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1988年

中山從縣級小城晉升為一座地級市

一年後的七月

在中山市石岐區光明路40號

一座面積約1.8萬平米的

水產市場開始建設

因地處光明路段

這個市場就被命名為

中山市光明市場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光明市場外景 中山市檔案館提供


屹立於光明路三十載的光明市場

將於2019年7月27日正式搬遷

搬遷臨別之際

究竟是以何種姿態來揮手道別的呢

一起跟隨我們的鏡頭

去細細感受


一日之計在於晨

無論哪一座城市

菜市場總是最具活力的地方

每天凌晨三四點

光明市場便“睜開”雙眼

注視著一輛輛貨車攜鮮而來

於喧囂聲中拉開一天的序曲

三十年,年年如此,煙火氣鮮活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逐漸發展並走向成熟

如今的光明市場已經成為

中山市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市場之一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每一個燈火喧囂、等待黎明的夜晚

他們在這裡披星戴月,忙於生計

每個商戶都有自己的“小領地”

每輛貨車都儲藏著不一樣的鮮味

一條條人手臂般長的活魚被捧出

扔進養殖桶,水花迸濺

開過的蠔殼

彷彿能聽見海的聲音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腥紅魚刀,殺魚交貨

十年如一日

延續每天早上殺幾千斤魚的“戰績”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什麼刀光劍影、腥風血雨

早已看慣

肉檔上一塊塊鮮嫩的紅肉

以“舞姿”挽留老饕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光明市場前的道路

被來自五湖四海的水沖刷出腥味

高幫水靴匆匆踏過地上的鹹溼水跡

各種喊聲與海味一起充斥著市場

“麻煩讓一讓,不要擋著路”

說多一句

不是被來來往往傳送鮮貨的人打斷

就是要避開那些傾倒而出的海水……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悶熱,爭分奪秒

人們甚至來不及擦掉

從額頭上滾落下來的汗珠

即使卸完了貨

也得趕緊坐下飛快地按著計算器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微弱燈光,照亮他們每一筆生計

光明深處,有煙火人家

盤算庫存與明天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夜色如潮

那瀰漫在空氣中的腥鮮味

跟隨著搖曳燈光

如血液般流動不止

時而充滿生命力地跳動

等待無窮燦爛光明的到來


在採訪中

無論是檔主還是食客

說得最多的就是一個詞:

“不捨”

但是,三十年

無論是道路交通

還是周邊配套

光明市場

已經猶如一個垂垂暮年的老人

亟待搬遷煥發生機

7月27日晚8點

光明市場將進行圍蔽

7月28日

光明市場將整體搬遷至

位於西區沙朗的

中山農產品交易中心二三期

重新開業

「光明紀事」三十年相伴,那些鮮活的人間煙火,每天凌晨都在這裡上映

一座城市

並非只有美輪美奐的

雕樑畫棟、亭臺樓閣

才能作為其標籤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

而這些故事往往就發生在市井之處

光明市場作為建築中的一位“長者”

見證著中山人的飲食變遷

反映了中山人這些年生活水平的變化


1989—2019

光明市場從初期的經營不順

到如今家喻戶曉

三十年感覺很漫長

又似乎轉瞬而已

時間帶旺一片繁榮

也沉澱一段城市感情

讓我們與光明市場

一起收拾好舊時光的回憶

重新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