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河湟谷地的春天

——海東市2020年春季全民義務植樹“大會戰”側記

青海鄉趣網訊 正值我省上下深入開展創建國家公園示範省三年行動,開啟國土綠化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新徵程的關鍵時刻,擁有1.32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青海省海東市,2020年春季全民義務植樹50萬人(次)“大會戰”,又一次在春天裡上演,在廣袤的河湟谷地處處呈現出造林綠化的繁忙景象。

4月8日早上11時許,一輛輛載滿參加海東市“兩會”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大巴,排著長隊駛入海東市平安區在建的溼地公園內。海東市宣傳部網絡輿情信息中心主任哈良德說:“現在看,這邊雖然無草無樹,但明年肯定是另一番景象。”在他正面不足一百米的大屏幕上,從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裡,海東春秋兩季義務植樹造林“大會戰”成果,正在被一一展示。他說:“三年總參加人數超300萬人(次),共種植各類樹木2294萬株。”

“這裡是主會場,參加全市兩會的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從會場直奔植樹現場。”在我們右側的不遠處,是早已準備就緒的大堆鐵鍬和手套,它們所傳遞的信息是:委員也好代表也罷,必須履行每人每年不少於三株的植樹義務,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其他與義務植樹相關的任務。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植樹樹成林,這幾年我們海東的愛綠、護綠、治綠已經深入人心。”海東市人大代表趙昌宏,是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的場長,對於種樹已輕車熟路的他說,“從選苗到回土澆水,都遵循著陽光的照射強度、地勢的坡度以及雨水可能形成沖刷等自然和地理條件。種樹看似隨意,但裡面的道道很深,海東這一點做得就很好,每塊綠化區都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力爭做到數量和質量共進。”

正因為如此,趙昌宏為正在召開的海東市第二屆人大八次會議,準備了一份有關推進規模化造林、促進天然林保護與可持續經營的建議書,在他看來互助北山林場森林覆蓋面積,從2000年前的逐漸減少,到2019年森林覆蓋面積回升至77.95%,是生態文明意識深入人心與思想觀念轉變,植樹造林一茬接著一茬乾的結果。

同樣是海東市人大代表的李連和,則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理解得更為透徹。他說:“樂都卯寨旅遊景區能夠有今天的發展,靠的不光是理念,更多靠的是紮實造林,如今山上已經成林。”2013年放棄承包電力工程的李連和,自籌資金3000多萬元在卯寨周邊的荒山上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依託人造林興建了卯寨景區風情園。

“有了青山綠水才能讓景區長久不衰。”李連和對植樹造林的理解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提倡“借”其致富的觀點。在義務植樹“大會戰”裡,他既是種樹的“前人”又是乘涼的“後人”,在他的帶領下卯寨已經成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風水寶地。

在趙昌宏他們的任務區不遠處,是共青團平安區委的綠化區,嚴彩虹作為青年志願者代表,在義務植樹“大會戰”的啟動儀式上發了言。她一邊仔細地挑揀著土中摻雜的磚石,一邊對我們說:“樹苗和孩子一樣,需要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在嚴彩虹看來,植樹造林保護生態是現在這代人必須傳承的義務和責任,她堅信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接著一代幹,河湟大地的天會更藍、山會更綠、水會更清。(作者:李興發陳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