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長得真如《大明風華》裡面那樣麼

最近隨著《大明風華》的熱播,明朝的歷史人物再一次被人搬上熒幕,這部劇從簡介中我們可知講述的是關於明宣宗第二任皇后孝恭章皇后孫氏一生歷經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五帝六朝的故事,不過不同於以往的歷史劇,《大明風華》在切入點上另闢蹊徑,帝王皇子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更貼近日常生活,在講述帝王皇子詼諧幽默、插科打諢的生活之餘也向我們普及了歷史。可是普及歸普及,隨著影視劇目的往後推進,朱元璋的突然出現著實激起了千層浪,不是說朱元璋不能出現,而是朱元璋出現的形象引起了世人的爭議,不說別的在目前通用的高中歷史課本中,朱元璋的形象是這樣的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長得真如《大明風華》裡面那樣麼


但《大明風華》中卻是這樣的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長得真如《大明風華》裡面那樣麼


兩者的面貌如此的大相徑庭讓人不得不疑惑,歷史上的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

回答這個疑問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歷史上為什麼會出現關於朱元璋面貌迥異的認知差別,首先在歷史書上關於朱元璋的描述時有這麼一句話即:“姿貌雄偉,奇骨灌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寥寥幾字就把朱元璋的面貌、氣質展現了出來,不過也因為姿貌雄偉後面的四個字奇骨灌頂導致世人在理解朱元璋的面貌時出現分歧。尤其是隨著朱元璋“鞋拔子”相貌的流出後,在民間出現了這麼一種說辭即朱元璋相貌非常奇怪,一副麻臉,下巴很長,額骨稍凸,簡言之就是為了印證朱元璋的鞋拔子臉型。

對於這種說法有一種觀點認為完全是汙衊、抹黑,這是清朝統治者的陰謀,他們為了自身的統治而故意醜化朱元璋,至於證據一史書篡改;二畫像也不對,他們在考究明朝的服飾之後認為出現朱元璋“鞋拔子”臉型的畫像中朱元璋的衣服穿著具有典型鮮明的清代服裝特點。以這張廣泛流傳的畫像為例,朱元璋帽子上的那塊白色“帽正”(紅圈中圈出來的部分),就是典型的清代特徵,在朱元璋本人所處的明代初期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長得真如《大明風華》裡面那樣麼


話雖這樣說,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也確實存在,那就是關於朱元璋的長相問題不是在清朝才出現爭議的,其實在明朝就已經出現了爭議,比如說朱元璋左臉頰有一十二顆黑痣,生來異相等等,這些異相其實不僅朱元璋有,劉邦、李淵等帝王也都有。為什麼古代帝王會有這些異相呢?其實很簡單在君權神授的封建時代,這不過是帝王神化自己的一種手段罷了,可惜的是朱元璋的這種神化到了清朝被清朝統治者具象化進而出現了“鞋拔子”的醜陋相貌。

既然關於朱元璋面貌的“鞋拔子”形象是醜化的,那真實的朱元璋應該長什麼樣呢?這點其實很簡單,其一通過遺傳學角度可以很好的予以解決。明朝皇帝的歷代畫像在皇宮中都有留存,從明成祖朱棣開始的後面幾位皇帝都是頭大而圓的相貌,可見這樣的顯著特徵是一脈相傳的,由此反推回去朱元璋也大概是如此相貌,而故宮中留存的朱元璋相貌恰恰印證了這種觀點。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長得真如《大明風華》裡面那樣麼

朱元璋之後的幾位皇帝畫像再具體一點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長得真如《大明風華》裡面那樣麼


除了從遺傳學角度來判斷外,明朝張瀚《松窗夢語》種關於朱元璋的相貌也能印證,其言: 餘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成祖之容,大類太祖,但兩頤間多髯二縷,長垂至腹。

除了這些有理有據的印證之外,有一種說法最通俗,假如朱元璋的臉型真的那樣醜陋的話,在朱元璋未發跡之時身為紅巾軍領袖的郭子興再怎麼倉促也不會把自己的養女馬秀英嫁給朱元璋。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長得真如《大明風華》裡面那樣麼


因此過多的糾結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不管朱元璋長得是俊或者是醜都不能改變朱元璋的歷史貢獻,他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這點是無法否定的。

《松窗夢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