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立遺囑:我墓上不要種樹!50年後子孫痛哭:難怪國運不昌!

《魏晉世語》中載著大臣陳矯對司馬懿的這樣評價:司馬公忠正,可謂社稷之臣乎?其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司馬懿立遺囑:我墓上不要種樹!50年後子孫痛哭:難怪國運不昌!

縱觀司馬懿的才能,確有資格。他於公孫破遼東,於上庸擒孟達,更於古稀之年一舉兵變,奪取曹魏軍政大權。

可就是這樣一位亂世梟雄,卻留下了“不墳不樹不謁陵以及不準掃墓”的奇怪遺囑,司馬懿擁有極高的智慧,他如此做必然有他的深意,今天筆者就結合《資治通鑑》與《宋書》等史料進行解析。

其實,這怪事與令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事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假痴不癲保性命

曹氏家族的曹操在奪天下時十分注重招賢攬才,曾寫於《短歌行》中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懇切之語來吸引天下英才,哪怕是布衣之流,有才便請。

司馬懿立遺囑:我墓上不要種樹!50年後子孫痛哭:難怪國運不昌!

此等情懷便一直在魏氏家族中傳承,但是這種做法卻影響了士族豪門的仕途,尤其是到幼帝曹芳這裡,他任用夏侯玄,來改革“九品中正制度”,這極大地影響了世家大族的官運,並且很不巧的是,司馬懿正屬於其中。這就註定了司馬懿不會為曹魏鞠躬盡瘁。

由於曹芳年幼,曹爽與司馬懿共同扶植,《資治通鑑》記載“爽,懿各領兵三千人更宿殿,爽以懿位素高,常父事之,每事諮訪,不敢專行。”

儘管曹爽對司馬懿很恭敬,但是這畢竟是人家曹魏氏的地盤,曹爽雖在後世被評為“庸軟無治”可這並不影響他對權利的渴望,於是司馬懿就成為了他的眼中釘,對待司馬懿的態度就成了“禮貌雖存,而諸所興造,希復由之”。

司馬懿是如何聰明的人,他當然明白曹爽的心思。為了躲避曹爽的清算,就開始假痴不癲,於五月開始稱病,不參政事。但這還不夠,曹爽派河南尹李勝來試探時,司馬懿裝作快要一命嗚呼的樣子“指口言渴,婢進粥,懿不持杯而飲,粥皆流出沾胸。”

這番操作,成功騙過了李勝及曹爽,而司馬懿也在等一個機會,一個震驚天下的機會。

司馬懿立遺囑:我墓上不要種樹!50年後子孫痛哭:難怪國運不昌!

潢池弄兵奪政權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曹芳帶曹爽及曹氏子弟拜謁高平陵,此舉是及其缺乏謀略的,就如大司農桓範所言:“貴子同行,若俘無援”。可惜曹爽是一個剛愎自用之人,對於這個建議他們並沒有重視。

他們一出城,司馬懿的機會就到了。《晉書·景帝紀》載:司馬懿領著自己私養的軍隊,覲見郭太后,在得到支持後,他任司徒高柔為將,封閉洛陽城門,並傳書曹芳。

“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在書中他並未直接提出取曹魏以代之,而是先言明自己曾有先帝交給的託孤重任,若您出現不測,我必定會好好代替你治理天下,表面尊敬,但是實際卻為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找了藉口,而後話鋒一轉,直指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越,外則專權”,所以這場政變就採用了一個歷朝歷代都使用的藉口——勤王。

司馬懿立遺囑:我墓上不要種樹!50年後子孫痛哭:難怪國運不昌!

曹爽軟弱無能,不敢反抗,見信中提到不削官爵,不殺親信,並且給你錢養老,完全就忘記了自己手中的軍隊是可以抵禦叛軍,並且有一定的勝算。而且前文提到的桓範,是有一定的戰略眼光,他建議先叫典農中郎過來支援,一起去許昌,司馬懿就不能奈他們何,可惜曹氏氣數將盡,他們並未聽取桓範的建議,而是選擇了歸降。

言而無信滅曹氏

曹氏歸降之後,司馬懿並未履行洛水諾言,而是動了殺心:“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姐妹之適人者皆殺之”,將曹爽及其黨羽全部滅三族,男女老少無一倖免,司馬懿何其狠辣,對於這幾個駑馬戀棧豆的草包,他絲毫沒有手下留情。而對於那些阻礙他新政權的人,他更是寸草不留。

先是背信棄義殺曹爽,氣死了說和人蔣濟,而後又故技重施,假意勸擁立曹彪的王凌投降,然後還是滅其三族。然後安排早就與自己苟且的孫禮和盧毓接任其位置。自此,司馬懿稱霸朝政,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司馬王朝。

司馬懿立遺囑:我墓上不要種樹!50年後子孫痛哭:難怪國運不昌!

這就是高平陵事件的始末,在這整件事裡,不得不說司馬懿的確有能力。但是他的種種行為也確實狂悖無義,就連他的子孫晉明帝都深覺此等行為著實損害晉朝的福祚綿,令人不齒。因此在50多年後,司馬懿的後人晉明帝司馬紹,聽聞這件事後,捂著臉坐在床上哀嘆。《世說新語·尤悔》記載:

明帝聞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其實不光自己的子孫這樣評價司馬懿,就連司馬懿自身也都也都覺得過意不去,成為他心中的死結,於是在彌留之際,司馬懿下令:

“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

要知道,古代宗法制之下,一些皇帝為顯示自己的真龍不凡身份,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不計人財地為自己修建陵墓,子孫時時祭奠,只求後世龍澤綿延。

司馬懿明白自己罪責深重,倘若還大修皇陵,有朝一日若遭報復,必會曝屍荒野,就不如隱然離開,落得個安寧。另外,他是在曹氏兄弟拜陵墓時傭兵造反的,倘若以後有人效仿他奪其司馬皇權,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人們都說曹操乃是奸雄,其實通過這件事來看,司馬懿比曹操更奸!

值得一提的是,據《晉書》記載,“帝寢疾,夢賈逵、王凌為祟,甚惡之。秋八月戊寅,崩於京師,時年七十三。”司馬懿或許在垂暮老矣之時,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感到的罪孽深重,以致惴惴不安,驚懼而亡。

司馬懿立遺囑:我墓上不要種樹!50年後子孫痛哭:難怪國運不昌!

這也是我們開頭提到的司馬懿為何是“朝廷之望”,而不是“社稷之臣”的原因。一介政客,可以推翻一個王朝的幾代統治,建立自己國度,擁有滔天的權勢,是萬民的主宰,那他必然是擁有傑出的政治才能。

可這並不足以讓他流芳千古,若司馬懿當初放過了曹爽全族,善待投誠之人,或許他可以在登基之後活的長久一些,或許他可以像其他的太宗高祖一般擁有自己的太廟宗祠,享受子孫香火,可歷史長河不會停止,更不會倒流,今人只能以史為鑑,明德明心。

因果報應之事真的不好說,司馬懿雖然做了很多虧心事,但他的智慧實在是不服不行。讀司馬遷的《資治通鑑》,對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都能非常熟悉,因為《資治通鑑》對於智慧權謀之事從不吝嗇筆墨,並且對於歷史上的一些難以理解的故事,司馬光也會對其進行解讀,更方便讀者從中汲取經驗智慧。

畢竟,《資治通鑑》的初衷不僅僅是為了讓人通史,這也是《資治通鑑》為何被人稱作“帝王之書”的原因之一。

因此筆者建議大家多讀讀《資治通鑑》,從中瞭解更多歷史的智慧。

司馬懿立遺囑:我墓上不要種樹!50年後子孫痛哭:難怪國運不昌!

《史記》記載了太多熱血故事,閱讀者會變得血氣方剛,夢想向荊軻或者蘇秦那樣縱橫四方。但如果你讀了《資治通鑑》那你就會變得成熟穩重,學到很多權謀。因為《資治通鑑》惜字如金,裡面記載的事情也都是國家治亂,君臣爭鬥之事。

不過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今古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鑑》。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司馬懿立遺囑:我墓上不要種樹!50年後子孫痛哭:難怪國運不昌!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