684型、686型、688型、689型、690型、692型、694型等都是基於685型發展而來。不同的型號有不同的射界,以適應不同的地形,同時可以在周圍加蓋偽裝網來迷惑盟軍。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德軍685型炮臺結構示意圖

677型炮臺:主要用於為主陣地提供側翼火力,所以朝向海灘的一側有突出的牆體,牆體厚度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都在2米以上,內部通常安裝口徑在88毫米以上的火炮。

除此之外,在一些關鍵點上德軍還建有一些數量不是很多,但規模巨大的特殊炮臺,如密魯斯陣地。這個陣地是海峽群島中最大的,配有4門305毫米火炮的裝甲炮塔,這種火炮可以發射重達250公斤的高爆彈或者105公斤的穿甲彈,射程28-38公里。士兵居住間可供72名士兵進駐,陣地周圍佈滿鐵絲網和雷場,指揮中內部配有各種光學測距設備,陣地中還配備有專門的觀察哨。除此之外,陣地附近還配有9門20毫米高射炮以及3座偽裝成民房的彈藥庫。這些炮臺根據地形和環境都各不相同,也沒有具體的代號。從其規模中可以看出,在建造這些炮臺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多麼的龐大。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圖中這個炮臺位於根西島。德軍通常對其炮臺進行巧妙的偽裝,大西洋沿岸口徑最大的火炮是圖中類似的密魯斯炮臺,來自一戰時期俄國訂購但未交貨的戰列艦用主炮。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這種未記入賬冊的“外快”被心有不甘的德國人千方百計地藏了下來,雖然這沒什麼用

大西洋沿岸駐守了不同的部隊,上述的炮臺和碉堡的數量有限,分佈更為廣泛且更為靈活的是各種封閉型的掩體。這種掩體一般都處於上述炮臺或者碉堡組成的防線後方,一般不都只能容納10人,也有部分能容納20人左右。這種掩體作用非常多,除了可以為在防線上執行作戰、巡邏任務的部隊提供棲息之地外,還可以當作預備隊的臨時屯兵處、指揮所、醫療所、情報中心等,當然作為這些特殊機構的駐地,這些掩體在建造上會有所不同。

在大西洋壁壘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封閉型掩體是621型掩體,設計容量為10人(1個班),全部埋入地下。頂部混凝土厚度為2米,覆蓋有至少30釐米厚的土,內部採用I形金屬橫樑結構,金屬梁長4米,上面再鋪設鋼板,形成全鋼型天花板。此外在入口和門框上方還有較短的I形金屬橫樑,防止入口被炮擊炸塌。掩體後方有經過偽裝過的斜坡通往戰壕,戰壕的外部出入口就開在斜坡末端,從空中根本無法發現這種出入口。在掩體側翼有1個託布魯克型工事,用於觀察。掩體內有2個通道用於快速進出,在通道的末端都開有射擊孔,可以通過事先架設的機槍封鎖通道,防止盟軍士兵進入。通道內有3道25毫米厚的鋼製門,全部採用氣壓鎖,而且只能朝外打開。由於掩體內有廚房,因此621型掩體的煙囪被設計成了“防手雷型”,即煙囪採用人字形設計,廚房出來的煙道以較小的坡度斜向上,然後垂直向上,在交又點開設一個斜向下的通道,可以直接把從煙囪丟進來的手雷順著通道排到緊急出口,對掩體內部的人員沒有任何殺傷力。掩體的地面通風孔安裝在2個通道末端上方,共4個通風口,在地面有數個容易被發現的例裝通風孔,用於迷惑盟軍士兵,而真的通風孔則作了較好的偽裝。通風設備由電機驅動緊急情況下可以手動驅動。工事內安裝有較好的通信系統,首先是在通道入口有電話,在託布魯克型工事內也有電話和通話管電話線深埋於工事地下,並且和其他掩體相連。部分621型工事在地面安裝有鋼製炮塔,內部安裝機槍。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621型人員掩體結構圖,內部構造複雜,其煙囪的設置也相當巧妙

629型反坦克掩體的基本構造和其他掩體類似,只是在掩體內側多了一處結構用於容納反坦克炮和彈藥。反坦克炮除了能在掩體內發射外,還可以拖出掩體,直接在掩體後方的空地上發射,這種掩體兩側佈置有2個託布魯克型工事,形成交叉的機槍火力可以有效防止敵軍直接搗毀火炮掩體。反坦克掩體和託布魯克型工事之間可以通過電話和通話管聯絡,為了便於觀察,629型反坦克掩體上方裝有供反坦克炮炮手瞄準用的潛望鏡。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偽裝成小屋的629型反坦克掩體,只有近距離觀察才能看明它的射擊口和伸在外邊的反坦克炮炮管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629型反坦克掩體大小和複雜性都在621型人員掩體之上,構築有專門的反坦克炮掩蔽處,並被設計成可以將反坦克炮拖出掩體執行任務的構造

除了德國陸軍使用的各類工事外,德國空軍的L400(L代表Luftwaffe)系列工事在大西洋壁壘上也比較常見,其中L409混合型工事專門用於安裝輕型防空火炮,L405型工事為雷達站,L411則作為探照燈站,L434型為營級指揮所,而盟軍重點打擊的L-407型則是彈藥庫。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L400系列堡壘中的L409型混合輕型工事,頂部被設計用來安裝輕型高射武器

除了各類掩體和碉堡炮臺,德軍在大西洋沿岸還建造了大量的觀察哨。有些小型觀察哨只能容納數人,而大型的複合觀察哨則跟雷達站差不多。例如636型觀察哨,內部有專門的觀察室、繪圖室、雷達室(安裝有烏爾茨堡雷達)、通信設備室以及官兵臥室。由於官兵臥室修得太小(只能容納2名軍官和9名士兵),對於一個佔地近300平方米的觀察哨來說這點兵力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德軍通常會在觀察哨附近再建造一個人員掩體。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636型觀察哨所構造圖

為了迷惑盟軍,德軍對碉堡和炮臺上都進行了偽裝,如將炮臺或者碉堡的外壁漆成各種民用房屋的外形,或者加裝偽裝網,有些更簡單的則直接在工事外壁塗上泥巴,與周圍的地貌保持一致。一些臨海的工事會在外壁上畫上窗戶和門,偽裝成濱海別墅。一些火炮陣地的大部分都埋入地下,僅僅將炮管露出地面,為了躲避盟軍轟炸,這些炮管上還掛上了偽裝網或者帳篷。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圖中的幾個百無聊賴的德國士兵途徑這扇“窗戶”跟前,正在風趣地向“老婦人”致敬。在偽裝成海邊別墅的碉堡外牆上,德國人畫上了門和窗甚至是窗簾,以及一位倚窗而立的老婦人

可以說德軍在建造大西洋堡壘的這些防禦工事時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無論是防護、火力還是隱蔽性,都進行了充分的考慮,也難怪美軍在戰後調查完大西洋堡壘後會說,幸虧諾曼底登陸的早,這些堡壘真是太可怕了。

大西洋堡壘中到底有些啥?美軍現身說法,真是太可怕了

●圖為在諾曼底附件的一處未完工的工事。在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時,大西洋防線上還是有部分工事沒有完工。

想了解更多近代戰爭的相關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議與疑問,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