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求別全答應,分清主次,才能從小教育出獨立的孩子

小孩子本身是非常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的,所以都是需要家長來細心呵護的,保證孩子能夠正常的生活和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家長主動給予的幫助,很多時候孩子也會向家長提出一些要求,比如想讓家長給自己買一個小玩具什麼的,可能家長因為愛孩子,所以常會滿足孩子的要求。不過,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這件事,母雞也會做,可是要讓他們受教,就是一件大事了,需要淵博的才能與知識" 那麼,孩子的要求,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呢?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普遍富足了,絕大部分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都是採取一種"盡力滿足"的狀態,希望孩子能夠在童年快樂的成長,不希望孩子遭受自己小時候所受過的罪。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的愛意的表現,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家長不懂得正確教育孩子觀念的表現。因為,孩子的要求有些是合理的,但是有些是不合理的,對待不同的要求,家長要給予不同的態度回應。

孩子要求別全答應,分清主次,才能從小教育出獨立的孩子

什麼是合理的要求?

合理的要求,是充滿正面特質的要求。就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孩子沒吃飽,要多吃一個饅頭,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在逛街的時候,孩子想買一個玩具,這個玩具的價格完全在家庭經濟條件的承受能力之內,質量又好,並且對孩子的個人能力提升有幫助,這也是一個合理的要求;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看電視,聲音干擾了孩子的學習,孩子希望家長能夠把聲音關小,這也是合理的要求。

我們能夠發現,這些合理的要求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處、不違法違規、不會對家庭造成較重負擔,不會讓別人的利益受到損失等。所以,當孩子的要求具有多種正面性質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合理的要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最終奧秘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只要孩子受益,那麼這個要求不但合理,還對孩子的教育培養有益。

孩子要求別全答應,分清主次,才能從小教育出獨立的孩子

面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長要怎麼做?

這一點想必不需要多說了,家長儘量滿足即可,不要怠慢孩子的要求,及時的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但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還能夠讓家長在進行家教的時候更加的省心,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事情。

孩子要求別全答應,分清主次,才能從小教育出獨立的孩子

什麼是不合理要求?

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很多家長表示自己能夠分的很清楚,但是事實是,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孩子的要求有多不合理。"我們思想中的固有印象,將會讓我們信以為真",喬叟如是說,可見客觀看待孩子的要求,是很重要的。

  1. 就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想喝飲料,其實看起來很簡單、普通而又無害的,但是當家長滿足孩子的要求之後就會發現,孩子會先喝飲料,然後再吃飯,最後的結果是孩子飲料喝完了,飯幾乎沒吃,為什麼?喝飽了。家長滿足孩子這樣的要求,就會對孩子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讓孩子的身體無法汲取到足夠的影響,從而產生各種健康問題。
  2. 又比如,孩子在逛街的時候看到一個玩具,這個玩具是孩子在某個遊戲中看到的刀具道具,因為帶有"收藏性"和"炒作性",所以價格較高,超出了家庭經濟承受範圍,並且這種玩具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好處,還會激發孩子的暴力傾向,但是孩子喜歡,要求家長買,這就是不合理要求,家長如果給孩子買了,那無論是對孩子、對家庭等,都是不利的。
  3. 再比如,孩子寫作業,但是寫累了,想要玩會遊戲休息下,這其實也是不合理要求,如果家長同意了,就會發現孩子會因為玩遊戲忘記了作業、忘記了時間,從而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等等。

這些都是不合理要求,有些要求帶有很深的"隱藏性",初看似乎沒有危害,但是細究之下,危害盡展。不合理的要求,主要的特點就是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附帶的壞處多如牛毛,比如容易激發孩子暴力、虛榮、攀比等負面心理,容易造成家庭經濟失衡,容易對父母或他人造成困惑等等。

孩子要求別全答應,分清主次,才能從小教育出獨立的孩子

面對不合理的要求,家長要怎麼做?

有些人表示,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自然是拒絕了。拒絕是沒錯,但是你要怎麼做?方法正確,孩子得到教育,獲得成長。方法不對,破壞親子關係,產生負面情緒,影響孩子健康成長。木村久一說過"家庭裡應該充滿了愛、快樂和歡笑",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因此破壞了家庭氛圍。

其實,正確的方法很簡單:

  • 一是要採取主動引導的方式,向孩子闡述要求的不合理因素,讓孩子明白家長之所以拒絕自己的要求,是有原因的。孩子在得到家長的詳細解釋之後,其實很容易接受家長的引導,因為家長的這種行為是一種對孩子的尊重與重視,孩子會有一種"平等"的感覺,自然就會正視家長的解釋,而不會產生一些"耍賴"行為。
  • 二是不要亂找藉口,
    不要以"我們家沒錢"、"這東西不好"等來敷衍孩子,這會讓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從而還可能提出一些其它的不合理要求,並且,如果"東窗事發",孩子知道家長經常對自己敷衍了事,那麼孩子很可能對家長的信任會急劇降低,從而導致"難以受教"的情況出現。
  • 三是別心軟,有些孩子比較"粘",家長不滿足,孩子就哭鬧,家長這時候應該保持自己堅定的態度,可別被孩子的"演技"欺騙了。很多人說這樣的孩子很無賴,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並非"無賴",而是一種對家長態度的試探,家長只要保持己見,孩子最後也能夠很好的認識到自己錯誤。

正確的對待方式很簡單、易懂吧?但卻並不是平常家長能夠掌握的,因為很多家長都喜歡"面子",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喜歡在他人面前戴面具,導致自身無法做出正確行為,所以某些家長可要注意咯,蘇霍姆林斯基可是說過"不好好教育孩子,就意味著沒有好好做人"。

孩子要求別全答應,分清主次,才能從小教育出獨立的孩子

另外,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做好預防,如何預防呢?

方法也很簡單:

  • 一是不要"慣"孩子,有些時候,要"條件性"滿足孩子的要求,哪怕要求是合理的。因為孩子本身對於要求的合理性是非常模糊的,一旦家長經常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麼孩子就很可能養成一種"伸手張口"的壞習慣,從而更容易提出不合理要求。適時的對孩子提出一些條件,將會讓孩子更懂得什麼叫"自食其力",孩子因為需要自己"付出代價",所以要求就更可能合理一些。。
  • 二是正自身,家長的行為習慣,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所以家長可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現,別讓孩子受到不好的影響。一些家長總是忽視這一個因素,總以"兩個人的情況不同"來作為藉口,不願意改正自己的壞習慣。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麼"情況不同",影響了就是影響了,最後害的還是孩子。
  • 三是拓展孩子的知識,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提出無理要求,並不是因為孩子"驕橫"或是"不懂事",而是
    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就比如上面吃飯的例子,孩子會認為飲料和湯食是一樣的,但是飲料更好喝,所以就會喝飲料。但是事實上,飲料無益,湯食營養,孩子如果知道這一點,那麼就會減少孩子喝飲料的慾望,更可能好好吃飯。


PS:知道了如何對待孩子的不同要求,家長們也要付諸行動,別偷懶喲!

"有了正確的方法,並不代表你成功了,你還要知道去使用它"——狄德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