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受父母影響,從小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後成為滿腹經綸的才女

她受父母影響,從小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後成為滿腹經綸的才女

文姬胡笳班昭史,道韞柳絮清照詞。才女自古無嬌顏,花蕊夫人領雙絕。—黃炎培《花蕊》

才女自古以來便是人們尤為傾佩的一類人,古有蔡文姬、李易安這般的女文豪。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更是將“誰說女子不如男?”展現得淋漓盡致,她是蒙曼老師,一直熱衷於學術的她,45歲仍然孤身一人走在史學研究的前線,可以說她的前半生“嫁”給了史學!

書香門第

1975年,蒙曼出生於河北承德平泉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滿人。起初我很好奇為何一位普通女性會對史學有如此執著的追求,如若不是生性始然,那也必定是出自書香門第,自幼接受文化薰陶,耳濡目染所致。

果不其然,最終在關於蒙曼老師的一篇報道中找到了答案,蒙曼老師的父母親原本是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同學,後來又同為教師,在當地因為有良好的師德,而倍受人們的敬仰,德高望重。

蒙曼老師曾在報道中提到:“父母經常捧著書,我和哥哥也自然地開始看書。”正是在父母的影響下,才養成了蒙曼老師愛讀書的好習慣,可以說父母是她人生的第一導師。

她受父母影響,從小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後成為滿腹經綸的才女

蒙曼老師在報道中說道:“在她的童年記憶中,爸爸媽媽是非常愛看書、愛學習的人。當時儘管父母的工資很低,但家裡的錢一半用來買書,另一半用於生活,基本上存不下一分錢。”其父母親的學習精神可見一斑,這不僅禁讓人們思考起當今家長的教育問題。

蒙曼老師是由於父母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營造出良好的讀書環境,帶頭讀書,致使她也潛移默化地愛上了讀書,這比如今諸多家長逼著孩子去看書的效果會好很多,因為家長再多的一味付出,也不一定比得上自己言傳身教來得有效,我想這也是蒙曼老師成功的一大原因。

厚積薄發

1992年9月蒙曼老師正式踏上了自己的求學之路,成為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專業的一名學生,隨後專研史學,從學士到碩士再到北大的史學博士,對學術的鑽研一路高歌猛進,

最終回到中央民族大學,成為一名講師。

可以說蒙曼老師對史學的學習沒有間斷,不停地汲取著史學知識,漸漸培養出了一種鑽研精神,促使她在學海的扁舟之上奮力划槳,以至於後來成為史學方面的教授,登上《百家講壇》的講臺,為人們所熟知,不得不歸功於此。

她受父母影響,從小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後成為滿腹經綸的才女

蒙曼老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在作為學生時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後來擔任講師時則是授課技巧的磨練和對歷史的自我認識增加的理解過程,最終在不斷地“厚積”之下,她迎來了自己的“薄發”

嶄露頭角

巾幗英才扭乾坤, 一代女皇絕古今。雖為嫵媚入宮闈,卻因智謀贖尼身。”這是黃光任描寫女皇武則天的詩句,很多人認為武則天殘暴、無情,但毋庸置疑的是武則天的政績是另諸多帝王難以望其項背,因此其在位期間才被稱為“貞觀遺風”。

蒙曼老師與武則天也有著“不解之緣”,2002年《百家講壇》欄目想做一系列關於武則天的課程。經由他人大力舉薦之下,《百家講壇》欄目的編導找到了蒙曼,讓她試講一節課,而她講的內容和節目的選課方向一致,因此得到了錄用。

她受父母影響,從小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後成為滿腹經綸的才女

實際上蒙曼老師是一個“大網民”,在上《百家講壇》之前,平時經常上網,幾乎不看電視,也沒看過多少《百家講壇》欄目,所以對該欄目並不熟悉,也不清楚流程,因此蒙曼老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想方設法讓自己的課程氛圍變得輕鬆一些,所講的內容變得容易理解一些。

有關武則天這個女人,有許許多多的謎團,需要我們來一一揭開。”伴隨著這樣的一句開場白,2007年11月19日蒙曼老師正式開講三十二集系列《武則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年32歲的蒙曼老師是《百家講壇》欄目開講以來最年輕的主講人,蒙曼老師就此嶄露頭角

大顯身手

在蒙曼老師的《武則天》課程播出後,她的事業也開始騰飛。2008年蒙曼老師重登百家講壇,開始講述十八集的《太平公主》系列課程,這一系列反映的是武則天后期的政事。2009年蒙曼老師的四十一集《長恨歌》系列又在《百家講壇》開播,該系列講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

2011年5月,蒙曼老師的《大隋風雲》在《百家講壇》播放,蒙曼老師經過了數次講授,風格卻依然獨特,她喜歡帶著問題去講,以問題來闡述歷史,從而引發觀眾的興趣, 節目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大量的好評。

她受父母影響,從小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後成為滿腹經綸的才女

後來蒙曼老師又先後擔任了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和《中國謎語大會》點評嘉賓,

這也是大部分觀眾熟悉這位乾淨利落的短髮女性的開始,這位滿腹經綸的文青一步一步換髮出新時代女性的光芒

“形單影隻”

在中國傳統的綱常倫理裡對女子晚婚向來有所排斥,所以大多數人不認同晚婚或者不婚,對於蒙曼這樣一位事業成功的獨立女性,且又是一位公眾人物,難免會有人議論她的婚姻生活。

網絡上很多人說她的丈夫是某某,或者說她已婚等等,緋聞倍出,但事實是今年45歲的蒙曼老師仍然“形單影隻”。這就使得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我們不該妄加揣測,而是應該透過這一現象來探討本質

很多人給蒙曼老師扣上“剩女”的帽子,所以她曾在公開場合,痛批過“剩女”一詞,說是對女性的不尊重,是一種侮辱,是一種價值觀的扭曲。因為在蒙曼老師看來女性不應該是弱勢群體,她們應該享有獨立自主的權利,不應該僅僅是家庭主婦。

她受父母影響,從小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後成為滿腹經綸的才女

通過當今社會女性地位的崛起,就足以證明蒙曼老師的這一觀點,女性不應該是男性的“寵物”或者“衣裳”,她們也可以撐起半邊天,甚至是一片天。男性獨大、女性矮化的思想,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被奉為圭臬,而今應當被逐漸剔除!

蒙曼老師提出:

“女性想要的一切,都應該通過奮鬥得來,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大前提。”這比一些太過物質的拜金主義女性來得真切的多,也正因為這一想法,單身的她依舊活得很精彩!

其實婚姻對於女人來說並不是必需品,因為這種事情是寧缺毋濫的,婚姻應當是一個相濡以沫的過程,而不是“縱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的卑微。

反觀如今不斷升高的離婚率,就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道理,這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互相包容、成長的過程,反之就是支離破碎、一方獨大的愛情墳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