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无添加”是怎么来的

在日本,护肤品带来的问题“逼”出了"无添加"概念。

战场上一败涂地的日本,国民经济和精神崩溃,但经过30多年经济取得了惊人发展,到1980年,日本GNP列世界第二,出口额列世界第三,国民生活富裕,加上日本文化对美容的重视,越来越多女性大量使用护肤品(现在99.9%的日本女性从中学开始就使用化妆品,一直到老,即使是家庭主妇)。


化妆品“无添加”是怎么来的

日本舞伎妆容,来源: sina.com


因技术所限,当时的化妆品原料中所使用的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矿物、水、合成表面活性剂(简称表活),不少女性使用后皮肤过敏、损伤,甚至每10位女性中就有3位患上一种称为“颜面黑皮症”的皮肤病,终于在1977年因使用化妆品而患上皮肤病的消费者发出了怒吼。在大阪,爆发了以12位主妇为原告团的化妆品审判案件,由日本卫生部(厚生省)出面调查,历经4年半,最终化妆品厂家败诉,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这一事件导致了日本卫生部要求厂商把化妆品中有可能对皮肤造成危害的化学添加物的成分标注在化妆品的容器及包装上,以警示消费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化妆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化妆品行业开始尽量不添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化学成分。80年代初期,日本FANCL品牌首次推出完全无添加的化妆品,开创无添加化妆品的先河。

FANCL“无添加”必须具备的几个特点:无防腐剂、无杀菌剂、无石油系表面活性剂、无香料、无矿物油;完全密封、弱酸性;注明原厂生产日期,保证产品新鲜等。

被“逼”出来的“无添加”逐渐盛行,对化妆品厂商提出了技术和成本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技术发展,但另一方面,概念的过度消费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甚至有些让消费者感到“迷茫”的争议,以无防腐剂最有代表性,后续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