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第二場雪,及非典與新冠下的我們

2020年的第二場雪,及非典與新冠下的我們

被“隔離”的第四天

2003年那場非典,你在哪裡?在做著什麼?

17年後,你又在哪裡?又有哪些變化?


1

【2002年的第一場雪,以及非典】

2020年2月5日,一早起來,下了場大雪。

我突然想起,刀郎在16年前傳唱遍大江南北的:

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來的時候,更晚一些……


16年後,下了第二場雪。


04年的時候,我剛上大學。

和幾個哥們走在赴約的路上,嘈雜的夜市,各種小吃和小攤,還有不斷循環播放的

“2002年的第一場雪”

那時的我們,剛從03年的非典中走出來,或者說活下來。

18歲的青春,美好的年紀,美好的身體,單純的靈魂。

有夜市的沙煲粉和鴨頭,

有短裙和長髮的學姐和隔壁班的女神,

有深夜的泡麵和“Terrorist win”,

有圖書館裡看不盡的書,

不用考慮房貸、車貸和水電煤,不知道什麼是詩與遠方,

“活著,每天開心”


不曾想到,竟也成了16年後的今天,我們都追求的目標。



2

【2020年的第二場雪,以及新冠】

2020年2月5日。

天津下了第二場雪,我們被“隔離”的大酒店的第三天,帶著口罩,卻覺得彼此,比以往要好看一些。

下第一場的時候,

作為第一次看到雪的南方狗,當時的我笑得像個傻X,咧著嘴,

旋轉,跳躍,我不停歇,

任由飄雪落進嘴裡,不介意旁邊投來的鄙視的眼神。

當時的我們還沒戴口罩,因為那是1月3日,還沒有“新冠”。


1月22日,

從天津項目處,飛躍2200餘公里回深圳,

過年了!

那時新冠已經日益嚴重,項目組給每日佩發了口罩,

但僅此而已,

大家正常開了茶話會,甲方爸爸、爸爸的爸爸、還有我們,

吃著喝著,拉通項目進度和成果,

領導“我就說兩句”,項目成員“我有個建議”,

接著40號人,依次排隊領了13W的紅包,晚上包了天津的“潮汕酒樓”一層吃了晚宴,

當時不曾想,10天之後,

這些都成了奢望。


2月2日,項目組一行飛至天津,住進濱海新區的五星賓館,之後就被“隔離”。

起因是其中一名同事,年前從瀋陽飛回深圳時,航班上一名乘客後來被確診。

同事接到深圳派出所電話,雖已過10余天未發現異常,但為安全起見,仍需自我隔離14天。

順帶著,項目組也開始了被“投放”和被“包養的”幸福生活。

一日三餐的投放


窗外是漫天雪花飛舞,一片銀裝素裹,

酒店隔壁是天津地標“津箍棒”,

酒店單間裡,

是一個個獨自碼字、視頻/語音會議、獨自進食/洗漱/起居的我們。


2020年的第二場雪,及非典與新冠下的我們

一日三天被“投食”

幾天下來,明白了為何取經路上的單隻妖怪,見到人會那麼興奮。一如我現在聽到酒店服務員過來“投食”時那麼興奮。

全副武裝後開門,走廊不見人影,便當掛在門把上。

實在憋得慌,晚上來一組18分鐘的心肺訓練強化,看1小時《冰與火之歌》。



3

【非典及新冠下的我們】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

經歷過非典和新冠,

我們是否明白了你我其實是那麼密切,每個人與親人、朋友、左鄰右舍,甚至不認識的路人間相互的聯結和羈絆。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平凡人,在特殊事件的挺身而出,

清潔老人將一萬積蓄交至村委支援武漢,別拒後潸然落淚,

小夥子把兩箱口罩送到派出所,在民警詢問時,拔腿就跑,

鄉下的老農把自種的一大車蔬菜,免費送往疫區,全村人過來協助收割,

作為醫護人員的母親,放下孩子和家人,奔赴隔離救護的一線……

平靜的往日,

他們可能只是不起眼的清潔工、住城中村地下室的打工仔、起早貪黑的農民、普通的護士,

但在危難的時刻,他們伸出了援手,

這不僅僅是一萬元、兩箱口罩、一車蔬菜,

是和一線在於病毒生死搏鬥的人員及病患的勇氣、愛與希望。


立春已過,

雪也慢慢停了。

一縷金色從東邊逐漸升起,

我們知道,那是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