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之經解讀

三千道藏,一開始看,感覺越看越複雜,後面看反倒越看越簡單。

看到最後反而感覺一本易經已足夠。

萬變不離其宗。

別人說的未必是適合你,別人的境界你是體悟不到的,能夠直接領悟的甚少。

如此倒不如走自己的路。

那些經書,不過人所創,世上本無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世上本無法,也都是人所創。

自己創的路,便是真正適合自己的。

走的當下每一步都是為了靜心,而非為了經,為了法,因此所求皆坦蕩。

這條路,我也不敢說更快,但我敢說大多數人適合走這條路。

大道三千法門,有聖賢說無為,有聖賢說中庸之道,有聖賢說德智禮儀信,有佛說空。

這不過佔了其中四道法門。

從有為到無為你可知其中經歷了多少?

從有偏倚到中庸你可知其中又經歷了多少?

有句話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的確本無事,但你領悟本無樹,和他領悟的可不一樣。

其間有太多歷程,是那些歷程讓他明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此句只能為方向,而不能為過程。

除非逆天之姿,一悟千年,例如慧能祖師。

這也是為什麼不認識字心反而能靜,反而能領悟更深,因為開始即是終點。

身存世俗,很多念頭早已根深蒂固,參照別人的路,先不說你能否做到,再者你又有多信?信了又有多少阻擾?一阻擾心就亂了?

倘若走著自己的路,只要能讓心靜,皆是法門。心定,無處不修行。

我們深知自己當下的所有缺點,傲慢,妒忌,哀嘆,怨天尤人等,一句菩提本樹,明鏡亦非臺能去的了這些嗎?

雜念為草,除草要除根,不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何為根?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多數人理解這句話是站在眾多念頭的想法而理解的,比方有些人想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確實能有什麼算做事呢。

再者有些人感覺這句話很對,因為你學識淵博,經書看的很多,你自然會覺得此句話很有道理。

又也許你看遍世間繁華,看透了人間冷暖而對這句話產生共鳴。

可這些都不是根,根就是隱藏在表面之下,受著自身性格滋養。

想要找到你得觀察自己的念頭,你為何會產生共鳴?,你為何會覺得這句話有道理?

實在是有趣的很,追查到最後你也就明悟本心了,當然,這也不過是一因一果罷了。

你追查為因,果就是清淨。

世界上最難看透的就是人心,更難看透的就是自己的人心。

因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雜念與真心,相愛相殺,相糾相纏,扯不斷,理還亂。

想要看透,分開,不免要花費一番功夫,走自己的路難嗎?的確難,多看經典,參考為主,在走自己的路。

自己的路,所求皆吾願,所求皆坦蕩,不摻雜相,每一步都極其紮實,也許不能讓你一步登天,但一定能讓你不走回頭路。

這條路,走完了,你也差不多明白心理學了。

每個人的心理大同小異,你要是能明白自身的心理,自然能明白大多數人的心理。

追到根源後,自然難以受念頭所控,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真正含義了。

你找到boss了,也就是根。

消除後,做人做事自然就會沉穩。

還伴隨著很多好處,你會明白你想要什麼?你該做什麼?

如此透徹本心,不會受著一些內向,外向以及一些不良性格的打擾。

世界上有心理障礙的不會少,但它們始終不明白心理障礙是從哪裡來的。

比方你見到一個女生為何會害羞?

見到老闆為何會畏畏縮縮?

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路,又何必擁有這些不良心理障礙呢。

我們修的本心就是真心,我喜歡你就是喜歡你,哪怕喜歡你受盡嘲諷,但我依舊喜歡你,而不是因為嘲諷產生心理障礙,因為真心,所以不會有後悔的情緒,因為真心,所以我們天不怕地不怕。

念,身,心要合一,真心可以理解為三者合一。

倘若你的念頭因為別人的眼光,而不去喜歡她,你的身又喜歡她,你的心也喜歡她,那麼如何坦蕩呢?

念即心,身即心,心即心,走著自己的路,這條路不會後悔,也清淨。

沒有其他負面情緒,因為透徹本心。

這些依舊是過程,由此而入,你會對經書所言之意理解的越來越深刻。

這條路沒有終點,因為終點就是起點,我們一生都在繞,也不知繞些什麼,真是塵歸塵,土歸土。

悟道好修行,清淨好修行。

修心之經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