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對孩子缺少的一種教育——財商

小林今年上初一了,由於家遠,中午要在外邊吃飯,還要坐公車,所以家長每天給他10塊零花錢,而且壓歲錢也開始由他保管,家長想對他放寬鬆一些,畢竟長大了。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父母就後悔了,因為他花錢大手大腳,需要的不需要的都買,買了之後,要不了多久,就放在一邊不用了。他花錢出手從不猶豫,還從不覺得貴,更不去想值不值,心血來潮想買就買。父母想控制兒子花錢,又擔心他可能向別人借錢,這怎麼辦呢?

中國父母對孩子缺少的一種教育——財商

你可能聽說過智商、情商,但是還有一種能力叫財商,它指的是理財的能力。而我們中國的父母在這一方面的教育卻是欠缺的。首先肯定的是你對兒子的信任,讓他自己掌管一定數量的金錢。

但是,你的這種放權可能來得太突然,兒子還沒有學會該怎麼花錢,故而進行了不合理的消費過度。其實,這種理財教育應該從小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滲入。

專家認為孩子的金錢教育是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3歲認識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錢幣的面值、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6歲可以簡單地找零、7歲會看價籤、8歲可以幹零工掙錢、9歲會制訂一週的開支計劃、10歲知道每週節約一點錢,以備大宗開支所需。

中國父母對孩子缺少的一種教育——財商

所以說,孩子花錢需要引導。如果你的孩子昨天還享受著你全方位的照顧,如你給兒子買文具、買衣服,今天就希望兒子自己像你一樣花錢有道,就顯得急於求成了。

人們常說:對富孩子的教育,要比對窮孩子的教育難得多。因為這些孩子從小生長在黃金窩裡,他們並不理解金錢來之不易,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善理財。今天,我們的孩子大多衣食無憂,作為父母,我們應從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金錢觀教育。

首先,家長要做出一個好表率,多和孩子一起購物,在觀察中,孩子可以學會家長在購買時的取捨標準,但更重要的是,在平時生活中,家長不應讓孩子覺得“媽媽就是大手大腳地買東西,買了又後悔”。如果是這樣,孩子消費過度可能就是家長的原因了。

中國父母對孩子缺少的一種教育——財商

其次,壓歲錢還暫不要完全由孩子自己支配,他們可能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你可以幫他們存入銀行,或當做學費。或者你可以為孩子建個小賬本,與孩子協商壓歲錢的用途,將數目記清楚,什麼用於自己的學費支出,什麼用於自己的伙食費,什麼用為零花等等。

小賬本讓孩子自己計劃管理,要求孩子記錄將來的預期開支以及過去一週的消費情況等,通過這種方法孩子既能養成會管理錢、會花錢、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等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自立意識。

另外你還要讓兒子懂得什麼才是對他們最有價值的東西,世界上好的東西是買不完的,必須學會抵制誘惑。

中國父母對孩子缺少的一種教育——財商

當你和先生討論家庭開銷情況的時候,不妨也請兒子加入,讓他了解每個月父母的收入以及生活必需的開支,使兒子知道錢並不是伸手就能得來的,要通過父母辛苦的工作,而父母除了撫養他之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計劃,否則就會入不敷出。你甚至可以採用家庭勞動獎金制,讓兒子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金錢,從而感到金錢來之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