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一琦:人生雖苟且,我卻要詩和遠方

喬一琦:人生雖苟且,我卻要詩和遠方

公元1571年,居住在松江府(今上海)的山西左布政使喬純所,妻子為他生下一位小公子,雖然還在幼兒期,但因粉妝玉琢生得美,顏值超高,加上前來道賀的賓客斷言“此子風骨不減班定遠,但未必生入玉門關耳,。

於家,喬純所就給兒子取名為喬一琦,琦有美玉珍奇的寓意。

而此子果然不負眾望,聰明得簡直能上天,讀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十六歲就被保送入太學。

年輕氣盛的喬一琦,準備在考場上再大展身手,結果卻名落孫山了。順風順水的人生小船說翻就翻了,讓喬一琦始料不及呀。

雖然飽受打擊,但喬一琦還是迅速調整心態,準備再次應考,同時也對自己的小半生做了個總結,既是官二代出身,又擁有非凡大腦,難免恃才傲物,如果再努力拼一拼,人生的小船就會順利駛向大海。

喬一琦給自己煲了碗心靈雞湯,然後就更努力地去學習了。


喬一琦:人生雖苟且,我卻要詩和遠方

彼時,喬一琦已經長成翩翩美少年,雖然功不成名不就,但因顏值高才華高,已擁有眾多粉絲,粉絲們親切地稱他為“喬公子。”

本來喬一琦可以靠臉吃飯,他卻偏偏要靠才華,也不肯靠優越的家世背景,於是,他付出雙倍的努力,結果還是差強人意,幾次科舉都榜上無名。

“大丈夫生不封萬戶侯,死當留萬古名耳,安能坐寒氈,守破硯,侷促轅下駒乎。”

即使喝了心靈雞湯,喬一琦還是忍不住吐槽,男子漢大丈夫生前不能當大官,死後也要揚名,但是揚名的機遇有很多,不一定非得坐在毛毯上,守著硯臺潤筆,像幼馬一樣不能駕車,這樣的人生格局也不能高。

但喬一琦也明白,吐槽歸吐槽,人生不能碌碌無為吧。

都說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努力卻能讓你成長。喬一琦就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成長了,他認為建功立業不一定非得走科考之路。

所以,他在科舉之路上轉彎了,不讀八股文,改成練武了,並跑到蘇州拜師學藝去了。


喬一琦:人生雖苟且,我卻要詩和遠方

自古習文練武,兩者很搭,但喬一琦是半路出家,並且練武不同於健身,那是真刀劍而不是道

但是,喬一琦很任性地就開始練了,而且為了能練好武藝,喬一琦開始廣結天下英雄豪傑,和他們切磋武藝,演習各種兵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喬一琦在江湖上混得風生水起,名氣漸漸傳開。

有人質疑喬一琦譁眾取寵,練的都是花拳繡腿,喬一琦也惱,拿過五石弓,左射右射箭箭中目標,又操起一支長矛,舞得呼呼生風,當時觀者如雲掌聲雷動啊。

顏值高,文采好,武藝又高強的喬一琦,簡直帥呆了。但喬一琦可不是賣萌耍酷的,人家是有夢想的。

公元1592年,日本侵略朝鮮,朝鮮嚮明朝求救,明朝就派兵了。

本來這事跟喬一琦沒有半毛關係,但他年輕氣盛又衝動,心想自己武藝高強,應該為國家分憂解難,萬一朝鮮沒救明白,再把狼引到自家門口就晚了。

於是,他開始招兵買馬,準備上前線。


喬一琦:人生雖苟且,我卻要詩和遠方

樹大招風,尤其是喬一琦這樣長得極標準的樹更招風,於是就有人告發他,說他圖謀不軌想顛覆明朝。於是,壯志凌雲的喬一琦還沒來得及上陣殺敵呢,就被關到大獄裡去了。

人生不只有苟且,簡直就是豬狗不如嗎,玉樹臨風般的喬一琦蹲大獄了,雖然有人為他喊冤鳴不平,也經過調查事實有出入,但誰也不肯為他翻案。

而且最苟且的,是前任官員明知辦錯案,也不肯自我檢討,反而打報告調離蘇州,脫離開繫了。

喬一琦被關在大獄裡,眼前的苟且是,每天要吃發黴的窩窩頭,穿破舊的囚服,還要忍受蚊蟲叮咬,要多苟且有多苟且了。

喬一琦卻活得並不苟且,他在精神上富足得很,比他超高的顏值還要拉仇恨呀。

為了不浪費時間,他竟然在大獄裡研習起書法了,他的偶像是書法家王獻之,於是,就專門學習王獻之的書法精髓。

結果,蹲大獄的喬一琦秒變書法家,人在獄中,書法作品卻已經流傳到市面,並引得世人爭購。

書法練累了,他就會放下筆,站在牢房狹小的窗前,一邊眼巴巴地向外面張望,一邊閒情逸致地吟出幾首詩來,陰森森的牢獄生活,被他過得詩情畫意。

喬一琦正等著平反呢,判決書下來了,他被判決充軍到南匯所服役(今上海南匯區)。

本來當兵是自願的,現在卻變成被迫的,而且檔案上還會有汙點。


喬一琦:人生雖苟且,我卻要詩和遠方

喬一琦不服呀,於是就開始上訴。喬一琦已經是書法家了,筆走龍蛇,遒勁雄奇,如此上訴材料簡直就是書法作品展覽呀,結果就引起時任蘇州府的推官袁可立的關注。

袁可立愛惜人才呀,於是頂著層層壓力重審,發現這是一起冤假錯案,便極力為喬一琦開脫,最後終於無罪釋放了。

出獄應該是件高興的事情,即使不擺幾桌慶祝,也要放幾掛鞭炮去去晦氣。

喬一琦卻沒有那樣做,回家收拾收拾行李,直接就報名參軍了。

家裡人不理解,江湖朋友以為他搭錯筋了,甚至猜測他在獄裡呆久了,神經是不是出了問題,還準備為他進行心理輔導呢。

喬一琦很正常,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既然選擇習武,那麼好男兒就要志在四方,只有入伍當兵,才能有用武之地,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還有就是,你不是陷害我顛覆國家謀反嗎,那我偏要做一名保家護國的好士兵。

夢想很偉大,努力才能實現,為此,喬一琦簡直拼了,通過武舉選拔,最終被派往撫順任守備之職。

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喬一琦心情爽呀,第一次出兵打仗就大顯身手了。

當時的巡撫張悌出去視察,結果被一群虜兵圍困,喬一琦躍馬揚刀斬殺數人,終於救了張悌。

張悌很高興,馬上向朝廷舉薦人才喬一琦,朝廷就派他去守滴水崖了(河北張家口)。

雖然領兵打仗,人生危機四伏,但喬一琦覺得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並甘願為此付出所有。


喬一琦:人生雖苟且,我卻要詩和遠方

勵志名言都說了,人生雖然有苟且,但也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而走過苟且,就能擁有美麗的人生,就能縱橫馳騁在廣闊的田野上,他願為此而努力。

只是當努力再次與苟且相遇時,人生就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不歸路了。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在盛京起兵,攻打撫順、清河等地,而明朝主帥楊鎬雖然手握重兵,但不懂得調兵遣將,更不肯採納喬一琦的排兵佈陣良策,結果錯失良機,明軍敗得很慘。

喬一琦雖然奮勇殺敵,怎奈主軍已敗,他也無力迴天。

手下士兵趕緊勸說喬一琦,馬上逃走還來得及呀。

喬一琦仰天長嘆呀,“大將軍不用我言以致此,豈非天乎。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吾義不屈節以辱國,亦不辱身。”

喬一琦雖然很委屈,但也沒有辦法,塵世間的苟且處處都在,假如主帥能夠聽從他的建議,那麼此戰不僅能取得勝利,還會因此而流芳百世,現在看來,小命尚且不保,還談什麼保家護國建功立業呀。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琦”字是不能白叫的,美玉必須無瑕。喬一琦感慨之後,直接就跳滴水崖了。

人生雖苟且,我卻要詩和遠方,即使是生命的最後時刻,喬一琦依然活得如同他的名字一樣,美好而又珍貴,不苟且於塵世。

雖然塵世如此苟且,完全沒有給他施展抱負的機會,但喬一琦卻對塵世充滿深深的眷戀,寧肯跳崖也不當逃兵,正是他對國家最忠誠的熱愛。

人生雖然苟且,我卻要詩和遠方,最終,喬一琦選擇瞭如詩般的遠方。(首發《百家講壇》第八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