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老人言: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宋.陈普.冬华一夜霜》

做事情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会一事无成。所谓欲速则不达,好功者总是求快,不去考虑事情的可行性,贸然行事,片面追求速度,劳民伤财,终究导致失败。范雎的远交近攻计,正是巧妙地权衡了事情的利弊,循序渐进,最终攻下齐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人言: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公元前270年,秦国穰侯魏冉正要发兵攻打齐国的时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上书人说有紧急事要亲见秦王。

秦昭襄王即位后,因为大权都被太后和魏冉操纵了,心中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很想得到有识之士的帮助,以摆脱太后和魏冉的控制,所以立即答应在离宫召见这位上书的人。当秦昭襄王按约乘车离宫去时,半路上有一个大汉挡着不肯避让。“大王来了!”秦王的侍从大声吆喝着。“什么,秦国还有大王吗?我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从没听说有什么大王呀!”挡道的大汉高声叫嚷着。这几句话被车内的秦昭襄王听见了,知道这位大汉不是等闲之辈,赶忙下车,扶起大汉,好言好语一问,才知道此人就是上书的范雎。秦昭襄王把范雎请到离宫里,让左右退出,诚恳地请教治国之策,不论太后、穰侯,还是自己的失误,都可以直说。

老人言: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范雎刚才不肯让道,是用来试探秦王诚意的,现在看见秦王确实诚恳,就一针见血地说:“秦国的军事力量足以征服诸侯,可是历年来并没有什么进展,这不能不说是掌握秦国大权的太后和穰侯不愿真心为秦国出力,而大王在策略上也有失偏颇呀!”秦昭襄王点点头,谦虚地问道:“先生说的都是实话,请你详细地分析给我听听好吗?”范雎说:“太后和穰侯专权的事,我们以后再细谈,这次单说大王失策的事。眼下穰侯不是正要出兵攻打齐国吗?

但是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隔着韩、魏两国,大王即使把齐国打败了,也没法把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齐国还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最好的策略是远交近攻,把齐国暂时团结起来,先把临近的韩国、魏国拿到手,再发兵攻齐,齐国就容易攻下了。”秦昭襄王十分赞赏范雎制定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就拜他为客卿。几年后,又撤了穰侯的职,剥夺了太后参政的权力,正式任命范雎为丞相。

老人言: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从此,秦昭襄王如鱼得水,全力推行范雎远交近攻的方针,循序渐进,击破了其余六国的合纵势力,扩大了疆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做好了准备。

凡欲成事者,做事应有一条大原则,就是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要有远大的眼光。即拿出一种决策,开始每一项行动,都要顾及到后果,筹百年的大计,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拿出成果来表现,更不可冲动,感情用事;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的心力,要顾及整体大局。

反观历史,一心求速成,因冲动而坏事甚至误国的教训不在少数。

老人言: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三国时期的刘备自桃园结义后,与义弟关羽、张飞弟兄三人想借“匡扶汉室”之名,成就一番事业。奋斗的前期一直是跌跌撞撞,未成什么大气候。倒是经常被别的诸侯逼得东躲西藏。后来得到诸葛亮的辅佐才时来运转,得了荆州,进了四川,经过艰辛的斗争好不容易在蜀地称帝。当时三国鼎立的态势虽已形成,但曹魏强大,吴蜀两国相对弱小的格局并未打破,蜀地周围少数民族经常袭扰,国家初立更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刘备要展宏图,本应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机,或在自己的领地里励精图治,稳固基业,或者加强吴蜀联盟,一致北面抗魏。可是由于东吴利用关羽骄傲自满的情绪,赚取荆州,并杀了关羽,使刘备悔恨交加,决计举倾国之兵,东出伐吴,企图消灭吴国,为他的二弟关羽报仇。

赵云当时劝阻道:“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刘备却回答道,孙权害死我二弟关羽,我与他有切齿之仇,“啖其肉灭其族,方雪我恨!你不要阻拦。”赵云仍坚持劝阻道:“魏国之曹丕是窃汉朝而王天下的国贼,我们与他的仇是公仇,讨伐东吴报杀弟之仇是私仇,但愿我主能以天下为重。”刘备愤愤地说道:“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因一时的忿怒,奋斗的大目标他已抛至脑后,硬是不听赵云的劝谏。

老人言: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诸葛亮见这种情形,便率领文武百官当面劝谏。刘备也不听,后来诸葛亮又专门写成奏章,讲明伐吴的害处,刘备也置之不理。学士秦宓再谏,刘备甚至要砍他的头。诸葛亮等人也只好由他去了。于是刘备亲自率领七十五万大军,出师伐吴。

起兵之时,蜀军一路上浩浩荡荡,气势恢弘,斩将夺关,蜂拥而来。此时东吴的大将周瑜、鲁肃、吕蒙已先后身故,孙权在危急之时,拜一儒生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东吴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并郑重地嘱托道:“京城以内的事,我自己主持,京城以外的所有疆土上的事,由你决策。”

刘备进军之际,打了几个小胜仗,已是喜不自胜,如今又听说东吴任命一介书生为帅,更是不放在眼里,便催促各路人马加速前进,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陆逊走马上任后,运用“持重不抢先,待机而制人”的战略严阵以待。

老人言: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首先,陆逊宣布决策:“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许轻敌。”众将领开始对他这个白面书生统领大军就不大服气,今见他只下令死守不让出战,更是不理解,但碍于军令,勉强服从。当刘备大军压来,陆逊与吴将韩当并马而望,陆逊指着刘备的军马说道:“刘备兵刚来,又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他们现在驰骋于平原旷野之间,正自得志,我们只要坚守不出,对方求战不得。一俟时机成熟,我将用奇计破之。”韩当只是撇撇嘴,没说什么,心想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胆怯就是胆怯,还吹什么牛,心里很不以为然。可时隔不久,陆逊果真瞅准时机,率军动如脱兔,终于一把火烧了蜀军七百里连营。

陆逊趁蜀军混乱,率大军掩杀过来,加之火助风威,风助火势,导致蜀军全线崩溃。刘备带一点残兵抢占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又督各部兵马四面围攻。情急之下,刘备于夜晚乘黑冲出重围,靠沿途驿站焚烧将士丢弃的军车、铠甲等来阻断追兵,才逃回白帝城,所有舟船、军械等军用物资,丧失殆尽,蜀军尸骸漂满江面,顺江而下。直到此时,刘备还说:“我竟被陆逊所折辱,岂不是天意!”其实,哪里是什么天意,完全是他“见小利”、“求速成”酿成的苦果。

老人言: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