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保山:生態環境好 候鳥來“歇腳”

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達到216種 植物992種 每年在此越冬的水鳥數量最多時近17000只

高黎貢山已知分佈有鳥類19目58科525種 佔中國鳥類總數的37.5%

2019年1月,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首次出現在保山市隆陽區諸葛堰。

今年2月22日,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青華海東湖巡護時,監測到一隻雄性青頭潛鴨;3月1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再次監測到兩隻青頭潛鴨。

青頭潛鴨選擇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作為越冬棲息之地,正是保山市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生動寫照。

青華海越冬候鳥“朋友圈”越來越大

以5800多萬瀏覽量登上了人民網微博熱搜,央視新聞聯播聚焦,新華社多平臺報道……今年2月下旬以來,第二次現身保山的極危鳥類——青頭潛鴨成為“網紅”,引來了無數關注的目光,保山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保護成效成為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爭相報道和網民關注的熱點。

3月14日下午,攝影師蔡慶彪在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拍攝,首次記錄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玉帶海雕的影像。蔡慶彪說,這隻大雕雙目炯炯有神,時而振翅高飛,時而展翅盤旋,優美的姿態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耀眼。

玉帶海雕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在國內非常少見,為保山市新記錄。“玉帶海雕現身於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說明保山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不少保山市民表示。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保證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重要條件之一。而鳥類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方面功不可沒。近年來,大量珍稀候鳥越冬遷徙中,都在保山市停留過冬,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青頭潛鴨、玉帶海雕……眾多鳥兒為什麼選擇在保山越冬棲居?保山為何能留住鳥兒們的“心”呢?

云南保山:生态环境好 候鸟来“歇脚”

青頭潛鴨,玉帶海雕捕魚的身影。通訊員 毛三 蔡慶彪 攝

保山市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國際候鳥遷徙路線上,加之近年來保山市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市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吸引了越來越多鳥類停留棲息。

從2016年底開始,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開展了以保護和恢復溼地生態系統、合理利用溼地資源、開展溼地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目標的試點建設,區域內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據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青華海溼地的恢復,溼地公園內植物種類由2016年的480種增加到目前的992種,溼地複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的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目前,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類數量達到216種,比公園建成之初的172種增加了44種。每年冬天,都有大量候鳥在青華海越冬、棲息,越冬水鳥數量最多時近17000只。青華海成了越冬候鳥的重要棲息地,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二級重點保護鳥類19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紅色名錄極危鳥類2種、易危鳥類2種、近危鳥類7種。

隨著保山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青華海的越冬候鳥“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在近期新記錄的鳥類物種中,就有白額雁、大麻鳽、花臉鴨、彩䴉、反嘴鷸、藍喉歌鴝等,其中部分為雲南省、保山市首次記錄。

如今的青華海清波粼粼、水草豐美、鳥歡魚躍,站在湖邊,鳥兒們用翅膀擊打水面蕩起層層漣漪,清脆的鳥鳴劃破了天空的沉寂,湖面上隨處可見的鳥類或休憩或覓食,青華海儼然已成為鳥兒的天堂、魚兒的樂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

保山市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森林覆蓋率達65.8%,被譽為 “天然大氧吧”“春城中的春城”、世界最適宜人居住的地方之一。

近年來,隨著溼地的恢復,溼地複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的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是重要的越冬候鳥棲息地。

“溼地的恢復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改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保山市民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逐步提高。”保山市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保山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守護溼地、親近自然的隊伍中來,走進溼地瞭解青華海的野生動植物,用影像去講述青華海的生態故事。他們用手中的鏡頭,既發現生態之美,也監督各種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行為。

云南保山:生态环境好 候鸟来“歇脚”

青頭潛鴨。通訊員 張世紅 攝

青華海溼地的變化,是保山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得成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保山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突破口,全力以赴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面加快“生態保山、森林保山、綠色保山、美麗保山”建設。

高黎貢山是中國鳥類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已知分佈有鳥類19目58科525種,佔雲南鳥類總數958種的54.8%,佔中國鳥類總數1400種的37.5%。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種類5種,國家二級保護種類33種,被譽為“中國的五星級觀鳥聖地”“中國觀鳥的金三角地帶”“飆鳥的地帶”。

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百花嶺村的七號鳥塘塘主楊學富,在村裡建起了一個鳥塘,專門為來自國內外的拍鳥愛好者提供服務,從原來的“獵鳥人”轉變成了“護鳥員”,還兼職做了一名“鳥導”,每天帶著攝影愛好者上山拍鳥,揹包、送餐、銷售等逐漸形成了百花嶺特有的觀鳥產業和觀鳥經濟。

現在,百花嶺村已經發展大大小小21個鳥塘,發展“鳥導”60多名,每個鳥塘年收入可達5萬元至10萬元。

在富饒美麗的潞江壩,潞江鎮香樹村黨總支書記餘林富帶頭引進澳洲堅果種植,沒有資金、沒有技術,便自己育苗、自己定植。兩年裡,他親手栽下了1800株澳洲堅果樹。在他的帶領下,整個香樹村現有堅果樹4000餘畝,他成了傈僳族群眾的“領頭雁”。如今荒山變成了綠林,滿山的堅果樹碩果累累,每年純收入可達20萬元。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大塘管理站茨竹河護林點小組長李志華,每天上山巡護,一天內最遠要走8個小時的路程,14年如一日守護著神聖的高黎貢山。

近年來,保山市圍繞“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理念,通過實施“三個萬畝”生態廊道工程建設、引導縣域城市開展“一城一特”補綠增綠等措施,讓城市綠地率達31.3%、溼地保護率提高至32.29%,汙染防治得到持續推進,連續3年生態環境狀況評價均為“優”。

2019年,“美麗保山”建設交出漂亮答卷。保山市及施甸、龍陵分別被命名為省園林城市、園林縣城,騰衝入選國家園林城市,全市5個鄉鎮(街道)創建省生態文明鄉鎮通過技術審查,23個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如今,漫步在保山的城市街頭或是鄉村小路,花團錦簇,鳥兒啁啾,呈現出生態環境優美、人居環境改善的良好局面。

雲南網記者 李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