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別人家的父母

不要只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別人家的父母

幾乎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如影隨形的對手,那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樣樣優秀,讓人羨慕嫉妒。

其實,“別人家的孩子”背後,必然有“別人家的父母”,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人父母,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如何為人父母?如何陪伴孩子成長?百年前魯迅先生就曾說“這是一件極偉大的要緊的事,也是一件極困苦艱難的事”,因為父母要“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孩子需要成長,父母也需要成長。為人父母是一件需要不斷學習的事情,所以,不妨看看“別人家的父母”是如何做的,不妨看看初為人父的苗煒那一封封寫給兒子的信。

2016年8月24日,陪夫人在月子中心時,苗煒寫下第一封給兒子大壯的信。這些年他陸陸續續寫了三十八封,結成了一本集子——《給大壯的信》。

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三十八封信,有長,有短,點點滴滴,回憶自己的成長,記錄某些片段中的體驗,唯願孩子將來有一天,遇到某些麻煩的時候,可以透過這些記錄,知道自己並不孤獨。這些長長短短的信,圍繞著四個主題詞:智識、美、道德感、家這也是大壯父母寄予孩子美好人生的四要素

回望這些信,苗煒說:“起初全是生命的喜悅,後來流露出了一些傷感,一些悲觀。我遇到過一些委屈,也遇到過許多快樂,我沒經過什麼大事,不過看了幾本文學書,我把書本上的經驗和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講給你,像打開積攢多年的寶貝盒子:兒子,過來,不怕你笑話,給你看看。

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苗煒和大壯

下面,和譯林君一起讀一段“別人家的爸爸”寫給孩子的信吧。

我是學著當爹,你媽也是學著當媽。我們要做傳統的中國家庭裡的兒女,同時學著做西式的講究平等的父母。

……

有一本育兒書是這樣說的,不要像一個木匠似的對待孩子,總想把他打造成一把椅子或者一個凳子,要當一個園丁,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任由他自在地成長。這就是所謂“木匠與園丁”的理論,老一輩人總是要當木匠,我小時候犯了什麼錯誤,你爺爺就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我不會對你說這樣的話,我希望你時刻都能感到家是安全的,父母是愛你的。遇到什麼事,我們都會幫助你,不要有任何疑慮。當然,我也知道,你長大以後,有些事情不會和我們說了,有些東西會與我們的期待相反。不過說實話,我還不為這些焦慮,我現在每天都很高興,聽你學會了一個新詞就高興,跟你一起泡在浴缸裡就很高興。這是一種動物似的快感,人呢,和一群耗子也沒什麼區別,總要穿過迷宮,去找放在出口的蜜糖。

……

有一個電影裡有這樣一句臺詞,希望是個好東西,沒準兒是最好的東西。我相信,在你的劇本里,你會寫下成千上萬的希望。但在這些信裡,我一直避免使用“希望”這個詞,因為不加控制的話,這個詞就會被我用上一百次甚至更多。我的確是滿懷希望的,每一個心底的希望,伴著更多無聲的祈禱。生機勃勃又小心翼翼。

“別人家的媽媽”,也就是“大壯媽”,也在信裡寄託了對於孩子未來的期盼。

一位英國老教授艾倫•麥克法蘭,給他外孫女寫了一本書,叫《給莉莉的信》,裡面提到“萬事非體驗不為真”。他說:你幾乎不可能想象愛情或飢餓是什麼樣的感覺,除非你親身體驗了它。我希望,當這類體驗降臨時,你手邊有這本書,會帶你把它們放進一個大語境,讓你明白你並不孤獨。

你爸爸給你寫這些信,也是這個意思。這些信裡,會講一些大道理。這些道理,有時看起來是矛盾的,比如要快樂地成長,可悲傷又不可避免,比如要考慮他人的感受,又不用特別在乎他人。

我估計你到了可以閱讀的年紀,也不一定能看得懂你爸在說什麼。他回述自己的成長,是想,或許將來有一天,你遇到某些麻煩的時候,可以透過他的體驗,知道自己並不孤獨。我們希望你能過一種智識的、審美的、有道德感的生活,這是我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生活。

其實,《給大壯的信》不僅是給大壯的信,也是給所有孩子、所有父母和所有終將為人父母者的信。微博用戶@PER_PER_PER在讀完三十八封信之後,寫下了一番感想:

這本書,讓我這個大齡未育女青年在萬米高空戴著N95口罩淚流滿面。要我說,如果作者真是掏心掏肺輸出的內容,讀者一定是感覺得到的。這本書積攢了太多澎湃的能量、沉鬱的心情,老父親沉沉浮浮多年獲得的人生經驗,迫不及待、厚積薄發地想輸出給下一代,in a good way。

這本書的前大半部分和後小半部分都有著很鮮明的風格區別。前面是大面積的攻擊輸出,洪荒宇宙、萬物哲學,讓大壯看到了最睿智倜儻的老爸;到後面,卻語調愈發低沉,說些回憶,品些過往,埋些遺憾,也小心翼翼地流露出來對大壯和未來的惴惴不安。與其說是給兒子看的,不如說也是寫給自己看的。有句老話叫“養兒方知父母恩”,其實用不到到養兒的那一步,隨著在社會叢林的探索加深,就會越來越理解當自己還很渺小的時期,父母如何盡最大努力給予保護,付出苦心。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下,這種精神支付是綿長一生的。


當下,咱們所處的的是東方傳統家庭觀念和西方傳統獨立觀念的交界時代,一方面傳統文化生養,一些觀念是深入骨髓的;另一方面,有更多的信息湧入,國界被踏平,文化多元交織,更多獨立自主的想法被激活和表達。既要平等自由,也要有大局觀念,不如都自由地表現出來,讓下一代人自己融合出fusion風格,生命自己都能找到出路。這是再好、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這一封封信,給到的不僅僅是苗煒的大壯,更是成千上萬個還未長成或者已經長成的“大壯”。

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圖片來自微博用戶@PER_PER_PER

《給大壯的信》不是一本典型意義上的育兒書,它不回答“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諸如此類的問題,它回應的其實是當下父母更普遍的焦慮——我們是傳統的兒子閨女,如何做新式的父母?也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現代性”。正因如此,《給大壯的信》不僅僅是寫給大壯的,而是寫給所有孩子、所有父母的書。

所以,不要只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別人家的父母”,努力成為“別人家的父母”,也許你會發現,

其實“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就在你的家裡

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出版時間: 2019年5月

定價: 39元

ISBN: 9787544776356

作者苗煒,曾任《三聯生活週刊》副主編,《新知》雜誌主編。除了《給大壯的信》,譯林出版社還先後出版了小說集《麵包會有的》,短篇故事集《星期天早上的遠足》,以及旅行隨筆集《讓我去那花花世界》。他對這個世界有著自己獨到的認知,從不同的角度關注著這個世界,歡迎關注。

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麵包會有的》

定價:36.00元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ISBN:9787544754866

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

定價:48.00

出版年月:2019年1月

ISBN: 9787544775465

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星期天早上的遠足》

定價:48.00

出版年月:2019年5月

ISBN: 97875447767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