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該如何對待“特立獨行”的學生?

教師該如何對待“特立獨行”的學生?

處在一個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當中,我們時刻受到市場的影響,而學生首當其衝。

這不為了標新立異,追求個性,很多學生都喜歡穿奇裝異服,染各色頭髮,做奇形怪狀的紋身。於是,學校校園裡面時常會出現一幕幕令人詫異的景象。這些景象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並不符合學生髮展的內涵。

  • 所以,他們註定會被已經看到其危害性的學校與老師所限制。

比如說,數個月前貴陽一中學老師,提水桶在校門口為學生卸妝的事件。又比如說,最近幾天西安科技大學學生被限制染彩發的現象。

於個人而言,我覺得這些學校的“魄力”舉動非常的理智,正如他們所說的“畢竟是學生嘛”。

所以,學生就應該有學生的樣子,那什麼是學生的樣子呢?我想每個人心目當中都有很多的描述,但是不可否認的會有以下這條。

  • 那就是學生是以學習為主,同時又要追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他們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接受師者所傳遞的科學,知識,方法與技能。同時在這些間接知識的指導下,整合自己的直接經驗,作用於自己未來的生活。

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學生應該是一個在知識面前孜孜不倦的追求者。是一個能夠把握現在,揮翅於未來的人。

這樣的人應該是比較理性的,即使是表達感性的時候,也會擁有一個比較好的度。

因為這個度會告訴他,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哪裡。怎樣做才能更好的展示自己。而“不計其數”的“展示”路徑中,絕不包括那些所謂的“浮誇”外表和“怪異”行為。

當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一定程度之下,我們是應該保護這種人的天性的。而且,健康的個性發展也是時代進步的前提。所以,我們不應該反對那種合乎情理的“美舉”。我們反對的是那些超出一定程度,專門挑戰人們“接受力”,而於自己的個性塑造毫無意義,於別人又的確有礙觀瞻的“外表”與“行為”。

教師該如何對待“特立獨行”的學生?

比如說,“漏”的太厲害的露背裝,破洞褲。比如說,全身按上諸如鼻環,耳環,肚臍環等“裝飾品”的“穿山甲”模樣。

至於具體的衡量標準,那就得看我們每個地區或是群體里人們的“容忍度”了。

說這些話,可能有很多的人會反對。畢竟,在他們看來,個性發展是他們生命當中的一大主題,即使誇張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者,他們本身具備這個經濟基礎,所以很有可能會覺得我們是在多管閒事。

  • 但是放在教育方面來說,我覺得一個教師就是應該“多管閒事”。

這些事管了之後,或許就可以使學生糾正錯誤的消費觀,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 ,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以讓他們發現更好的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

  • 濃妝豔抹,奇裝異服以及超出一定程度的舉動,都是不符合一個學生身份的體現。這裡有著大量的陳述理由。
教師該如何對待“特立獨行”的學生?

首先,我們都應該知道,學生還是一個消費者,金錢上全靠家人支持。所以,在經濟上他們應該節約。

其次,過分的打扮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也是不滿足學生學習效益的事情。應該有力制止。

再者,部分學生的各種“怪異”行為,會在有意無意中,影響整體學生的心智發展和三觀的樹立。總體來言,存在較大的“負面影響”。

於外界來說,這些負面影響直接“牽連”著一個學校的學風,我們社會的風氣。更為嚴重的,甚至會帶偏另外一些本身“正常”的學生與社會人的思想與行為。受此影響會讓他們困惑自己是否脫離時代,根本上潮流。由此,丟掉正事,沉溺於模仿,“與時俱進”。

所以,基於以上幾點,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成長,創造更為和諧的學校環境。學校應該防患於未然,在學生超限度的“特立獨行”的行為進一步擴展之前做出抉擇,有所取捨。

不管是學校老師提水桶站門口幫學生卸妝,還是大學裡下文件要求本校學生不得染彩發的事情, 都是一個行動的象徵。

  • 但是,這些最終都只是治標不治本。並不能根除這種現象,學生們故態復萌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

所以,堵不如疏。教育引導者們需要做的是追根溯源,從學生們意識上“著手”。讓他們認同學校這些做法背後的“意圖”,從而心甘情願的充當“宣傳大使”。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命令和“動手”。

意識決定行動,教師應該讓學生看到“怪癖”行為之下“糟糕”的現象,再讓他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清流”的甘甜。由此 ,產生自發的正確行為。

教師該如何對待“特立獨行”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