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今天是世界衛生日。

早在1948年6月,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第一屆衛生大會,正式成立世界衛生組織,同時決定將每年4月7日為世界衛生日,倡議各國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這個節日的目的,是引起世界各國人民對衛生健康的關注,今年主題是----“支持護士與助產士”,而國家衛健委將今年中國宣傳主題為----“致敬醫護,共抗疫情”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而此時,全球已正經歷一場新冠疫情的戰爭,病毒已經擴散蔓延全球有200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過百萬。

限制病毒傳播,治療感染人群以及衛生系統維持正常運轉,是決定每個國家的恢復速度的關鍵所在。

然而令人遺憾,大多數國家之所以無法應對如此大規模的流行,護士的短缺以及侷限性是其中原因之一。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醫護人員感染人群,成為疫情治療難度所在

據數據顯示,全球護理人員增長速度緩慢,2016年全球護士短缺660萬人,2018年短缺590萬人,將近有90%都集中在中低收入國家。

而在這場疫情,護士與醫生一樣,始終處於抗疫的第一線,高強度的工作無疑讓她們增加感染風險。

突發衛生事件,原本就讓為數不多的醫護人員帶來進一步的壓力。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疫情最為嚴峻的時刻,這些醫護人員依然奔赴前行。

儘管前方是猖狂的病毒,背後卻是國家與人民的寄託,他們依然咬牙前行,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後140餘人寫下請戰書)

睡得是地板;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吃的簡單的快餐;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穿的是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即便寒冷的時節依然悟出一身大汗,但始終不能脫下;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甚至為了能夠節省防護服,他們減少飯量,儘量不喝水,減少上廁所的次數;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甚至有人還帶上成年紙尿褲;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即便每天儘可能做好一切保護措施,但他們依然是距離危險最近的一群人。

甚至前一天還一起奮戰的戰友,第二天就可能被感染,誰也無法確認自己不會是下一個。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可能前一秒送走了大病初癒的患者,後一秒就得知自己被確診,只好默默蹲在牆角哭泣。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他們是戰士,但他們也有家人

在我們眼裡,這些醫護人員是英雄,但英雄身上所披之神光,也許是親人焦急等待他們歸來,徹夜點起的燈光。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95後的護士與父親通電話,她強忍淚水,目的就是防止護目鏡花了無法幹活;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來自河南醫生李慧,半個月前奔赴前線,而期間她的父親因突發腦梗不幸去世,隔著手機屏幕,李慧焦急如焚,朝著家的方向長跪不起;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而火神山醫院護士吳亞玲,疫情開始便第一個請求出戰,期間其母親突發主動脈夾層破裂,在雲南昆明過世,得知消息的他,只能朝著家的方向鞠躬三次,又重新投入工作之中;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這些衝鋒陷陣的英雄們,背後揹負著一整個家庭。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很多很多家庭,卻在這場疫情經歷最蝕骨的傷痛。

截止2月24日,全球一共有476家醫療機構,3387位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有9成以上的醫務人員來自湖北。

而其中,有22位醫務人員殉職

在這些簡單數字下,卻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悲壯。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圖源丁香醫生)

今天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記住這22位英雄,以及那些依然奔赴一線的,不辭辛苦的白衣天使們,致敬迎難而上的每一位工作者!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因為有他們,我們等來了春暖花開!

致敬醫護,共抗疫情,守護生命的他們,值得我們最好的守護!

(文章圖片皆來自網絡,若有侵權立即刪除)

世界衛生日:新冠疫情期間,記住這22人以及背後最為崇敬的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